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列表法、作图法两种方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探究溶解度曲线
三、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分钟较,方案4温度和溶剂
量都相同,可以比较溶
解能力,方案3温度相
同,但是溶剂量不同,
但是可以通过计算,得
出在40℃时100g水中
可以溶解64g硝酸钾,
溶解能力比氯化钠强。

力。

新课讲授25分钟提出问题:比较10℃和40℃时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应怎么比
较?
讲解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
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单位g)。

例如:20℃时
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
36g,是指在20℃时,100g水
里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引导学生分析20℃时,氯化钠
的溶解度的其他表述方式。


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加深
“一定温度”、“100g溶剂”、
“达到饱和”、“单位是克”
的印象。

学生思考,根据方案4
和5中的数据,计算在
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
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可
以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氯化钠溶解
度其他表述方式: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为36:100;20℃时36g
氯化钠溶于100g水
中,得到饱和溶液;
20℃时的氯化钠饱和
溶液,每蒸发100g水,
会析出36g氯化钠晶
体等。

使学生
感受到
科学研
究基准
问题。


过讨论、
辨析和
运用溶
解度概
念表述
的训练,
加深对
概念的
理解。

讲解:通过实验,可以测出在
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展示氯
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
溶解度,这种表示方法叫列表
法。

请同学们观察氯化钠和硝酸钾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
以下两个问题:(1)氯化钠和
硝酸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
围,(2)50℃时氯化钠和硝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并
观察幻灯片上展示的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
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从
中发现规律,氯化钠和
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
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回答问题。

(1)氯化钠和硝酸钾
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在
20-30℃之间。

(2)50℃时氯化钠的
让学生
认识到
列表法
是数据
处理的
一种方
法,并从
列表中
的数据
发现规
律。

酸钾的溶解度大概是多少。

溶解度在36.6-37.3g之
间,硝酸钾的溶解度在
63.9-110g之间。

布置任务:把氯化钠和硝酸钾
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在一个坐标系里表示出来,画出它们的图像。

指导学生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查出25℃和85℃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

学生根据列表中的数
据画出氯化钠和硝酸
钾的溶解度曲线并查
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
溶解度。

培养动
手能力,
体验数
据处理
的过程
和成功
愉悦感。

展示教材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从中获得哪些信息?(3)列表法和作图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巡视、和学生一起交流。

讲解列表法和作图法在数据处理中各自的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溶
解度曲线进行讨论。


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规律和从溶解度曲线
中获取信息,聆听老师
讲解列表法和作图法
处理数据的不同。

培养学
生识图
和数据
处理能
力。

体会
到作图
法和列
表法处
理数据
的不同
作用。

介绍教材卡片,并交给学生用
数轴的方法记忆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性关系: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然
后聆听老师讲解用数
轴的方法记忆溶解度
和溶解性的关系。

数形结
合,便于
学生记
忆。

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解了氧气,气体在水中也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气体的溶解度指的是在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讨论内容,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再举出几个例学生讨论,根据定义和
资料得出气体溶解度
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
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烧开水时壶底有气泡
冒出,阴天时,池塘中
的鱼总在水面游动等。

将生活
从常识
和化学
知识联
系到一
起。

体会
到化学
就在我
们身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