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小学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
电光村和我国其它一些地区一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加入到务工队伍的行列,他们的孩子大多留在农村,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德育问题
1.亲情缺失
亲情缺失问题是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影响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对亲情的渴望是人的天性与本能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2.性格缺陷
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指出“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的关注和呵护产生了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诸如向、自卑、任性、冷漠、悲观、孤僻等。
3.人生价值取向偏移
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沟通了子女和外界的联系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也给子女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功利化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部分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在思想
上也过多地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崇拜和对奢华肤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更为严重的是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
4.道德和法律的知、行矛盾性
留守儿童对责任、自立和纪律、尊老爱幼等道德规基本认同道德的认识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存在着知行分离的现象。
部分留守儿童也知道吸烟、偷摸、赌博、打架斗殴、迷恋网吧与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但由于好奇心强无人监管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染上这些恶习。
二、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留守儿童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戚临时监管,他们只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有的父母由于常年和孩子分离,觉得自己欠孩子的太多,对孩子溺爱有加。
这样就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学校德育的弱化
1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忽视。
德育本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升学率成了社会对学校评价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
而决定升学率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智育,忽视学生缺乏配合。
实际监护人平时也很少与学校和老师的交流沟通,这些监护人大多对孩子非常溺爱,有的对老师的批评横加指责,甚至进入学校闹
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2课程设置的欠缺。
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与解决,久而久之,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现行户籍制度的的阻碍。
以现行户籍制度为核心容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根本原因。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制约。
城市学校占有我国绝大部分先进的现代教育资源而数量众多的农村学校却多数面临着资金短缺、教师紧缺、设备奇缺的境况。
农村落后的办学条件使得农村学校缺乏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取得进展。
3缺乏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和学校籍制度下农民工的“农民”身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他们在城里享受不到与市民平等的种种待遇由于住房问题、工作待遇、医疗保健、高额借读费等因素大多数农民不具备接子女进城上学的
经济条件。
4社会媒体的负面误导。
社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丰富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提供很大便利的同时又充斥着大量的暴力、颓废、和其它低级不健康的容。
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留守儿童在临时监护人无暇监督和管束的情况下极易陷入其中而深受其害。
5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又让部分农民错误地
认为上了大学还是一样出去打工。
少数打工者的暴富让很大部地认为上了大学还是一样出去打工。
少数打工者的暴富让很大部分农民无法认识到知识在获取经济中的作用。
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定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而且这种思想很
容易影响到其他学生。
四、解决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对策
1.破除制度壁垒根除留守儿童产生的制度基础,现有的户籍制度导致了二元经济的产生和城乡的分离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教育、医疗等多种无形的壁垒。
政府要颁布相关政策
打破城乡壁垒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障碍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益从而根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2.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德育氛围
首先社会媒体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向全民展示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传播德育知识。
其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介入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在良性环
境下健康成长。
3.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投入改善留守儿童德育的条件
政府要努力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保证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改革课程设置在农村学校增设心理学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及时对留守儿
童进行疏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4.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德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督促外出务工的父母多加强与子女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5.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德育的实效
在目前农村学校德育中德育方法以说理疏导为主,方法比较单一,德育效果不明显。
学校德育方法必须多种多样并各具特色教育者应结合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
总之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一个不能忽视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我们相信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定能得到有效解决。
电光小学:胡玉明
2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