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核酸名词解释1.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其紫外吸收值升高的现象。

2.分子杂交;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在一起。

3.DNA变性;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核酸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过程。

4.DNA复性;在适当的条件下,两天彼此分开的单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5.Tm;热变性过程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的一半时的温度。

填空题:1. 核酸分子中糖环与碱基之间为核苷键,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 3ˋ-5ˋ磷酸二脂键连接成多聚体。

2. DNA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丧失。

3. DNA双螺旋直径为2nm,每隔3.4nm上升一圈,相当于10个碱基对。

4. Z-DNA为左手螺旋。

5.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有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的。

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有关核酸的杂交AA.DNA变性的方法常用加热变性B.相同来源的核酸才能通过变性而杂交C.不同来源的核酸复性时,若全部或部分碱基互补就可以杂交D.杂交可以发生在DNA与DNA之间,RNA与DNA,RNA与RNA之间E.把待测DNA标记成探针进行杂交2.DNA的复性速度与以下哪些有关ABCDA.温度B.分子内的重复序列C.变性DNA的起始浓度 D.以上全部3.某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15%,则胞嘧啶的含量应为DA.15% B.30% C.40% D.35% E.70%4.DNA变性是指D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B.多核苷酸链解聚C.DNA分子由超螺旋→双螺旋D.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E.DNA分子中碱基丢失5.关于双螺旋结构学说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CD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B.碱基在螺旋两侧,磷酸与脱氧核糖在外围C.两条链间的碱基配对非常严格,A与T间形成三个氢键,G与C间形成两个氢键D.碱基对平面垂直于中心轴,碱基对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E.螺旋每转一圈包含10个碱基对6.下列关于双链DNA碱基含量关系,哪一个是错误的ABA.A=T,G=C B.A+T=G+C C.A+G=C+T D.A+C=G +T7.下列是几种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

哪一种的Tm值最高CA.A+T=15% B.G+C=25% C.G+C=40% D.A+T=80%8.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是:BA.R-A-P-P-P B.A-R-P-P-P C.P-A-R-P-P D.P-R-A-P-P9.决定tRNA携带氨基酸特异性的关键部位是:EA.–XCCA3`末端 B.TψC环;C.DHU环 D.额外环 E.反密码子环10.根据Watson-Crick模型,求得每一微米DNA双螺旋含核苷酸对的平均数为:DA.25400 B.2540 C.29411 D.2941 E.350511.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E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C.2′5′-磷酸二酯键 D.3′4′-磷酸二酯键 E.3′5′-磷酸二酯键12.真核细胞mRNA帽子结构最多见的是:BA.m7APPPNmPNmP B. m7GPPPNmPNmPC.m7UPPPNmPNmP D.m7CPPPNmPNmP E. m7TPPPNmPNmP13.真核生物DNA缠绕在组蛋白上构成核小体,核小体含有的蛋白质是D A.H1、H2、 H3、H4各两分子 B.H1A、H1B、H2B、H2A各两分子C.H2A、H2B、H3A、H3B各两分子 D.H2A、H2B、H3、H4各两分子E.H2A、H2B、H4A、H4B各两分子判断题1.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对2.RNA分子可以发生热变性,并有增色效应。

错3.水分子可以插入天然DNA分子双螺旋空隙中。

错4.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对5.提高盐浓度可使DNA分子的熔点(Tm)升高。

错6.RNA的局部螺旋区中,两条链之间的方向也是反向平行的。

对问答题1.简述B-DNA的结构特征。

答;①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相互平行,方向相反,呈右手双螺旋结构②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于双螺旋外侧,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与螺旋的纵轴平行。

碱基位于内侧A-T、G-C配对,碱基对平面与纵轴垂直。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每一圈螺旋的螺距为3。

4nm,包括10对碱基④双螺旋表面有1条大沟和1个小沟。

2.何谓Tm?影响Tm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验中如何计算Tm值?①Tm是指热变性的DNA的吸光值达到最大吸光值的一半时的温度②影响Tm的大小因素有DNA中的C-G含量以及介质离子强度③(G-C)%=(Tm-69.3)×2.443.什么是DNA变性?DNA变性后理化性有何变化?①DNA变性是指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作用下,核酸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键的过程。

②其紫外吸收值增大,黏度下降,浮力度升高,溶解度下降。

第三章蛋白质一、单项选择题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谷氨酸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E.在水溶液中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A.8 B.>8 C.<8 D.≤8E.≥8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1.含硫氨基酸包括:AD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3.芳香族氨基酸是:ABC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第四章酶学(一)名词解释1米氏常数;它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最大速度Vm一半时的底物浓度〔S〕2寡聚酶;由几个或几十个不同或相同的亚基组成的酶。

4别构酶;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键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从而改变其活性的酶。

5同工酶;来源不同但催化效应相同的酶。

6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7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

8非竞争抑制作用;此类抑制剂和底物与酶的结合没有竞争性。

9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此类抑制剂只与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

10酶原的激活;11 别构效应;底物或效应物和酶分子的相应部位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改变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12正协同效应;开始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不高,一旦与某些物质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而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13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4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能除去抑制剂而恢复其活性。

15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以非共价键可逆与酶结合后能除去抑制剂恢复酶的活性。

(二)填充题1.别构酶活性中心外还有变构中心,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s型曲线。

2.酶活性的国际单位(I.U.)定义为在最适条件下,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为1umol/min的酶量。

3.对于符合米氏方程的酶,v-[S]曲线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的截距为-1/Km,纵轴上的截距为1/Vmax。

4.若同一种酶有n个底物就有n个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5.当底物浓度等于0.25Km时,反应速度与最大反应速度的比值是1;5。

6. 酶催化反应的实质在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分子在较低的能量状态下达到活化态,从而使反应速度加快。

7. 竞争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Vmax,非竞争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Km。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B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E.增加活化能2.下列哪些项是Km值的意义?ABCDA. Km值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可用于鉴定不同的酶B. 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力,K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C.用Km值可以选择酶的最适底物D.比较Km值可以估计不同酶促反应速度3.酶原激活的实质是CA.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变构效应C.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 E.以上都不对4.同工酶的特点是EA.催化相同的反应,但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B.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C.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D.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E.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6.乳酸脱氢酶(LDH)是一个由两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假定这些亚基随机结合成四聚体,这种酶有多少种同工酶?DA.两种B.三种C.四种D.五种E.六种7、酶的比活力是指DA.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B.每毫克蛋白的酶活力单位数C.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D.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E.一种酶与另一种酶的活力比(四)判断题1.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浓度。

错2.酶的最适温度与酶的作用时间有关,作用时间愈长,则最适温度愈高。

错3.别构酶的速度-底物关系曲线均呈S形曲线。

错4.酶的过渡态底物类似物与底物类似物相比较,是更有效的竞争性抑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