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与管理会计第9章2

成本与管理会计第9章2

表10 —2 产成品期末存货成本计算表
项目 单位产品成本 产成品期末存货数量(件) 产成品期末存货余额(元)
变动成本计算法 65 500 32500
完全成本计算法 85 500 42500
10
(三)计算盈亏的公式不同
(1)全部成本计算法计算盈亏的公式
①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
其中: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期初产品存货成本十本期生产成本 一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②销售毛利-营业费用(即期间成本)=税前利润 其中:营业费用=销售费用十管理费用
40 4 2 2000 300 -100 100
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
ß¼ ± ʹ ±Ï × Ê
ä¶ ± ¯³ ɱ ¾Â Ê 80%
产品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 销售量 固定成本 利润 A 10 6 4 1000 2500 1500 B C
20 40 16 38 4 2 2000 200 8100 300 -100 100
5
2 、变 动 成 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成
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间接费用等。 变动成本的基本特点是: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 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但若就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 来看,它又是固定的。 在实际工作中,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总量之间的正 比例增减变动关系只有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存 在。
(1)1998年的利润额=(200-150)×10000=50万元
a=(150-120) × 10000=30万元
(2)1999年的利润=50×(1+40%)=70万元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70+30)/(200-120)=1.25万件 实现目标利润单位变动成本=200-70万-30万/10000 =100 (4)实现目标利润单位价格=70+150=220
100-65
边际贡献率= ————×100%=35% 100 或: 35×2000 70000 边际贡献率=——————×100%= —————×100%=35% 100×2000 200000
26
公式表示:边际贡献 = px-bx
=a+p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4、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的关系: 边际贡献率+ 变动成本率= 1 1-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
(2)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盈亏的公式
①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十变动销售费用十变动管理费用。
②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其中: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十固定销售费用十固定管理费 用。
例见P170—9-6
9. 3.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P171 连续各期生产量稳定而销量变动的情况下, 两种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元)
24
(2)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 是边际贡献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 表示每100元销售收入中提供的边际贡献 额。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100% 或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
25
例大众制衣公司生产的T恤衫,每件售价100元, 每件变动成本6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 计算T恤衫的边际贡献率。T 恤衫的边际贡献率可计算如下:
20
2、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是本量利分析中的 核心指标。计算产品的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 率是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
22
(1)边际贡献
也称贡献毛益,边际收益或创利额, 它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cm=p-b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 额 Tcm = PX一bX =x(p-b)
9.1成本性态分析
9.1.2 成本按性态的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通常可以分为固定成 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1、固 定 成 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特定业务量
范围内,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 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管理人员薪金、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 产折旧等。 固定成本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 固定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就单位固 定成本而言,它又是变动的。 固定成本通常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亦 即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如果业务量超越了相关 范围固定成本总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4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还可根据其支出数额的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 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所谓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 理当局的决策行为无法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固定资 产折旧费、管理人员薪金等。这些成本 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具有极 大的约束性。 2、酌定性固定成本。所谓酌量 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 理当局的决策行为可以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如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酌定性 固定成本一般由 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年度开始前,根据计划期间企业具体 情况和财务负担能力,对各项费用分别作出决策和安预算。
40% 20% 5%
60% 80% 95%
9.3
3.1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及其特点
3.2
3.3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9.3
3.1 变动成本法及特点
所谓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 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 造费用则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 收入中全部扣除。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2.3.2 变动成本法 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一)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三)各期损益不同
(四)应用的目的不同
(一)、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
不同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构成表

px bx
a
各指标间的关系 边际 贡献
P
由于: 边际贡献率=1 —变动成本率 凡变动成本率低的企业,边际贡献率高,创利 能力也高;反之,变动成本率高的企业,边际 贡献率低,创利能力也低。
所以,边际贡献率的高低,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影响。

27
练习 1
ú· ² Æ ¥ µ¼ Û ¥ µÎ »± ä¶ ¯³ ɵ ¥± ¾ »± Î ß¼ ʹ ±Ï ×Ï úÊ ÛÁ ¿ ¹ ̶ ¨³ ɱ ¾À ûÈ ó A 10 6 1000 2500 B C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2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 上存在差异性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后,人们将传统的成 本计算模式称为“完全成本法” 。
由于完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计入 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所以,这种成本计算 模式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
连续各期销量稳定而生产量变动的情况下, 两种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概括为: 1、生产量=销售量(或期初无存货或期初、期末 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相等),两种成本计算法的 税前利润相等。 2、生产量>销售量(或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全部成本计算法 的税前利润大。 3、生产量<销售量(或期末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的固定生产成本),变动成本计算法 的税前利润大。
第9章
成本性态分析和 变动成本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成本性态的含义、分类。 2. 了解混合成本的含义,掌握混合成本 的分解。 3.掌握本量利分析。 4. 熟悉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掌握变动成 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9.1成本性态分析
9.1.1 成本性态的含义 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产量或销量) 总数之间的依存关系。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成本项目
期间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二)、存货成本的组成不同
按变动成本计算法: 存货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等变动制造成本 完全成本计算法: 存货成本除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 等变动制造成本外,还包括
变动成本计算法 30 10 完全成本计算法 30 10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产品单位成本
25
— 65
25
20 85

8
沿用例10-1的资料,假设大众制衣公司当年生产T恤衫3000件, 销售2500件,期末产成品存货500件(假定没有期初产成品存货)。根据 所提供的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产成品 期末存货的成本,如表10—2产成品期末存货成本计算表所示。
3
Y Y=a
Y Y=a/x
Y Y=bx X
单位固定成本
Y Y=b
0
固定成本
X 0
0 0
变动成本
X
单位变动成本
X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
成本性态的混合成本。 其基本特征是: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而变 动,但其变动幅度并不保持严格的比例关 系。
图a
图b
6
9.1.4 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函数可用 公式表示为: y=a+bx 总成本 Y =单位变动成本b×产量x+固定成本总额a 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