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

经济常识第一课: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
了第一次社会分工,有了商品和商品交换,生产力进一步的发展(根本原因),第二次分工出现,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2、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3、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4、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性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
一般基础。

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

5、商品经济的类型:小商品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
经济。

6、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
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
性。

它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8、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
两个因素,二者是统一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第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让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出商品的价值。


9、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决
定的。

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地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

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11、 商品生产者降低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惟一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12、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产生经过了四个过程: 一是偶然的物物交换:(W=W );
二是扩大物物交换:
三、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四、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W1
W= W2 W3 ……
W1 W2
=W=G W3 …… W1 W2 =G
W3 ……
13、一般等价物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
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商品。

14、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
般等价物。

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特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货币就产生了。

1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6、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
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7、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1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19、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
的货币,只能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20、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
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21、支付手段: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
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22、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一般说来,只
有黄金或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

2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只代替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
流通手段的职能。

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货币。

它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

2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25、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各种面值、及各种面值发行的多少、但
不能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也不可以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26、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
做通货膨胀。

(不是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27、价值规律含义:是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8、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
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9、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不波动是价值规律。

30、原因:①、在市场上见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给
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不波动,引进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②、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这个运动表现为一条曲线。

③、由于价格是由价值决定,所以价格的上下波动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价格不能无限制上涨,也不能无限制下降。

④、从一个较长是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31、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或退出各个生产部门,使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