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中班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自我认知中班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通过观察、比较、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等活动, 使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自我认知中班教案, 供大家参考。
自我认知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男孩和女孩身体器官等方面的不同, 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3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操作材料4份。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调动幼儿对异性同伴的观察兴趣。
(1)游戏要求:男孩子必须找女孩子做朋友, 女孩子必须找男孩子做朋友。
(2)提问:你怎么知道你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2引导幼儿讨论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提问:男孩和女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提问:男孩喜欢玩些什么?女孩喜欢玩些什么?
(3)教师小结:男孩和女孩在体貌、穿着和兴趣爱好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3出示男孩、女孩身体图片, 从身体部位(特别是生殖器官)以及如厕习惯
人手,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男女的区别。
(1)初步引导幼儿认识生殖器官, 认识其名称。
(2)提问:男孩怎么上厕所?女孩呢?为什么?
4分组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生殖器官?引导幼儿主要从卫生习惯、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讨论。
5幼儿分组完成操作材料, 对新知识点进行巩固。
每组提供一套图片, 幼儿观察、讨论后, 组内推选一位记录员用笔在相应的图片下标记出本组的判断结果(正确行为打”√”, 错误行为打”×”)。
(1)偷看别人大小便。
()
(2)每天晚上清洗生殖器官。
()
(3)用脚踢别人的隐私部位。
()
(4)掀起别人的裙子。
()
(5)摸生殖器官。
()
6教师总结: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 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除了爸爸、妈妈和医生, 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生殖器官;男女有别, 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
7请幼儿回家把本次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爸爸、妈妈进行交流, 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亲子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共同创作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
自我认知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等活动, 使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评
价,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布、针等。
活动过程
1、通过玩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 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1)引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老师这儿收集了许多我班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 看着照片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教师介绍游戏名称与玩法。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的&39;名字叫《请你猜猜他是谁》, 老师把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映在电视屏幕上, 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你觉得大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才能使游戏玩得更有趣?”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幼儿开展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
①教师在投影仪上依次展示本班幼儿和教师小时候的照片, 引导幼儿根
据相貌猜测。
“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
②教师小结:每个人的相貌都各不相同, 没有哪两个人会长得一模一样。
2、通过自我介绍、特长展示, 引导幼儿发现并大胆展示自己的长处, 初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 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独特的长处是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的。
”
(1)教师自我介绍并展示特长。
现场快速裁剪制做(儿童)吊带裙, 并用别针别好, 请一幼儿做模特展示。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优点介绍给大家?”
幼儿依次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 如:唱歌、舞蹈、武术、自我服务等。
3、向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 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今天还来了许多不认识你的客人老师, 你能礼貌大方向客人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1)讨论并回答“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作自我介绍呢?
(2)幼儿自由寻找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 了解客人老师情况, 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3)教师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交更多的朋友, 小朋友要好好学习, 发挥自己的特长, 将来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
活动延伸
幼儿在表演区继续展示自己的特长。
开展角色游戏《照相馆》, 引导幼儿发现并表现每个人的相貌特征。
自我认知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 进一步巩固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活动准备:
教具: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
不同图形的小猫
学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图形饼干、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扮演猫妈妈, 带领小猫咪们在教师里睡觉
2、音乐响起, 小猫们醒来了, 随着节奏刷牙、洗脸。
二、小猫喂饼干, 根据小猫不同的嘴巴图形喂送饼干
1、小猫咪们洗完脸觉得好饿啊~他们说肚子好饿, 好想吃饼干。
可是小猫咪们太小了还不会自己吃, 那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给小猫咪们喂饼干吧。
2、小猫咪只能吃一种图形的饼干, 看这只长着三角形嘴巴的猫咪就只能吃三角形的, 长了圆形嘴巴的猫咪就只能吃圆形的, 正方形的就只能吃正方形的, 不然它们可要肚子疼的哦~
三、幼儿操作
1、打开《数学》第13页
2、讲解要求:小猫咪肚子吃得饱饱, 它突然想起来今天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有很多朋友的照片, 今天他要给那些照片都涂上一个美丽的相框。
可是小猫咪一个人太辛苦了, 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一起完成吧。
小朋友帮助小猫咪用油画棒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空白的边框涂上颜色吧。
3、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
四、再次巩固对图形的认知。
1.小猫咪觉得几天的饼干真好吃, 它想回家告诉妈妈它吃了什么饼干, 可是它又不认识, 小朋友告诉小猫咪这个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2.小猫咪还有话说:“那你们给我的好朋友涂的是什么形状的相框啊, 我也要回去告诉妈妈~”幼儿逐一回答。
小猫咪:“嗯, 谢谢小朋友们今天的帮忙, 我要回家去了, 再见~。
”小朋友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