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唐朝建筑
【摘要】:从唐朝的辉煌历史谈到唐朝建筑的发展及建筑的特点。
介绍唐代建筑群的代表大明宫,及大明宫中的含元殿:最后介绍木建筑的经典佛光寺。
【关键字】:唐朝,建筑,大明宫,含元殿,佛光寺。
一,引子:
说到中国的朝代,最让我们自豪与骄傲的莫过于唐朝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它强大的影响知道现在还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延续,海外人士把侨居的华人称为唐人,海外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可见唐朝的强大与繁荣。
唐朝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它促进了中国的强大,烙印下中国团结不屈,坚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史称汉唐盛世。
唐朝把中国文明推到历史的高点,它的强大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当时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主宰了世界的格局,它的发展标志着世界文明史的进步,很多国家仰慕唐朝的繁荣经济及发达的文明,纷纷派使者到长安学习,同时也给唐朝带来了各色的文化。
唐代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倒有很大的发展,建筑上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
陕西西安大雁塔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
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
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
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二,气魄宏伟的建筑群——大明宫
大明宫
最能体现唐代建筑气魄宏伟,严整开朗特点的要数大明宫了。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
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
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
宫城共11个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墙
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
经考古发掘在
大明宫内有含元殿遗址、麟德殿遗址、三清殿遗址等大型遗址。
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
宫城之北,为禁苑区。
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
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约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
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大明宫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
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相
当丰富多样。
主殿含元殿则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
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
含元殿踞龙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
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较古的方法,唐以后逐渐淘汰。
整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技术。
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及后世,用料也相对较小。
用较小的料而构成宏伟的宫殿,应该说技艺已相当纯熟。
在大明宫从多的建筑中,高昂洒脱、豪健爽朗大的含元殿是最杰出的代表。
含元殿是大明宫前殿,遗址现已发掘并经复原研究。
殿在台地南缘,高出平地15.6米,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开阔。
殿身面阔十一间,67.33米,进深四间,29.2米,面积1966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正殿太和殿相近。
殿单层,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廊道左右两端南折,与建于高台上的翔鸾、栖凤二阁相连。
整组建筑围成凹字,好似雄鹰展翅,既是宫阙,也是主要大殿。
含元殿是中国最伟大的殿堂,气魄宏大,性格辉煌而欢乐,体现了一种高昂洒脱、豪健爽朗的文化格调,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术水平。
含元殿
三,力与美完美结合的经典——佛光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
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
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五台山佛光寺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如果只能选择一座唐代的古建筑,也许就是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有分量的唐代建筑,梁思成先生形容为“国内古建筑的第一瑰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隋唐时期,佛光寺已经声名远播,中唐以后,寺内曾建有三层九间高达72米的弥勒大殿,更可谓盛极一时。
据郑庆春介绍,《宋高僧传》中记载,唐元和十五年(793)“河东节度使裴度奏五台山佛光寺庆云现文殊大士乘狮子于空中,从者万众。
上遣使供万菩萨,是日复有庆云现于寺中。
”佛光寺距长安路途遥远,寺中的“祥瑞”竟能远达长安,传到宫廷中去,可见寺院在当时的影响。
一直到了唐代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灭佛的时候,偌大的佛光寺才土崩瓦解,僧人也作鸟兽散,幸存下来的只有残垣断壁。
后来,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间,佛教再一次进入兴盛时期,才在一个名叫愿诚的法师主持下在原址予以重建。
其中,山腰上的东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时的风貌,是不可多得的唐代瑰宝。
1961年,国务院将佛光寺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结语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了一千多年,很多辉煌的建筑神话已经被尘埃深埋,我们今天只能从残破的遗址中想象当年的伟大奇迹。
中华文明也走过了一千的多年的兴衰史,在我们沉溺于先人的辉煌成就时,我们要想到的是他们铸造辉煌的精神,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吸引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进驻,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最终铸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留给我们一座座伟大的建筑奇迹,这些建筑是历史的长河中的明珠,是历史前进脚步的印证。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也要以宽广的胸襟来海纳百川,吸取先进文化的精华,争取盛世的再一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