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评估时期:2006~2012年)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目录 (3)第一章概述 (5)一、评估的背景 (5)二、评估的目的 (5)三、评估的任务 (6)四、评估的原则 (6)五、评估方法 (7)六、评估工作组织 (8)七、评估依据和相关数据情况 (9)第二章区域概况 (11)一、自然地理状况 (11)二、经济发展状况 (11)三、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 (12)四、土地利用现状 (12)第三章2005-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13)一、基本情况 (13)二、主要背景变化 (17)三、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 (17)第四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概况 (19)一、规划目标数据的衔接 (19)二、现状数据的衔接情况 (20)三、衔接后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情况 (21)第五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24)一、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24)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26)三、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行情况 (29)四、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情况 (30)五、土地供应情况 (30)第六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估 (32)一、评估原则、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32)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情况分析 (34)三、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综合评估情况 (40)第七章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42)一、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42)二、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制度建设 (43)三、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工作 (44)四、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45)五、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 (46)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47)一、主要结论 (47)二、存在的问题 (48)三、恳请国土资源部给予支持的建议 (50)附图第一章概述一、评估的背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是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优先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加强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004年,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昆明市开展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昆明市土地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昆明市所辖的14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由此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为了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保持规划的现势性与合理性,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3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昆明市作为102个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之一,于2013年5月21日起开展了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并编制《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
二、评估的目的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此次中期评估目的在于客观反映规划实施以来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分析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和利用水平,找出当前《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今后的土地利用意见和建议。
三、评估的任务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分析规划实施以来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全面分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重点分析城市人口、用地规模、人均用地、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土地审批情况和实际供地,以及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空间使用情况等等。
四、评估的原则(一)全面评估,突出重点系统回顾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全面分析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情况,重点分析各项约束性指标和重要预期性指标的实现程度,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二)立足规划,着眼未来围绕规划核心内容和主要指标,紧密结合以城镇化发展为引擎,“四化”同步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民生加快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评估规划对未来发展需求的保障程度,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三)统一部署,典型剖析在做好《纲要》中期评估的同时,同步开展10个省级规划和102个报国务院审批城市规划的中期评估,深入了解地方各项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对规划实施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
(四)专家领衔,多方参与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专家领衔作用,广泛吸收相关专家学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估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掌握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制度,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维护规划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这对于推进昆明市城镇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全面分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重点分析城市人口、用地规模、人均用地、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土地审批情况和实际供应、利用水平,城市闲置、低效用地开发利用潜力,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空间使用情况,有条件建设区使用和规划修改情况等。
五、评估方法评估以土地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为支撑,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坚持评估的广度和深度相统一,坚持逐一评价和综合评价向结合,保持评估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现势性。
(一)统计分析法根据评价需要,收集2006年至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和土地调查、评价、监测等数据,为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和规划指标实施情况提供基础依据。
(二)案例剖析法选择重点区域深入剖析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实现程度,评价相关政策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进而总结成效、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三)空间叠加法选择重点地区,使用土地利用调查、土地遥感影像图和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进行叠加、比对,分析实际使用情况和可用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空间。
(四)专家调查法在技术方案制定、评估结论形成和政策建议提出等环节,召开专家咨询会,进行问卷调查,听取专家意见。
六、评估工作组织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指导意见》的要求,省级、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须开展规划评估工作,由规划同级人民政府组织。
规划评估原则上每5年开展一次,县、乡级规划评估可根据各地实际5年内开展1至2次。
本次评估工作由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包括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评估组,各处室及单位分工协作,全力做好中期评估工作,具体分工情况如下:1.规划处:负责评估组织工作,负责市级中期评估工作指导和协调工作;2.地籍处:负责提供评估工作相关的地籍数据资料,包括2005-2012年昆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相关数据;3.昆明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负责评估技术工作,包括编制评估方案、收集分析资料、起草修订评估报告等;4.县(市、区)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辖区范围内相关资料和数据。
七、评估依据和相关数据情况(一)评估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5)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政策文件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2)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云国土资办﹝2013﹞81号);3)国务院关于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12号);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昆明市14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云政复﹝2010﹞68号);5)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复﹝2011﹞185号)。
3.规范标准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4.相关规划1)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二)相关数据1.昆明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2006-2012 年);2.昆明市统计年鉴(2006-2012年);3.昆明市情(2009-2013年);4.昆明市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统计台账(2006-2012年);4.昆明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统计台账(2006-2012年)。
第二章区域概况第二章区域概况一、自然地理状况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东经102 º 10’至103 º 40’,北纬24º23’至26 º 33’;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总面积月21012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独特区位优势。
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又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
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城区坐落在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
矿藏资源主要有磷、盐、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铜等;昆明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点灯不同类型的植被;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河流分数三大水系。
有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淡水湖泊及众多大小河流。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4.95亿立方米。
其中,滇池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二、经济发展状况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大关,达到3011第二章区域概况亿元,同比增长1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8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45.9亿元,增长25.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93.8亿元,增长17.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45.8:4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7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大8040元,分别增长17%和18%。
三、行政区划及人口状况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653.3万人,居全省各州市首位,国土面积2101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1人/平方公里;全市城镇人口比重为67.05%;全市户籍人口为54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55%,农业人口占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