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和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成本和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目录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2)一、目录部分 (2)二、总论 (3)1.管理会计定义 (3)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比较 (3)3.管理会计的角色、作用、职业道德 (3)三、成本计算基础 (4)1.成本与费用 (4)2.成本 (4)3.生产经营要素 (5)4.成本核算科目 (5)5.成本计算程序 (5)四、各类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分类讲解 (6)1.材料费用 (6)2.燃料动力费用 (6)3.职工薪酬 (6)4.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7)(一)定义: (7)(二)归集 (7)(三)分配* (7)5.制造费用的核算 (8)(一)定义: (8)(二)归集 (8)(三)分配 (8)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9)五、产品成本计算几种方法 (10)1、生产类型 (10)2、成本计算方法 (10)3、核算程序 (10)4、品种法 (10)5、分批法 (11)6、分步法 (11)7、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 (12)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一、目录部分1.主要内容为成本核算与管理、决策会计、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执行会计)二、总论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决策。

1.管理会计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非财务信息,它使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主要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用于决策。

目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职能: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比较(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是核算产品生产成本或者服务成本的一门专业会计,在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上,与财务会计关系密切。

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进行是信息处理提供信息基础;成本会计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依据。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①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针对企业内部决策,财务会计针对企业外部;②约束性差异,管理会计不受准则约束,财务会计受;③时间范围,管理会计面向未来,财务会计面向过去;④信息内容,管理会计信息丰富,计量单位不一,财务会计货币计量⑤报告主体,管理会计可以分部门或者整体,财务会计以公司整体为主⑥报告频率,随意,强制定期⑦信息准确度,近似信息、较准确信息,财务会计准确度较高。

联系a)原始资料相同b)最终目的相同,均为了提高经济效益c)财务会计有时也会把管理会计报表公布,比如现金流量表,表明双方融合趋势。

3.管理会计的角色、作用、职业道德角色:CFO以及旗下的主计长与财务长主计长:主管管理会计,向CFO汇报,编制报表,税务管理,经济评估。

职业道德:能力、机密性、正直、客观性。

有纠纷时:1.与上司讨论2.和立场公正客观的顾问讨论3.辞职三、成本计算基础1.成本与费用成本:广义: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已付出的或者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管理会计用)狭义: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财务会计用)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后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支出:可以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利润分配支出。

支出中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为费用关系:生产费用按产品归集,就形成了成本。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2.成本分类成本核算原则①分期核算②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界限(当期当期结,资本性支出与多个会计期间的收益相关,分期计)③权责发生制④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确认某项成本发生、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结转当期损益的成本)⑤一致性(成本发生时的计价方法、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的总体方法等前后一致)⑥合法性⑦重要性3.生产经营要素定义:按经济内容对生产费用进行分类。

用于反应企业一定时间内发生费用的构成与水平,为计算GDP等提供资料,为企业采购、核定流动资金提供依据。

包括:①外购材料②外购燃料③外购动力④职工薪酬⑤折旧费⑥利息支出⑦税金⑧其他支出产品成本项目①直接材料②燃料与动力③直接人工④制造费用。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4.成本核算科目生产成本:下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借方借记当月产品承担的生产费用总额,贷方记完成品与半成品成本,月末一般借方余额表示在造产品。

制造费用:核算间接费用,按照详细部门进行核算。

借方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方记制造费用,,除季节性企业否则月末无余额。

?劳务成本:发生时借记劳务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

期末有余额,完成但未结转的劳务成本。

研发支出:费用化or资本化。

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最后结转至管理费用。

5.成本计算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期2、审核和控制生产费用3、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4、计算完成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四、各类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分类讲解1.材料费用(一)材料购入①外购材料成本=买价+运杂费+采购人员差旅+采购机构经费(不含仓库和供应部门)+采购税金+其他②自制材料成本=实际支出为准③委托加工材料成本=原料费等+保险+加工费采购费用常按重量等进行分配(二)材料发出方法很多,包括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

选择后不得随意变动①使用计划成本法企业需要计算差异并最后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如下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额+本月进料成本差异额)÷(月初存料计划成本+本月进料计划成本)(三)材料分配原材料分配率=消耗总额价值÷消耗重量(体积)每一种产品承担材料费用凭分配率和各自消耗额进行计算。

2.燃料动力费用与材料费用相同,专门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或辅助生产成本。

间接用于生产的,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3.职工薪酬(一)归集月薪:应付工资=全勤标准-缺勤工资缺勤工资=缺勤日数*日工资数日薪:应付=月实际出勤日数×日工资率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每月工作日数计件:(合格+料废)×计件单价(二)分配按照工作位置分配,车间管理人员计入制造费用,再由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其他福利,保费等按照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4.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一)定义: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经常会使用本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其生产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辅助性产品,就叫辅助生产费用。

其中可以分为两类:只生产一种产品或者服务or生产多种产品或者服务。

两种的归集分配方法也都不同。

(二)归集生产成本总分类账下设置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

借方借记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贷方贷记分配。

单一品种归集只需要统计总费用即可;多品种归集需要先将间接费用分配,还需要区分完成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完工归入企业存贷成本?(三)分配*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X、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XX方法一般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另外分配率就是某种材料或者劳务的单位价格①直接分配法思路:不考虑辅助部门之间的交互,全部由辅助部门之外的部门承受。

公式:X辅助部门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其他部门耗用总量其他部门应承担额=耗用量×分配率优缺点:简单易行分配准确度不够,不能体现辅助部门之间的分配。

②一次交互分配法思路:分两次分配辅助费用,第一次在辅助部门之间,第二次采用直接分配法。

公式:第一次分配:X辅助产品交互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费用÷该车间提供的产品总额M车间应该承担的其他辅助车间生产费用=消耗的所有其他辅助车间的产品量×分配率优缺点:考虑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的互动,更准确。

但是各个车间只有等财务室做好费用搜集之后才能算出自己的费用,缺乏及时性。

③计划成本法思路:分两次分配。

第一次计划成本分配,第二次调整分配。

先计算出各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差异,再把差异分给收益对象公式:x单位的计划成本分配总费用=劳务的单位计划成本×该辅助单位提供的劳务总额。

X单位的实际成本=该辅助单位实际费用+其他辅助单位转入费用X部门的差异额=实际总成本-计划成本再计算差异额就可以计算各其他单位需要承担的成本差异了。

优缺点:核算及时,还能分析成本差异。

但是必须建立在企业十分准确的制订计划成本④顺序分配法思路:又称阶梯分配法。

按照受益与贡献进行分配。

贡献最多的首先进行分配。

然后逐渐分配至其他部门。

优缺点:分配正确性不足,先后顺序不已确定,只适用于辅助部门之间互相耗用比较多,且耗用顺序明确的企业。

⑤代数分配法思路:利用多元一次方程组解出每个辅助部门的单位成本,在按照耗用量进行计算分配。

公式:X辅助单位提供产品总量×单位成本=待分配辅助费用+该辅助部门耗用其他辅助单位的产品数量×单位成本。

然后联立求解。

优缺点:计算精确,但是复杂。

5.制造费用的核算(一)定义: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支出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产品制造成本中除直接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以及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余一切制造成本(二)归集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按照不同部门设置明细账,反应支出情况。

(三)分配单一品种的生产单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多品种的生产单位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采用实际分配率这种情况需要先计算好本期总费用额,只有到会计期末才能够使用。

(二)采用计划分配率再处理好差异。

这种情况下,只能使用预先计划的预定分配率来算分配的,在实际产品数量出来之后,在进行差额分配。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公式:本月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三种思路:(一)倒轧账(通常在查账时使用),用本月全部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二)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再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方法有五种(三)同时确定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1、约当产量,即将在产品按照完工程度或者投料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

计算约当产量有四种情况。

(直接材料项目)①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数量约当于完成品实际数量。

②原材料随着生产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与生产工时的进度基本一致,计算时根据工时进行计算③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刚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计算时在产品完工程度=累计投入材料÷完工需要消耗材料④原材料陆续投入,且材料进度与加工进度不同。

计算时投料程度=(上道工序累计投料+本工序投料额×50%)÷完工需要材料总额其他项目通常按照公时计算完工率完工率=(上道程序累计工时额+本工序需要工时额*50%)完工需要工时额2、计算分成本项目进行单位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完工产品成本=完工数量×单位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同理最后,将所有成本项目汇集,进行分录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