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文学复习题

唐宋文学复习题

1、上官体: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形式上“以绮错婉媚为本”,典丽工整,成为当时官方诗风的代表,时人仿效,称为“上官体”。

2、文章四友:初唐武周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即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都以律诗见长。

其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

3、近体诗:形成并盛极于唐,也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字句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有规则。

4、孤篇横绝:出自清王凯运《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5、平水韵:近体诗所押韵叫《平水韵》,即后人所称《诗韵》。

南宋末年,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为实用需要,将《切韵》、《唐韵》中规定可以“同用”的韵部合并起来,共得106韵。

6、诗史:出自孟启《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7、新题乐府:杜甫开创的,以《兵车行》、《丽人行》为代表的,以新体写时事的乐府诗。

8、三吏三别:指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9、五言长城:刘长卿诗500多首中,十分之七是五言,五律又几乎占五言的十分之六。

出自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尝自以为五言长城”。

10、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耿湋等,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

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11、韩孟诗派:与中唐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诗派,代表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姚合、卢仝(tong)、刘叉等人。

12、郊寒岛瘦:出自苏轼《祭柳子玉文》。

他们都属于苦吟派诗人,内容多写饥寒穷愁,构思奇特尖新,意境清冷苦涩,风格孤峭瘦硬。

13、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主要有白居易、元稹、王建、李坤、张籍等。

14、古文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内容上主张“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形式上,由骈体而散体,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

15、三十六体: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三人齐名,因三人在其从兄弟中都排行第十六,故称“三十六体”。

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风格华丽浓艳。

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其骈文婉转流畅,典丽清峻。

16、传奇:唐宋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往往用夸张手法布置偶然性、戏剧性情节,或加神怪色彩。

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17、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文学称为“转变”。

转变,就是说唱变文。

变文,或称“变”,乃“转变”的底本。

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

18、敦煌曲子词:发现于敦煌石窟,敦煌曲子词160多首,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大体作于玄宗至五代;表现妇女生活的艺术性较高。

这些民间词题材较广泛,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阔,风格朴素、清丽,是珍贵的原始材料。

其中最主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

19、花间词人: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共收18家,为西蜀词代表,有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韦庄,以温、韦成就最高。

内容多写花前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主要风格是香浓绵艳,崇尚雕饰,追求婉媚。

温被称为“花间鼻祖”。

20、秦妇吟秀才:对韦庄的雅称,黄巢军攻占京城时,韦庄写了《秦妇吟》,借一曾委身黄巢军部下的妇人之口,述乱离之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出自孙光宪《北梦琐言》。

21、西昆体:得名于杨亿《西昆酬唱集》。

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诗人247首诗,效仿李商隐,词采华丽,讲究用典,但思想内容较贫乏,在北宋诗坛上盛极一时。

22、半山体: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以后的写景绝句,描写寻常景物,意境新颖,讲究炼字、对仗。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23、江西诗派:指北宋时期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

宋徽宗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此命名为江西诗派。

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钱成金”。

主要有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等。

24、一组三宗: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25、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多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但风格不如辛弃疾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26、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

以五律为主要诗体。

内容多描写景色和隐逸生活,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

27、江湖诗人:得名于陈起的《江湖集》,多为落第文人,江湖谒客,人品流杂,诗风不一。

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28、诚斋体::南宋中期诗人杨万里描写自然风景的清新绝句小诗,风格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29、话本:宋代兴盛的通俗白话小说,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

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30、诸宫调:是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每种宫调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

31、丧乱诗:又“纪乱诗”,得名于50年代陈中凡在《文学研究》上发表的“元好问及其丧乱诗”。

32、董西厢:是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区别,故称。

董西厢是在唐代元稹的传奇《鸳鸯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

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热情歌颂崔张二人大胆追求爱情,并以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代替莺莺被抛弃作为故事的结局。

同时红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

并由此而成为王实甫所作《西厢记》的蓝本。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文学问答题1、举例说明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五律的定型是由沈佺期和宋之问最后完成的。

明·王士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而且还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使黏对规则成为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规则。

如可以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

所以五律趋于定型后,他们又完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各种声律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进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2、简述卢骆歌行对同体诗的发展及其影响。

卢照邻和骆宾王是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他们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的开启了新的诗风,即反对纤巧绮靡,主张刚健骨气。

如卢照邻的《行路难》。

卢骆用七言歌行来谱写抒情,视野由宫廷走向市井,夹以议论,情之所至,笔亦随之,篇幅或长或短,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出流宕的气势。

如骆宾王《帝京篇》完全转向了独抒怀抱。

卢骆歌行在诗风和内容风格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厚影响。

3、四杰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及地位。

在形式上,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五律的奠基人。

《闻一多全集》丙集“四杰”:“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在诗歌内容上的贡献。

内容上突破齐梁体台阁、闺房的狭小范围,扩大到江山、市井、边塞,如杨炯的《从军行》;诗风上主张刚建的骨气,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气充沛的健康方向。

地位:“四杰”诗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力充沛的健康方向,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他们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纤巧绮靡的诗风,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与陈子昂等共同揭开了唐诗繁荣的序幕。

4、简述并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复归风雅的目的是要追求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界限。

他还提出了“骨气翱翔,引擎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5、举例说明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创造特色①绘画美(造境美),用画家的眼光,选择富有特征性的描写,创造富含细致深刻感受的意境。

善以静态表现幽美,并以动、以声衬静,从而寄托对自然美、生活美的喜爱和空无寂灭的禅意。

如《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禅意和诗美的熔融。

缘于佛教空寂之义,王维诗旨在静、自然美和生活美寓于禅意之中。

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境的具体方法ⅰ意境法。

“静态恻群物”——由我及动的主动性,有我之境和知“此色相体清净”——以物况我的被动法,无我之境。

而有我之境,贵在与物互动,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ⅱ写意法。

粗线条勾勒,选最传神传情,表情达意之处。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ⅲ调色法。

渲染和运用反差色突出蓝绿的一端。

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③音乐美把握自然界神奇美妙的音响,用辞设色加以实现,《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韵律和谐,音节响亮上口,如《鹿柴》6、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胡应麟《诗薮》“浩然清而旷”。

①淳淡为主要风格。

学陶渊明诗歌的白描手法,把握总体印象,创造天成浑然的意境。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壮逸之气。

即浑健、情景交融的“高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

③自然平淡,即兴而发,不假雕饰。

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如《登秋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7、高适、岑参边塞诗个人风格比较。

内容方面:高适诗较广泛深刻,擅长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壮之中有理智的分析,如《送李侍御赴安西》;岑参诗歌内容比较单一,擅长写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如《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语言风格:高适擅长直抒胸臆,主观意识强烈,作者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将诗歌写得粗犷豪放,如《塞下曲》;岑参的诗歌瑰奇多彩,富于想象夸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