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株洲县五中刘福初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1.教学目标的差别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
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
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
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例1】(1)什么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2)(提升)下列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碱性氧化物的是,两性氧化物的是,不属于上述三种类型的氧化物是。
A.Cu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B.Al2O3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C.P2O5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D.CO、NO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E.Na2O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例2】(1)什么是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和多元酸?(2)(提升)下列属于含氧酸的是,属于无氧酸的是,属于一元酸的是,属于二元酸的是,既属于含氧酸又属于二元酸的是。
A.H2SO4B.H2SC.HClD.H2CO3E.HNO3F.H3PO4【例3】(1)盐类的分类方法很多。
从组成上分,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什么是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酸根离子分,可分为无氧酸盐和含氧酸盐;从酸和碱的强弱分,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等。
……(2)(提升)下列既属于正盐又属于含氧酸盐的是,属于含氧酸的酸式盐的是,属于强酸强碱盐的是,属于弱酸的酸式盐的是,属于复盐的是。
A.Na2SO4B.NaHCO3C.NaHSO4D.KAl(SO4)2E.CaCO3F.NaCl(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例4】对于如下反应:Fe 2O 3+3CO 2Fe+3CO 2(1)从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此反应属于其中哪个吗?(2)从初中得氧与失氧分析,Fe 2O 3→Fe 属于 反应,CO →CO 2属于 反应,整个反应Fe 2O 3+3CO 2Fe+3CO 2属于 反应。
【例5】(提升)从上述反应:Fe 2O 3+3CO2Fe+3CO 2。
(1)从Fe 2O 3→Fe 变化来看,Fe 元素化合价从 价降低到 价,发生 反应,从CO →CO 2变化来看,C 元素化合价从 价升高到 价,发生 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 反应。
(2)从电子得失来看,0323Fe O Fe −→−+,化合价降低, (得到、失去)电子,在反应中 电子的反应,叫 反应;,222O C O C ++−→−,化合价升高, (得到、失去)电子,在反应中 电子的反应,叫 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属于 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有机地贯通,对氧化还原反应加深理解,还必须归纳如下:(专题6氧化还原反应,将在暑假培优班系统学习)从上面例题分析过程与归纳方法,可以告诉我们,这就是一种探究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例6】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你认为下列化学反应规律成立吗?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打“×”。
①微溶于水的盐可制取难溶于水的盐;如Ag2SO4+2NaCl=2AgCl+Na2SO4( )②难挥发的强酸可制取易挥发的酸;如2NaCl+H2SO4(浓)Na2SO4+2HCl↑()③强酸可制取弱酸;如HCl+CH3COONa=NaCl+CH3COOH ()④强碱可制取弱碱;如NaOH+NH4Cl=NaCl+NH3·H2O ()【例7】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前的活泼金属(除K、Ca、Na外)可以从含后面不活泼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即“金属性强的金属可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这是众所周知的化学反应规律。
那么,已知几种非金属的活动顺序为:Cl2>Br2>I2>S,现有下列反应:①Cl2+2NaBr=2NaCl+Br2②I2+2NaBr=2NaI+Br2③Br2+Na2S=2NaBr+S ④Cl2+2NaI=2NaCl+I2(1)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例8】已知原子的基本结构如图,质子是正电荷的基本单位,电子是负电荷的基本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H +就是质子?(2)为什么在原子中存在下列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一个质子的质量近似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都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请你理解回答:①为什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在化学计算中不必考虑原子的相对质量变化?例如我们认为钠原子(Na )与钠离子(Na +)的相对质量都为23。
(4)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那么一个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又称质量数(A )。
即: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
质量数(A)与质子数(Z )和中子数(N )存在什么关系?(5)为了用一种符号表示某元素的某一种原子,通常的做法是:①用元素符号代表此元素;②在元素符号的左下方标出质子数;③在元素符号的左上方标出质量数。
某一个钠原子中含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请你写出这个钠原子的原子符号 。
【例9】我们熟悉的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它们分别是H H H 312111,,,这是因为这三种氢原子中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不同引起的。
这种同一种元素有多种不同的原子的现象,叫做同位素现象。
而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H H H 312111,,就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互为同位素的两种原子中:质子数 (相同、不同),中子数 (相同、不同)。
(2)(2009年广东高考卷1题)我国富有大量稀土元素.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相同 C. 144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 与150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五)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例10】(2008·湖北宜昌中考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例11】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与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加热制取O 2的发生装置图如右图所示。
若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的。
问:(1)能否用右图装置制取氨气呢? (填“能”、“不能”)。
(2)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极容易溶于水,则应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例12】(2009·上海高考10)右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和,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B )A .熄灭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气体验满D .液体过滤火柴熄灭A .硝酸铵B .生石灰C .氯化镁D .食盐 (六)化学计算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例12】某种含有MgBr 2和MgO 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 )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 原子数×Mg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 原子数×Br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 原子数×O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 元素的质量为a 克,则2164.381001802244.38⨯--+⨯=⨯a a 40=a (克)故Br%=40%。
【例13】 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解析: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氧化物的质量小于生成氯化物的质量。
设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O ,式量为m ,则RO → RCl 2 质量增加m 554.0克 (9.5-4.0)克m=40。
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于镁元素。
三、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
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课题。
我在这里将如何学好高中化学的几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加以介绍,但愿你能从中得到点滴启迪。
1.预习法预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受新知。
从“构建理论”和“前发展区”理论来看,预习和不预习在接受新知时所得到的学习感受差异很大。
从表二同一个学生课前预习比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感受的比较学习感受课前预习的学生不预习的学生感性认识阶段进入到理性认识阶段接触重点知识重点知识的注意力接触难点知识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思维总容量学习效果时间短早集中快透彻大好时间长迟分散慢模糊小差因此,预习是学习高中化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