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教材第28页图2.18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
如下表。
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自然条件影响防治措施效果煤燃烧、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自然可吸入颗粒物气候较干旱,自然降尘较多,大风天气减少,逆温天气增多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颁布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扩大绿化面积,减少裸露地面;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改善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如下表: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学业达标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个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下图为某年春季某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A.广州市B.珠海市C.佛山市D.江门市解析:读图可知,空气质量最差的是佛山市。
答案:C2.关于珠江三角洲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人口稠密B.降水量较小,沙尘暴肆虐C.经济发达,工厂多D.鱼米之乡,农业发达解析:珠三角地区PM2.5浓度偏高与该地区经济发达、工厂多有关,而与地势、农业关系不大;该地区降水量较大,几乎不受沙尘暴影响。
答案:C结合2011年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3~4题。
A.臭氧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解析: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为硫氧化物的一种,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的冶炼。
答案:B4.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①冬季燃煤取暖②汽车尾气排放③北京春季干旱④冷锋活动频繁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解析:对比表格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数,可看出这一时期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其主要是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
答案:A灰霾是指空气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大气现象。
近年珠江三角洲及国内一些区域,因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读下图,回答5~7题。
广州灰霾天数1954—2004年逐年变化图5.有关广州灰霾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1954年至2004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B.改革开放以来,灰霾天数迅猛递增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91年至1994年6.灰霾的出现天数( )①与区域污染物悬浮细粒子产生量有关②与出现连续的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关③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④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大有关A.①②D.②③C.①④D.③④7.改善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状况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灰霾的出现与可吸入颗粒物和大气运动情况有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根本在于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答案:5.C 6.A 7.B8.下面是某地理兴趣小组为配合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做了两个“通缉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完善1号“通缉令”中的内容。
(2)2号“通缉令”中“嫌疑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还计划为当地政府提出几条防治大气污染的建议,你能帮他们一下吗?解析:(1)本题由酸性可知为酸雨污染,籍贯是酸雨的成因,逮捕原因则是酸雨的危害。
(2)根据这种污染的分布和成因,可以推知为光化学烟雾。
(3)缓解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而节能减排、发展科技、恢复生态环境效果明显。
答案:(1)嫌疑犯:酸雨籍贯: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等产生的工业废气逮捕原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2)光化学烟雾(3)推广节能灶、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煤;同时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尾气,变废为宝。
能力提升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API越大,空气污染就越严重,空气质量就越差。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势报告。
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等。
据此回答9~11题。
9.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定的大气状况有关,下列情况,会促使API 增大的是( )A.冷锋过境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晴朗无风天气解析:冷锋过境一般会带来大风、降雨天气。
大风及强对流天气都能加快污染气体扩散;晴朗无风的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反而会导致污染气体的积聚,使空气污染指数增大。
答案:D10.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多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大水漫灌D.春季降水增多解析:北方城市冬季时燃煤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燃煤减少;我国北方春季多大风天气,且春季北方蒸发旺盛,天气干燥,地表物质疏松,易发生沙尘暴,从而使总悬浮颗粒物偏多。
答案:B11.我国下列地区中,因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A.河西走廊B.松嫩平原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解析:四选项中,四川盆地工业相对发达,二氧化硫排放量大,且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外四川盆地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发生。
河西走廊、松嫩平原和黄土高原均属于北方地区,没有形成酸雨区的原因:一是工业不如四川盆地发达,二是降水比四川盆地少,三是地形比较开阔。
答案:C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根据下图完成12~13题。
1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13.智利南部某城市在2005年10月10日至15日拉响二级警报,告诫人们中午尽量不要去户外活动。
这是因为( )A.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空洞短期扩大到了智利南部B.中午太阳辐射强烈C.当地此季节为秋季,为臭氧量最低的季节D.近期可能有热带风暴袭击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有关臭氧层空洞的问题。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氟氯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所导致,随着人类对冰箱等含氟电器的使用,臭氧破坏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三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当臭氧层受到破坏后,臭氧吸收紫外线功能下降,紫外线大量到达地表,就会对生命造成危害。
例如,可以使人患上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而对于臭氧层的保护来说,最有效的对策就是减少氟氯烃类气体的排放。
第13题,智利位于南半球,南部纬度较高,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活动时常会影响该区。
此时,智利对应的季节应是春季。
答案:12.A 13.A14.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完成(1)~(4)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任答两个因素即可)(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任答两点即可)(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
(任答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