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况
一.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报告的发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 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 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大气层环境容量和化石能源利用的有限性,并为 克服这种有限性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发展 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的低碳经济 是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 低碳发展将不仅涉及传统的产业结构,而且还将改变人类传统的生活 方式和消费方式,人类社会必将经历低碳农业→高碳工业→低碳社 会的发展历程。 为履行《京都议定书》等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条约的规定,发达国家率 先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促进减排义务实现的“低碳经济”,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同 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 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寻找到了较为有 效的方式和途径
低碳经济的兴起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 大量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将触及粮食、水资源、 能源、生态以及公共安全,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
在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威胁的今天,我们正在没有选 择的走向“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 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 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 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 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将引领全球 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所发 生的深刻变革。
1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 践者,也是先行者。 《京都议定书》为欧盟规定的目标是到2012年温 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根据 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英国的目标是 到2012年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12.5%。而英国制 定的国内目标是,力求在2010年将二氧化碳减排 20%,到2050年减排60%,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英国气候政策 的一大特色途径。
政府将气候变化税的收入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返还给企业: 一是将所有被征收气候变化税的企业为雇员交纳的国民保 险金调低0.3个百分点;二是通过“强化投资补贴”项目 鼓励企业投资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或设备;三是成立碳基金, 为产业与公共部门的能源效率咨询提供免费服务、现场勘 查与设计建议等,并为中小企业在促进能源效率方面提供 贷款。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的内涵:
(1)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 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 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 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2)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 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 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 乃至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 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 (3)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 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 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 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
2德国 2.1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2006年8月,德国推出了第一个涵盖所有政策范围的《德国高技术战 略》,以期持续加强创新力量,使德国在未来的技术市场上位居世界 前列。
“高技术战略”启动以来,德国科学界和经济界为工业研究以及开发 孕育未来技术筹集了30多亿欧元的私人资本,为德国的技术创新提 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经审核,在英国气候变化协议的第一段目标期间(2001 年4月1日~2003年3月31日),88%的减排目标单位通过 了认证,相对基年,每年减排了350万吨二氧化碳;第二 期目标(2003~2005年)有95%的减排目标单位通过了 认证,相当于减排510万吨二氧化碳。
1.4排放贸易机制 最早的排放贸易制度是美国为解决酸雨问题于1982年建立的二氧化 硫排放贸易制度,但英国是最早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的国家。 该机制有四种方式,即直接参与、协议参与、项目参与以及开设账户。 作为主管机构的英国环境—食品—乡村事务部(DEFRA)开设排放 量交易登记处,所有承诺减排目标的参与者必须按相关条例严格检测 和报告企业每年的排放状况,并经过有职业资格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机 构的核实,只有通过验证的排放量与信用额度方能获得登记。 为了方便交易,英国还开发了一套排放贸易的电子注册系统和实时交 易平台。所有参与者至少注册一个账户,用来记录其基本情况及其配 额、配额转移、配额供需等信息。为与欧盟气候政策相协调,英国排 放贸易机制于2006年12月31日结束。英国多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 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DEFRA发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英国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包括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的作用)是629.2Mt二 氧化碳当量,比1990年减少18.8%;预计到2010年英国温室气体排 放量为592.2Mt二氧化碳当量,比1990年减少23.6%,是英国承诺 《京都议定书》目标的两倍。 此外,英国国内政策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为国际行动提供了借鉴,如欧 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吸取了英国排放贸易制度中很多有益的元素。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
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 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 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 化的目标,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 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从第一代能源薪柴,到第二代能源 煤炭,再到第三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就是从不清 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从高 碳经济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加之观念 和国家权 英国政府考虑到气候变化税的征收可能给能源密集型产业 造成重大负担,又推出了气候变化协议制度,以减少这 些企业的气候变化税负担。 能源密集型产业如果和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并达到规 定的能源效率(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政府可以减少征收 其应支付气候变化税的80%。如果企业不能实现约定的目 标,英国政府亦允许这些企业参与英国排放贸易机制,以 买卖各企业允许排放配额的方式,来实现气候变化协议的 要求。
在英国,气候变化税一年大约筹措11亿~12亿英镑,其 中8.76亿英镑以减免社会保险税的方式返还给企业,1亿 英镑成为节能投资的补贴,0.66亿英镑拨给了碳基金。据 测算,由于气候变化税政策的实施,至2010年英国每年 可减少250多万吨碳排放,相当于360万吨煤炭燃烧的排 放量。
1.2碳基金 碳基金是一个由英国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成立 于2001年。碳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气候变化税,从2004/2005年度起, 增加了两个新的来源,即垃圾填埋税和来自英国贸易与工业部的少量 资金。 碳基金主要在三个重点领域开展活动:(1)能马上产生减排效果的 活动;(2)低碳技术开发;(3)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提高应对气 候变化的能力,向社会公众、企业、投资人和政府提供与促进低碳经 济发展相关的大量有价值的资讯。 碳基金作为一个独立公司,介于企业与政府之间,实行独特的管理运 营模式。一方面,公司每年从政府获得资金,代替政府进行公共资金 的管理和运作;另一方面,作为独立法人,碳基金采用商业模式进行 运作,力图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制度保障公共资金得到最有效的使用。 碳基金的这种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独特地位,有利于调动和协调政 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共同关注和培 育低碳经济。 碳基金自2001年成立以来,活动非常活跃,在政府稳定资金来源的 支持下,碳基金所提供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并且取得了 卓有成效的业绩。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包括:
(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 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 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 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由 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 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 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2)过多过滥、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单位能耗与单位资源耗量过高, 资源枯竭进一步加深。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还可以开采利 用较长时间。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 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海水中的氢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未来资源。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 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 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 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 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氢能技术、电 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在上述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 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 “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 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 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 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英国的低碳经济实践对我国能源环境政策的制定 和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