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素描作业指导书
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线××段××隧道工程 开 挖工作 面地质 素描 记录表
工程名称:
编 项目
号 名称
开挖
掌子面
1
宽度
尺寸
(m)
掌子面 2
状态
稳定
毛开挖 3
面状态
自稳
岩石强度 4
(MPa)
30~ 60
5 风化程度
微风化
裂隙宽度
6
>5
(mm )
7 裂隙形态
密集
8 涌水状态
无水
围岩级 9
别划分
施工里程:
岩体被切割呈巨块状
节理(裂隙) 2~ 3 组,呈 x 形,较规则,以构造形为主,多数间距大于 0.4m,多
为密闭,部分微张,少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呈大块状
节理(裂隙) 3 组以上,不规则,呈 x 形或米字形,以构造型或风化型为主,多数
间距小于 0.4m,大部分微张,部分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岩体被切割呈块(石)碎
岩和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 泥岩、 煤、泥质胶结的 砂岩和砾岩等
Rc≤ 5
全风化的各类岩石和成岩作用差的岩石
完整程度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结构 面特征 结构面 1~2 组 , 以构造型节理或层面为主 , 密
闭型
结构类型 巨块状整体结构
岩体完整性指数( Kv) Kv > 0.75
结构面 2~3 组 , 以构造型节理、层面为主 , 裂 隙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块状结构
结构面一般为 3 组, 以节理及风化裂隙为主, 在 断层附近受构造影响较大, 裂隙以微张型和张开 型为主,多有充填物 结构面大于 3 组 , 多以风化型裂隙为主, 在断层 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大,裂隙宽度以张开型为 主,多有充填物 结构面杂乱无序,在断层附近受断层作用影响
如节理发生变化时,整体可以作为一段,只是在描述节理时进行分段。
以上描述严格对照隧道围岩分级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的内容,影响围岩分级因素的划分按照后边的附表
绘制 :
复核
隧道围岩分类
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类
围岩开挖后
围岩 弹性 纵波
别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结构特征 和完整状态
的稳定状态 (坑 道跨度 5m 时)
节理很发育;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基本被破坏。
构
可产生 较大的
软质岩石 [R b=5MPa ~ 30Mpa( 50~ 300kgf/cm 2)]:受地质构造 呈块(石) 碎(石) 坍塌, 侧壁有时
影响严重,节理发育。
状镶嵌结构
失去稳定。
Ⅳ 土: 1.略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粘性土及砂性土
2.一般钙质 ,铁质胶结的碎、卵石土、大块石土 3.黄土( Q1、Q2)
3)影像信息 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应进行摄影或录像。 3、分析判断 根据现场素描获得的地质信息, 依据工程地质现象发生的一 般规律(地质前兆) ,结合勘察资料、其他预报手段成果进行综 合分析判断, 预测预报前方工程地质条件, 对于可能发生重大地 质异常的地段,提出进行进一步核实预报的措施手段。
隧道地质素描作业指导书 1、 准备工作
进洞进行地质素描工作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 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 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2)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 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 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 (与勘察成果比较); 3)准备好洞内素描所需要的工具:外业包、罗盘、地质锤、 笔记本、数码相机等; 2、现场素描
(石)状
节理(裂隙) 3 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
0.2m,微张
或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岩体被切割呈碎石状
巨厚层:大于 1m; 厚层:大于 0.5m; 中层: 0.1m~ 0.5m;
。 薄层:小于 0.1m
级别 Ⅰ Ⅱ Ⅲ
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
状态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渗水量〔 L/ (min · 10m)〕 < 10 10~25
硬质岩石 [R b>30Mpa ( 300kgf/cm 2) ] :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 节理发育,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 ,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
呈 巨块状 整体结 构
板易塌落。
呈块(石) 碎(石) 拱 部 无 支 护 时
致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层;层间结合差,多有分离现
状镶嵌结构
可产生小坍塌,
理及少量随: J1 产状 N45° W/20°~30°S,间距 30~45cm, 密闭,节理面平直,无充填,节理贯通性好,延伸远;
J2。。。。。。。;地下水不发
育,岩体干燥、局部湿润。
注意:当岩性、节理、构造等要素发生变化时,应分段进行描述。段落划分应根据描述要素变化确定,当只是个别要素发生变化时,
大规模塌方的临近前兆主要有:
1)顶板岩石开裂, 裂缝旁有岩粉喷出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 2)支撑拱架变形或发生声响; 3)拱顶岩石掉块或裂缝逐渐扩大; 4)干燥围岩突然涌水等。
煤与瓦斯突出的临近前兆: 1)掌子面岩层发生鼓裂; 2)瓦斯含量突然增大或忽高忽低; 3)工作面有移动感; 4)工作面发出瓦斯强涌出的嘶嘶声,同时带有煤尘; 5)工作面附近,时常听到沉雷声或闷雷声。 4、提交资料 地质信息应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翔实记录, 并经整理后反映 在规定的表格、图纸上,具体提交资料如下: 1)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2)隧道地质展视图 3)前方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及进一步采取 预测预报方法的建议。
节理裂隙的描述首先应根据其产状特征进行分组归类,一般 产状差异不大的节理应划分为一组。 对于成组出现的节理, 应示 意性地标示在图纸上,图纸采用的节理倾角应为换算的视倾角, 标注的产状为真实产状, 图示节理间距应能表明其真实发育程度 (即不同发育程度的节理组,在图纸上显示节理间距应不同) 。 对于零星发育的节理应作为随机节理描述, 贯通性好、 对岩体稳 定性影响大的随机节理(包括岩脉)应重点描述,并按其实际出 露位置标示在图纸上。
层状结构 , 块石、 碎石状结构
碎石角砾状结构
大,宽张裂隙全为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 厚度大
散体状结构
0.75 ≥Kv> 0.55 0.55 ≥Kv>0.35 0.35 ≥Kv>0.15
Kv≤ 0.15
等级 节理 不发育 节理 较发育
节理 发育
节理 很发育
围岩节理发育程度划分
基本特征
节理(裂隙) 1~2 组,规则,为原生型或构造型,多数间距在 1m以上,多为密闭,
呈 大块状 砌体结
暴露时间长, 可 能会出 现局部 小坍塌, 侧壁稳
3.5~4. 5
状及组合关系不致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中层或厚层,层间结合
构
Ⅱ 一般,很少有分离现象;或为硬质岩石偶夹软质岩石。
定,层间结合差 的平缓岩层, 顶
软质岩石 [R b≈ 30MPa( 300kgf/cm 2)] :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 节理不发育;层状岩层为厚层,层间结合良好。
⑦ 塌方: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 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⑧ 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
2) 水文地质信息 出水段落及范围、出水形态及出水量大小(渗水、滴水、
滴水成线、股水(涌水) 、暗河)。必要时进行地表相关气象、水 文观测,判断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
30<Rc≤ 60
板岩、白云岩、 灰岩、 钙质胶结的砂岩、 结晶颗粒较粗的 岩浆岩等
强风化的极硬岩; 弱风化的硬岩; 未风化或微风化的云母
15<Rc≤ 30
片岩、千枚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砾岩、 泥灰岩、泥岩、凝灰岩等
强风化的极硬岩; 弱风化至强风化的硬岩; 弱风化的较软
5< Rc≤15
Ⅲ 象,或为硬、软质岩石互层。
侧壁基本稳定, 2.5~4.
软质岩石 [R b=5MPa ~ 30Mpa( 50~ 300kgf/cm 2)] :受地质构 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层状岩层为薄层、中层或厚层;层间 结合一般。
呈 大块状 砌体结
爆破震 动过大 易坍。
0
构
硬质岩石 [R b>30Mpa( 300kgf/cm 2)]:受地质构造影响很严重, 呈 碎 石 状 压 碎 结 拱 部 无 支 护 时
附 图
填表单位: 期:
掌子面地质描述
填表:
复核:
日
隧道方位: 左 边 墙
展示图
拱
部
右 边 墙
里
程
×××隧道地质展示图
作图日期:
设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设计围岩分级
施工揭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条件
建议围岩分级
描述内容如:
二叠系灰岩,灰色,中厚层,岩层产状 N25°W/30° S,微风化 ~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 ,块状结构,节理较发育,主要发育有 2 组节
③ 岩溶: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 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④ 特殊地层: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膨胀岩和含黄 铁矿层应单独描述。
⑤ 人为坑洞:正在使用或废弃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 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⑥ 地应力: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 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心等现象。
状态描述
开挖 高度 (m)
正面掉块
随时间松 弛、掉块
开挖 面积 (m2)
正面挤出
自稳困难、 要 及时支护
开挖 方式
正面 不能自 稳
要超前支护其它 其它: 其它:源自15~ 3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