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柳飒性别:女年龄:33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教龄:11职务:教师所任学科:中学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单元名称: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第课《爱国情怀》教学目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加★的题目为提高题,学生可以选择做)一、基础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踱()郝叟()挟()chàyì()chéng fá()yào shi ()qídăo()wǎn zhuǎn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喧哗喧闹吵闹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 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2)观察检查视察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3)严肃肃静严厉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的气氛。
(4)责备责怪谴责“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5)肃静安安静静安静平静静悄悄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的。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 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 _______的教室。
3.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2)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3)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5)“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6)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4. 本文体裁,作者是国作家__ _,写作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最后一课”指的是。
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是和。
小说主要采用了和的表现手法。
★5.下列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1日本某游戏厂商最近推出的一款游戏扭曲二战历史,○2认定中国军队率先向训练中的日本军队开炮从而挑起了卢沟桥事变,○3将中日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归罪到中国军队身上,○4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右翼的一贯主张与论调,○5只将争论焦点放在是哪一方率先开炮,○6但日本侵略军对于为何会出现在中国大陆这一根本性问题避而不谈。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6.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小弗朗士怎样的心理?7.“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8.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作者不写他下课时讲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9.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画线句内容的理解。
田珏《台湾史纲要》:日本“在全岛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台籍教师一律穿和服,讲日语;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必须讲日语。
甚至在偏远村庄都设立了日语讲习所……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也被强迫去上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分析下列两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①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一面》)(二)阅读老舍的《最后一课》,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后一课老舍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
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
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
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
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
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
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
低着头,他进了课堂。
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
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
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
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
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
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
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
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
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
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
可是他说不出来。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
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
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
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
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
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1.选文中,祁瑞宣有哪些反常的表现?请分条列举,并请分析他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
1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祁瑞宣老师也有相似情形,请找出写下来并说说两位老师当时出于怎样的心情会这样。
★13.“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4.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而祁瑞宣老师在最后一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
今天,今天,不说了!’”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两篇文章在表现主题上有怎样的共同点?15.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们铭记。
哪些爱国诗文打动了你?请写出一句并说出作者。
组卷说明组卷说明本单元围绕爱国主义主题,选择的文本体裁较多,有小说、散文、人物通讯、诗歌、文言文等,另外还有专题长城,可以说内容丰富,知识点多。
我们在编写本单元测试题时,作了如下考虑:一、基础知识有一定覆盖面,且与课文结合度较高,目的是检测课堂效益,也让学生把课内的应知内容学扎实。
本单元考查了汉字书写、错别字订正、诗词积累、成语使用、文言文词汇及语法知识等等。
教材中这一单元还有一个《专题长城》,专题是苏教版教材的亮点,也是中考的考查范围里的,因此也设计了一道题。
二、阅读训练打通课内外,注重思维品质。
诗词鉴赏选了陆游的一首爱国主义诗歌,内容与本单元一致,现代文阅读选了《我理解爱因斯坦》一文,内容与单元关联,文言文采用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方法,对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是恰切的。
在阅读题的设计上,尽量体现一定的思维品质,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考查,信息提取、内容概括、语言赏析、语境语义理解等,均体现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
三、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切合,难度适中。
在命题中,特别注意了题型和我们平时练习的一致性,尽量与中考接轨。
同时对难度进行了控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也有一定区分度。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略2.略3.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4.小说,法,都德,普法战争,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小弗兰士,对比,以小见大5. ○1将“扭曲”改为“歪曲”○6将“日本侵略军”移至“对于”的后面6.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7.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即将代替法语,将爱国主义情感酝酿得更加浓烈,将小说推向了高潮。
8.一方面先生面对祖国沦陷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说不上话来,二是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9.敌人的侵略不只是要占领土地,更要统治人民的思想,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日本对台湾的做法和当年普鲁士对阿尔萨斯、洛林的做法如出一辙,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就成了联系人民团结人民反抗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与尊严的工具,文中韩麦尔先生深知这点,他拿起语言的武器自己的方式捍卫祖国的尊严,激励人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作斗争。
10.①句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心情悲愤痛苦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