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分析报告概述我的童年期负性记忆影响了我很多年,以至使我的性格内向,忧郁。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爱,而不是爱在心里,却以严厉表现。
自小受到挫折,在成长的路上多了许多艰难和痛苦。
儿时的记忆伴随人的一生。
缺乏爱的孩子,自我防御机制过强,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性格发展。
婚姻的幸福可以弥补儿时记忆的缺憾。
和孩子一同成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我的成长史。
1、婴幼儿期和童年期我是一九六三年出生,当时我母亲才十九岁。
她为了不下放农村,和大学毕业分配到基层单位的大学生技术员结婚了。
结婚后我母亲失去了工作,依赖父亲生活,大她八岁的父亲对母亲并不是太体贴,在那困难的时期,我母亲告诉我,他们只有每天一斤豆芽菜过日子。
她自己还什么也不懂就做了妈妈。
由于父亲总是让她去找工作,不得已将我送到父亲的老家奶奶带养。
童年的我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奶奶是位能干、精明而严厉, 重男轻女的人。
她对我父亲说:“爱孩子,要爱在内心。
” 所以从来没有向我表示过关爱和呵护。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我常站在家门口向火车站的方向眺望,希望父亲来接我。
而那时候,居委会经常召集一些老人、妇女在晚上开“斗私批修” 会。
我好多次夜里从梦中惊醒,漆黑一片,任我怎样无助地哭喊“奶奶,奶奶”,都无人应答。
四、五岁的年龄,我就经常做恶梦,梦见巫婆从窗户外伸进尖细而长的手抓我。
缺乏关爱和抚摸,黑夜独自的深刻体验,使我幼小的时候就非常胆怯、敏感、乖巧和缺乏安全感。
因自我懂事起就不在父母身边,而奶奶的严厉也让我给人感觉不太活泼,待我回到父母身边时,和父母有些疏远,而家中的气氛又是压抑紧张的,父亲脾气暴躁,母亲内向忧郁。
父亲经常发脾气,我每天都惶惶而不安,弄不好就成了父亲心情恶劣时的出气筒。
我父亲当年在单位被称为“臭老九”,每天不是这个被批斗,就是那个被打成右派,父亲内心压力很大,所以情绪总是不好,而母亲又一直没有好的工作,在父亲的面前,低眉苦脸的,孩子自然就被疏忽了,自己的心情都这样,谁还去管孩子的心理呢。
七岁时,奶奶因高血压脑溢血忽然过世,一家人回老家奔丧。
白天在太平间看到一直害怕的奶奶,夜晚回到奶奶住过的阴森房间里,内心的恐惧化为一大泡尿将父母从床上冲起,他们没有精力,也没心情考虑孩子为何尿床,而是责骂一顿,以至使我内心的恐惧不安没有得到一点释放,从此,我更是经常做恶梦,梦里出现的总是奶奶那阴森的房子。
2、少年期生活自江苏老家回到江西父母身边,被当地人称为外乡人,被周围孩子欺负,父亲将我送去武术队学习,增加了体质,心情也渐开朗,学习能力还比较强,没有过多不良记忆。
而童年时期的恶梦还经常出现。
少年期我就很喜欢读书。
父亲单位图书馆里的书来来回回被我借过多次,高尔基《童年》、《在人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那时我还爱做白日梦,因看反映知青上山下乡小说《征途》,就幻想快点长大,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自己,, 因父亲经常提到南京,南京是我非常向往的美丽的地方,我经常在放学的路上幻想我长大以后住在南京长江大桥边,说一口普通话,,3、青年期青春期是我人生的第一转折点,从自卑走向自信。
自小我没有听过父母亲的表扬,也少有切肤的疼爱和呵护,我自卑、内向、文静,以为自己是一个丑小鸭。
高考落榜后,父亲更是恨铁不成钢,责骂声不绝如耳。
我在家做家务半年,更是顿顿吃受气饭,好多次我蹲在家门口的斜坡上,恨不得一死了之。
终于有一天我见到了从小就崇拜的青年画家Z,他教我素描,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可父亲说Z 不怀好意,对十七岁的我另有用心,把我的素描画揉成一团甩进拉圾筒里。
我刚刚萌芽的一点生活的希望又被父亲打灭了。
于是我又到父亲单位做学徒工,我干了三个月的车工,三个月的装配工。
虽然我内心一直沉积着深深的忧郁,但天性纯真、善良和青春期少女的青春朝气还是无法抑制地欣欣向荣地表现出来,赞美的话儿和追求的人儿让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
原本极度自卑的我,在青春期开始自信起来,性格也渐渐地开朗明快,可父亲只要见到我和男青年说笑,立即拉下的脸孔还是给我深刻的印象。
这时已到八十年代,已经有了许多书籍可读,伤痕文学让我流了很多眼泪,象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王蒙的《青春万岁》,张贤亮的《灵与肉》等,抚籍了我内心的创伤。
卢梭的《忏悔录》,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对我道德观、贞操观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我精神带来了莫大的享受和慰藉。
普希金的诗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让我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十七岁的我,独自离家去浙江复读一年,重新开始学习迎接高考。
这时的我已经读了好多好多世界名著,心底沉淀淀的,又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自信心,不再那么害怕胆怯。
也许是小时候太缺乏关爱,青年期却被众多异性关爱,当时无限嫌烦,现在却认为是上天对我的补偿。
是他们让我充满自信,充满活力。
然而,自小受到的道德教育和父亲的严厉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提醒着自己要自尊自强自立自爱。
也由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和自小不被关爱,自我防御机制过强,害怕受伤害,从不敢大意和轻易付出感情,所以给异性的感觉还是过于孤傲、清高、冷漠。
一年后,我在武汉卫校就读。
在卫校时,班主任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她非常赏识我,给我机会表现自己,出黑板报。
卫校集体生活的两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日子,唯有上人体解剖室让我童年时的恐惧再现。
在卫校时我接触了一些心理学基础,我看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读了《托尔斯泰夫人的日记》,对人的内心有了探索的欲望,我也开始记日记,记下自己心理历程和生活感悟。
在实习期间,我关心产妇的喜怒哀乐,我和婴儿对话,我体贴外科病人的手术疼痛。
我继续读很多书,我对书中的世界远远超过了身边的人和事,我喜欢山口百惠的纯洁,高仓健的男子汉,我为找不到心目中的男子汉而苦恼,甚至看身边的男孩都没有气质和内涵。
我最恨对我掉眼泪的男孩,也恨对我献殷勤的男孩,也许是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很严重地影响着我与人的人际交往。
我还是表现出内向、文静、孤癖的性格特征。
4、成年期,这是我人生第二转折点,告别忧郁,体会幸福。
成年后,我的丈夫对我影响颇大,他开朗、温和、宽容,和他在一起,我内心平静,幸福感涌现,我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渐渐减轻。
每当我做恶梦时,丈夫总是拥抱着我,轻轻拍着我的背,我的情感总算得以释放。
女儿的出世,让我体会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也让我重新和女儿一块体验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的成长过程。
我的伤口在和女儿一块成长时渐渐愈合,女儿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变得宽容,懂得了生活。
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弗洛伊德的话:“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一生充满自信” 。
我的女儿快乐、阳光,充满朝气,没有我小时候阴霾的心态,我自己的美术理想没有实现,女儿有美术天赋,且热爱绘画,弥补了我的缺憾,使我感到很慰藉。
我变得成熟了,开始理解父母的疾苦,采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释父母当年对自己缺乏关爱的理由,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父母本身的心理状态决定了父母不可能过多的呵护我,相对其他的家庭和孩子我起码还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
看问题开始从生理、精神、社会各个方面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开始变得现实而积极,用丈夫的话说,着眼于现实,脚踏于实地了。
三十三岁时,我开始参加自学考试,分别报考了护理专业和汉语专业,和女儿一块学习,一块成长。
五年后,我拿到了护理大专和中文大专毕业证书,并又学了电脑计算机。
现在我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不但可以拯救自己,还能帮助别人。
我对人生的目标更具体,更可行,也更积极了。
同时,也使得我对别人不再过分的苛求,更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遇到问题更能从自己的认知分析,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负责任、独立、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人,使自己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更能实现自我的人。
我的人格结构我性格总体偏内向,好静,富于内省,朋友不是很多,对一般人缄默不太热情,不喜欢刺激,遇到刺激有较强的情绪反应,但善于自我控制,无不理智行为。
性格虽然有孤独一面,但还能适应外部环境。
我不太喜欢热闹的场合,一般节假日人多的地方找不到我。
我以前不参加集会,现在已经可以和同事朋友共同外出旅游了。
我的爱好是看书、逛街。
乐群性呈偏低分倾向。
我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我用心去学,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乐趣。
不论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我都能学出趣味来,我甚至有点学习强迫症,一天不学习,就觉得生活没了向上的劲头。
聪慧性呈偏高倾向。
我的情绪经常波动,尤其是生理期前后,我呈出焦虑和忧郁状态。
稳定性呈中下分,紧张性偏高。
恃强性得分是中等。
我不是一个太谦逊的人,待人有些苟刻,不太能顺从别人的意图,我能够积极对待我的职责,能善解人意,但不一定完全赞同他的做法。
通常我是冷静审慎、安详沉着、严谨自律。
我勤恳敬业,富有责任心,我勇于学习新知识,能很快适应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兴奋性偏低,忧虑性偏高。
自律性、有恒性、敢为性偏高,实验性中等分,我意识形态里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独立性强,勇于探索新生事物。
我给人的感觉不是太随和易处,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偏高,在人际关系方面我偏向被动,人缘还可以,有一部分人很喜欢我,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不易相处。
我依然纯真和质朴。
对生活依然充满信心,我喜欢自然环境,喜欢宁静的山水之乡,我现在对世故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职业行为分析我自小持久负性情绪形成了我忧郁内向的性格,我爱读文学的特点,常使我探索人生价值,我的医学专业使我一直在和有疾病的人打交道。
健康教育使我明白了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协调适应能力的综合。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不但使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还能帮助社会,为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做贡献,为此我感到自豪和欢快。
但是,通过学习,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任重道远,应保持清醒的自我觉知,不断清理自身成长过程中一些未完成的事项,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加地开放、客观、肯定自己,悦纳自己,自信自尊。
我是一位善于思考,能沉静听别人倾诉的人,我富有同情心,能通情达理的理解他人,我比较擅长做婚姻问题心理咨询和儿童成长期困惑心理咨询,我期待每个孩子有个温馨的家,他的幼年充满母爱。
我期待每位妇女都有美满幸福的婚姻。
一、个人分析的目的:帮助心理咨询师探究影响心理咨询工作的自我领域。
二、主要结构:(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下项目撰写)1、自我成长分析(1)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2)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3)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4)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5)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6 )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7)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8)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9)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10)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11)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12)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13)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14)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15)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16)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2、职业行为分析(1)我为何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2)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情绪问题是否会被明确并得到解决?(3)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4)我具备哪些条件能使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5)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什么?(6)我对求助者有何期待?(7)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期待?(8)我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什么?(9)我的职业优点和弱点有哪些?(10)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有哪些?(11)我的同事会怎样评论我?(12)我希望接待哪一类型的求助者?为什么?(13)我将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14)我如何处理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和责难?(15)你为何会被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吸引?(16)在你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里,你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什么?这个角色对你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影响是什么?(17)你是一个怎样的人?(18)你会带着什么样的伤痛或未完成的事进入咨询室?(19)你是用什么方式解决以上的伤痛和问题的?(20)同求助者会谈时,他一般会在什么地方触动你?(21)你是真诚地相信你必须成为一个咨询师,或者是你想要成为一个咨询师?(22)你和什么人之间还有未完成的纠葛?(23)你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处理被面质?被评价?在这些情况下,你用什么防御方式?(24)什么是你在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或持续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如何影响求助者接受咨询?(25)在你一向不喜欢的人身上你看到什么?你能否在自己身上发现相同的特质,而且承认自己拥有这些特质?三、撰写建议:1 、选择自我成长和职业行为分析中的有关项目;建议选择项目及顺序:自我成长部分:(5)、(9)、(8)、(13)、(14)、(15)、(7)职业行为分析部分:(1)/(15)、(7)、(3)、(4)、(10)、(16)、(25)、(6)、(12)、(24)、(13)、(14)2、如实按照项目的含义和要求叙述自己的真实情况;3、自我分析必须结合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