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年古城,百年知府

千年古城,百年知府

千年古城,百年知府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知府的洮南市,地处八百里瀚海、科尔沁草原右翼。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经秦汉,直至魏晋南北朝,东胡、鲜卑、女真以及汉等民族寄居于此。

由于与中原文化的广泛接触,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迅速地发展起来,到十九世纪末二十初,已发展成为辐射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重要的商品集散地,1904年,清王朝在这里设府,统管五县。

1915年北满、南满兴修四洮铁路和洮昂铁路,更促使洮南经济突飞猛进,商贾云集。

东北军阀张作霖、吴俊升、万福麟等曾在此镇守,现存的吴大帅府、天恩地局、德安禅寺等多为当时所建,成为历史的佐证。

吴俊生朔像吴俊生墓吴大帅府为原黑龙江省督军吴俊生于1927年投资所建,三层建设面积2925.3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砖混结构仿欧式建筑。

工艺乃磨砖对缝,外装修饰以圆壁柱,显得大方庄重,气势不凡。

让洮南人引以为豪的吴大帅府,是座建于1926年的三层砖混欧式结构的楼房,座落城区中心偏北的兴隆街和古树街交汇处。

这里曾是商业最为繁华的中心,该楼建设的初衷就为商用楼,“升平里”、“七间房”、“老马市”有名的商业老字号,都与之一街之隔。

“吴大楼”是当时洮南最高的商用建筑楼,集金银细软、绸缎、花纱、针锦织品、裘皮装饰、服装、鞋帽、百货等类商品于一处,直至70年代初,历时45年。

虽历尽风雨沧桑,该建筑仍是庄重大方,气势不凡。

天恩地局始建于1906年的天恩地局,是扎萨克图郡王传至十二代乌泰时,他谎称办事方便,在洮南设蒙荒行局办事处,实则建其“王府行衙”,位于洮南兴隆东路北侧。

该建筑仿造北京东、西王府和中旗图王府格局,耗资四万,占地6607平方米,1906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意欲开复乌泰的郡王爵,托借资奖励开边,鼓励垦荒,下谕恩赐光绪皇帝手书金匾一块,上刻镀金阳文“天恩地局”四个大字。

由此,这座蒙荒行局也就成了钦定的“天恩地局”。

如今虽经百年风化雨蚀,其整个建筑保存完好。

德安禅寺是洮南唯一的佛教寺院,座落于洮南城西关内,1927年始建,历史上鼎盛时期,香火旺盛,信徒和游人络绎为绝,由于历史原因,几经破坏,僧人和信徒被迫远走他乡。

1996 年,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复,并改名为“德安禅寺”。

修缮后,该寺占地6529平方米,寺庙有2米高、重1吨铜像一尊,1米高铜制佛像10余尊,该寺庙现有僧人4人,寺院由寺庙管理委员会管理。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当地党委、政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娱乐的需求,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在短短的几年中,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应运而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位于市区西部,占地面积18.5公顷的西郊公园,内设碰碰车、碰碰船、卡通城、激光战车等娱乐项目30余种;酒巴、迪厅、湖心餐厅、民间茶艺一应俱全,更有大佛、长廊、亭台、游湖等供人观赏的景点和休闲纳凉的场所。

森林公园,又称林木对比实验基地,位于城南光明街南端,占地面积13公顷,投资270万元,该园林区内栽植林木20个品种,6816株;内设有园林小品一处,彩砖甬道交织,贯通东西南北;树木排列整齐、多样,极具观赏价值,更是闹市中难得的优雅、舒适的休闲场所。

位于城市中心的百姓休闲广场,是市委、市政府将办公楼前的29200平方米的院落敞开,投资60万元改建而的民心工程。

有草坪2900平方米,各种草坪灯、高杆灯240多盏。

每当夜色来临,广场内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分外怡人。

河畔休闲走廊是集防洪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开发旅游景点。

大堤东起洮白公路,西至西大桥,全长5.17公里,迎水坡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块护坡,被水坡采用彩色混凝土预制块护砌,堤顶为混凝土硬化路面,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标准,马道为4米宽彩色方砖人行路,并设有路灯。

整个工程建设共需投资3100万元。

该走廊不仅是城市防洪的坚实屏障,也是城市美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古城洮南,有一条老街仍保持着百年前的风采。

它象一部活页历史画卷,真实记录了洮南近代商贸的繁荣、战略要地的风貌,同时演绎了本该发生或不该发生的故事——这条老街就叫“兴隆街”。

兴隆街地处洮南市区的北半部,东西长2公里,宽20多米米。

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东北及内蒙的商埠中心和战略要地的象征。

说它是商埠中心源于历史资料的考证。

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通往蒙古、俄罗斯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洮儿河更是唐代北方少数民族去长安朝贡的必经渡口。

丝绸之路驿站也好,朝贡的渡口也罢,总之汇聚落脚的人多了,必然产生商贸活动。

洮南商贸的兴盛的确有古人播下的商种。

而无论辽、金、元、明、清或是民国时期,统治者都曾在此设制,派重兵镇守,说明此地还是重要的战略重镇。

我们漫步街头,就会看见百十家商号建筑仍然能显露出昔日的风采。

据老人讲,当年街道两侧商号密布,有金银首饰、布匹染料、丝绸纱麻、药材补品、五金铁活、衣帽鞋袜、烟酒糖茶等。

连数百公里外大兴安岭的山民,也来此做生意,或将马鹿茸、山参、灵芝头等山货拿到兴隆街商号鉴定出据,然后再销往中原,并自豪地向买者炫耀:没错,洮南兴隆街鉴定过的。

不要说当时这里商贾多少,在洮南城区,每天往来这条街的车辆繁多,而相当于现在出租车的大马车、人力车就有几百辆。

在兴隆街中段,有3座建筑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吴大帅楼、天恩地局和大兴当铺。

吴大帅府是20多米高哥特式造型的欧式建筑群,曾是民国陆军上将、洮辽镇守使、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的商号和官邸。

这种高大欧式建筑在东北中小城市绝无仅有。

吴俊升于民国初年率军进驻洮南,拥有两个旅的兵力镇守要塞,使日本侵略者望而生畏,不敢犯边,乌泰叛乱得以平息。

我们且不说他能征惯战的武功,只撷取其生活中一段故事,来反映这位大舌头将军“睡扼美人腕,醒掌天下权”的另类人生。

吴大帅的五姨太(小说电视中的三姨太)李助君原为“嫩江班”花旦,一次在观戏时令吴神魂颠倒。

当时吴已年过花甲,妻妾成群,但他是情场上偷香猎色的老手,一经入目猎物便难逃厄运。

于是便出一万块银元对班主软硬兼施取其为妾。

吴对自己妻妾管教很严,但五姨太正值妙龄,难耐冷寞雌守,遂与一副官偷情,不料被吴发现。

然而吴毕竟是一代枭雄,深知张扬出去无疑自戴绿帽,于是便以兴慈善事业为名,在洮南城西南郊外,建一尼姑庵。

落成之日带妻妾前往,并故意征求五姨太意见。

李助君不知其用意,说:“此处清静幽雅,宜于修行”。

吴说“那就随了你的心愿,你有仙风道骨,静修后必成正果”,从此,五姨太便在这里寂守青灯……天恩地局是兴隆街的又一著名古建筑。

清朝光绪年间,札萨克图十二代郡王乌泰外债累累,便私自放荒、吞没荒饷。

被朝廷发觉后,改为官放,遂设立“蒙荒行局”。

乌泰被革职留任期间,仿造北京东西单王府格局,建造了这个“王府行衙”,先后成为“蒙荒行局”和“洮南府”的办公地点。

作为“蒙荒行局”,光绪皇帝钦笔御赐“天恩地局”金匾一块,上镌镀阴文欧体,下有“光绪帝赐”字样,悬于二进正门门楣之上,这便是天恩地局的由来……解放战争期间,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陶铸、邓华等先后在此地办公。

大兴当铺在兴隆街虽然不那么惹眼,但与一件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导火索竟然在这里点燃。

1931年6月25日,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一行四人在洮南府所辖兴安一带刺探军情,被屯垦军团关玉衡部捕获并秘密处决。

除间谍罪证送往奉天、北平外,其人员、马匹等解决后均焚毁灭迹。

然而屯垦军一司务长贪财,撸下中村金表辗转典当到兴隆街大兴当铺,而在洮日本谍妓植松菊子在与屯垦军官嫖宿时,将其灌醉并吐真言,于是这个女谍迅速将情况报转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立即来洮将大兴当铺金表买出,并作为中国军队无辜杀害日本“农业专家”的罪证,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提出以武力要挟,未得满意答复。

以“中村事件”为导火索,同年9月18日晚,日军将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炸毁,并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十一时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大举进攻沈阳城,“九?一八”事变就此暴发,“中村事件”让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一百多年过去了,古城洮南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后发生兴隆街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永远启迪后人应该继承什么,发扬什么,摒弃什么,记住什么。

沿着长白公路或平齐铁路穿越古城南行15公里,就到了全国闻名的中国西瓜之乡---黑水镇。

每到夏秋之交,这里青纱叠翠,空气中便弥漫着神秘的瓜香,公路边的瓜棚引得过境游人在这里驻足品瓜消渴,南来北往的瓜商在这里汇集采购,于是,千百辆装载西瓜的运输车在路边西瓜市场汇聚,形成了中国西瓜之乡特有的风景。

黑水瓜乡的形成历史悠久,远在一千多年前辽国统治北方时就有种植。

据《契丹志》记载:“契丹破回鹘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而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了打开西域的交通线,亲自率兵西征。

契丹军在炎热干旱、水源奇缺的沙漠地带作战,饮水成了大问题。

而原产于新疆绿洲的西瓜能消渴解饥,便于携带保存,于是就成了行军必备品。

西征胜利后,耶律阿保机下令把西瓜的种子带回辽都上京一带栽培种植。

不久,辽国重镇泰州的城郊黑水就有了西瓜种植业。

辽国初年,有一个叫作胡峤的中原人来北方旅游考察,途经泰州黑水一带时,第一次品尝到了西瓜,大为惊奇,他详细了解西瓜的栽培技术,并把种子带回了中原。

洮南府志、市志也曾记载,清朝中后期,黑水西瓜及西瓜籽是皇宫的贡品。

民国初年,是东北军阀张作霖、吴俊升、蒙古王爷札萨克图等达官贵人府上的消暑解闷的珍品。

只是到了解放后,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黑水瓜乡的瓜农们才可随意采摘食用自种的西瓜,还经常向中央的会议、党和国家机关提供精品消暑西瓜。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技术成熟,黑水西瓜正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黑水瓜乡,风景独特。

春天,瓜农便盼望西瓜能早日上市。

他们普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促其早熟。

于是瓜地里便出现了银白色的彩练。

阳光下,田野黑白相间,彩练熠熠生辉。

盛夏,瓜乡的长白公路两侧,到处是瓜棚柳巷。

瓜农把翠绿的西瓜摆成或绿墙或长龙,形成强势的实体广告,引来全国各地的无数瓜商。

有的把西瓜切开,露出甘汁充溢的红瓤,吸引着过境的游客,于是便产生了挡不住地诱惑;秋天,装载着西瓜的大小运输车聚集在黑水西瓜市场,汇成了翠绿的海洋。

来自祖国各地的瓜商,南腔北调地和瓜农谈生意,一排排载重汽车,一列列火车等待商家交易成功后,便把西瓜运到祖国四面八方。

冬天,阳光充足的大棚里,精品西瓜秧开始舒展腰肢,结出的西瓜品种繁多:熟透的成品有的大而无籽,有的小如拳头,有的方如木块,成为冬季待客或观赏的珍品……奔流不息的洮儿河水,从大兴安岭高岳山脉深处走来,她一路欢歌携雨兴风,蜿蜒湍行,忽而东流,忽而南下,在流经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儿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