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技术探析 (毛二可院士 龙腾副教授) 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单片DSP芯片的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每秒16亿次定点运算(1600MIPs到4800MIPs);最近TI宣布1GHz DSP已经准备投产。
其高速度、可编程、小型化的特点将使信息处理技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一个完整的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包括多种功能模块,如DSP、ADC、DAC等等。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分析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产生、特点、构成、以及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分别进行了分析。
一、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概述 1.信号处理的概念 信号处理的本质是信息的变换和提取,是将信息从各种噪声、干扰的环境中提取出来,并变换为一种便于为人或机器所使用的形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号处理类似于"沙里淘金"的过程:它并不能增加信息量(即不能增加金子的含量),但是可以把信息(即金子)从各种噪声、干扰的环境中(即散落在沙子中)提取出来,变换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如金条等等)。
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变换,信息虽然存在,但却是无法利用的;这正如散落在沙中的金子无法直接利用一样。
2.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产生 早期的信号处理主要是采用模拟的处理方法,包括运算放大电路、声表面波器件(SAW)以及电荷耦合器件(CCD)等等。
例如运算放大电路通过不同的电阻组配可以实现算术运算,通过电阻、电容的组配可以实现滤波处理等等。
模拟处理最大的问题是不灵活、不稳定。
其不灵活体现在参数修改困难,需要采用多种阻值、容值的电阻、电容,并通过电子开关选通才能修改处理参数。
其不稳定主要体现为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例如温度、电路噪声等都会造成处理结果的改变。
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通过软件修改处理参数,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由于数字电路采用了二值逻辑,因此只要环境温度、电路噪声的变化不造成电路逻辑的翻转,数字电路的工作都可以不受影响地完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因此,数字信号处理已经成为信号处理技术的主流。
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缺点是处理量随处理精度、信息量的增加而成倍增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研究高速运行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3.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特点 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首先是高速度,其处理速度可以达到数百兆量级。
其次是大电流,高速信号处理芯片的电流经常在1A以上。
第三是低电压,这是为了在大电流下减小系统功耗,系统的工作电压从标准的5V到3.3V、3V、2.5V、1.8V甚至0.9V。
第四是高度集成,芯片的集成度在数十到数百万门量级。
第五就是为了提高运行速度而采用了多种并行的体系结构。
4.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鉴于以上特点,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中,首先要采用先进设计软件来保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其主要特征就是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其次,可以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减小体积,提高集成度;而在样机阶段,则通常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减小风险。
第三,要研究高速度、低电平器件的特点和使用。
第四,要研究并行体系结构的设计和选择问题。
5.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构成 一般来说,一个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构成可能包括以下问题: (1)高速实时数据采集(ADC); (2)高速实时数据存储(MEM); (3)高速实时周边器件(中小规模器件); (4)高速实时电路集成(EPLD/FPGA/ASIC); (5)高速实时信号生成(DAC/DDS); (6)高速实时DSP与并行体系结构; (7)高速实时总线技术(VME/VXI/PCI); (8)高速实时系统设计(EDA)等等。
下面就对上述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二、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主要问题分析 1.高速实时数据采集:ADC高速实时ADC的采样速率目前已经可以大于1000MHz。
其主要特点是: (1)系统结构:从串行到并行 这里,ADC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全并行(即Flash)结构和串并行(即Sub-Range)结构。
全并行ADC内含2N个电压比较器;当采样时钟到来时,2N个电压比较器同时翻转,可以在一个时钟节拍产生数字输出。
其主要优点是速度极高,可达1000MHz以上;其缺点是由于电压比较器随ADC位数N成指数增长,因此体积、功耗较大,位数通常较低,一般为6~8bit。
串并行体系结构采用逐次变换法:例如对于一个12-bit的ADC,可以把它分解为3级转换,每级4-bit;这样,电压比较器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因此可以在速度、体积、功耗之间取得最优的折衷。
其缺点是速度低于全并行,通常转换速率在数十兆赫兹,位数可达8~12bit。
此外,高速实时ADC的另一并行特征是分路采集、分路输出:即采用多路较低速的ADC芯片分路采样,合成为高速采样的效果。
这时由于系统时钟在多路ADC之间可能会发生抖动,因此需要采用非均匀采样的理论对转换的效果进行分析。
(2)工艺水平:ECL标准电路 高速ADC通常采用ECL(射极耦合逻辑)电路,这是一种超高速数字电路标准,运行速度可达1500MHz。
其主要特点是: (a)负电源电压工作:-4.5V/-5.2V; (b)信号摆幅小:-0.9V~-1.7V; (c)工作电流大:通常10倍于标准TTL电流。
因此,ECL电路的实质是以大电流、小摆幅换取高速度。
(3)信号联线:微波传输线在数百兆赫兹的频率上,信号联线已经不能看作是零电阻、零电抗的理想联线;信号线上的电阻、电抗可能会引起以下问题: (a)信号延迟:通常每英尺信号延迟2ns左右,已经可与门延迟相比; (b)信号反射:可造成逻辑误翻转; (c)信号线间的串扰:相邻信号线的干扰,可造成误翻转; (d)电路噪声:可影响ADC精度。
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微波传输线的理论分析超高速信号联线;它可以控制传输延迟,消除反射,减小串扰、噪声。
为正确采用微波传输线作为信号联线,应采用EDA软件,它可以仿真信号线的延迟、反射、串扰、噪声,为高速实时系统设计提供保障。
实际上,信号联线的问题不仅仅是ADC的问题,它是所有高速实时电路实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其解决的方案也具有普适性。
(4)性能测试:动态有效位 ADC的性能指标包括有效位数、非线性、单调性、漏码等等。
由于电路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不能认为ADC芯片的标称指标就是实际电路板的性能指标,因此需要对ADC进行性能测试。
这里,ADC的测试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在ADC的各项指标中,通常最为关心的指标是动态有效位数,它可以采用DSP方法进行测试。
具体方案是: (a)采用单频正弦信号输入到ADC; (b)对ADC输出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化(FFT),计算信噪比; (c)有效位数=(信噪比-FFT增益-1.76)/6.02。
2.高速实时数据存储:MEM 在高速实时数据存储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是ECL存储和同步存储。
(1)高速实时ECL存储 ECL存储的速度可以达到3.5ns~5ns,因此速度极高;但是其容量通常较小,通用芯片的容量一般在1K×4-bit~2K×9-bit之间。
其特点是高速度、小容量、大功耗,因此主要应用于高速数据缓冲的场合。
(2)同步存储 同步存储器的特点是存取操作用同步时钟控制,因此读写速度快于通常的异步存储;在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的场合,异步存储器可以采用相应的同步存储器代替,其替换方法是: (a)静态存储器(SRAM)->同步静态存储器(SSRAM);同步簇发静态存储器(SBSRAM); (b)动态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存储器(SDRAM); (c)视频存储器(VRAM)->同步图像存储器(SGRAM); (d)先进先出寄存器(FIFO)->同步先进先出寄存器(SFIFO)。
3.高速实时周边器件 高速实时周边器件目前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74LS系列芯片已不能满足系统要求。
以下是多种逻辑器件的生命力、发展趋势和性能比较。
(1)生命力 传统的TTL、LS器件的生命力已经基本上消亡了;目前处于生命成熟期的器件是ALS、F、HC等系列;正在成长的器件系列是ABT、LVT等。
因此,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选型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
(2)发展趋势 中小规模器件的发展趋势。
例如,TTL器件的低噪声、低功耗发展是AHC系列,3.3V版本是LVC、LV系列,等等。
4.高速实时电路集成 高速实时电路集成主要是通过电路的二次集成,减小系统体积、功耗,提高性能/价格比、可靠性、保密性。
目前主要的集成方法包括EPLD、FPGA、以及ASIC等等。
(1)EPLD/FPGA技术: 当前EPLD/FPGA技术的发展特点是: (a)集成密度不断提高:已经可以达到25万门集成,预计年底可达100万门; (b)功能愈加复杂:已经从单纯的逻辑控制发展到数据存储、信号处理; (c)设计输入方式灵活:可用图形输入、或硬件描述语言; (d)可进行系统仿真,并可反复编程。
因此采用EPLD/FPGA技术可以大大减小系统体积、降低系统成本、缩短设计周期、减小设计风险、提高系统性能。
(2)ASIC技术 通常电子设计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a)用芯片设计硬件系统; (b)以uP为核心的软件编程设计; (c)ASIC设计,其最终的成果是芯片上的系统(Systemonachip)。
ASIC的主要优点是: (a)适应用户特定的功能要求,效率最高; (b)体积小;保密性好。
但是在样机阶段,我们认为还是应该采用EPLD/FPGA技术,以减小开发风险;待技术成熟后,可用ASIC技术进行最优的系统实现。
5.高速实时信号生成 目前高速实时信号生成的热点问题是直接数字信号生成(DDS),其基本结构可以分为相位累加型DDS和数据存储型DDS。
(1)数据存储型DDS 这种DDS芯片把要产生的信号波形存储于数据存储器,之后以一定的时钟速率将数据读出后送DAC芯片,经低通滤波产生所需的信号波形。
其最大的优点是信号产生灵活,可以产生任意波形。
问题是波形时间长度受存储量限制。
(2)相位累加型DDS 这种DDS芯片采用相位累加器和正弦查找表的方法,可以通过数字控制生成正弦信号、线性调频信号、相位编码信号等多种信号形式,信号时间长度不受限制,因此是目前DDS芯片中的常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