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202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①蒙mèi②zào热③dān精竭虑2.根据课文默写。
(8分)①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②,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③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④,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⑤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⑥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⑦《浣溪沙》中,晏殊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透露出生活哲理的句子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挺立。
A.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在锡惠公园如期举行,不同品种的菊花争奇斗艳,在寒风中傲然..了大国军威,来自无锡的自行火炮方队也在此次阅兵式上“亮相”。
B.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式彰显..,当天近18万人前来“轧闹猛”。
C.正月初九,泰伯庙会热闹开场,赶庙会的人们摩肩接踵....D.惠山泥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其精美的造型在众多工艺品中鹤立鸡群,深受大家喜....爱。
初二语文试卷第1 页共8 页4.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惠:同“慧”,聪明B.毛:草木C.固:坚固D.彻:通达,这里指改变的一项是(3分)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A.“丈夫之冠”中的“冠”指“行冠礼”,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此礼表示成年。
B.古汉语中“阴”指山北水南,“达于汉阴”的“汉阴”指的是汉水南面。
C.《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通史,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她的词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6.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道光、咸丰年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制壶能手,名叫邵大亨。
①他选泥的精炼,创作形式的完美,制壶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
②他流传的作品,堪称集紫砂艺术之大成。
③因之,到了同治、光绪年间,人们都把他的式样作蓝本,竞相模仿制作。
④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概。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④①③7.以“梦想”为中心,按照示例仿写一节诗歌。
(4分)【示例】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大地不再凄凉,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秀美的山川怀抱家园,清澈的江河一片蔚蓝。
【仿写】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没有,,。
初二语文试卷第2 页共8 页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分)螳螂常常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
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
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选自《昆虫记》请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分)二、阅读与赏析(共30分)(一)(5分)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苏轼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①,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②空归去,半岭松声③万壑传。
注释:本文写于苏轼在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期间,他到惠山拜访钱道士,品龙团贡茶,瞭望太湖。
①小团月:即小龙团茶,是宋朝贡茶。
②孙登无语:孙登,西晋时隐士,多才识。
名士阮籍,曾去拜访他,与语皆不应,只报以啸声,如鸾凤之音。
③松声:松涛声。
苏轼听见松涛阵阵联想到了孙登长啸。
9.请赏析颈联“水光翻动五湖天”中“翻动”一词的妙处。
(3分)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初二语文试卷第3 页共8 页(二)(11分)吴太伯①,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②,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③,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①吴太伯,即泰伯。
②圣子昌:圣,指道德智能极高。
昌,后来的周文王。
③荆蛮:泛指南方的蛮夷之地。
泰伯所奔之地为梅里,就是无锡梅村。
的一项是(3分)11.下列各项中的“之”字与“太伯之.奔荆蛮”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A.汝心之.固B.居天下之.广居C.环而攻之.而不胜D.已而之.细柳营12.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①荆蛮义.之义:②三以天下让.让:③民无得而称.焉称:④见微.而知清浊微:13.翻译下列句子。
(2分)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14.结合本文,说说司马迁为什么把《吴太伯世家》作为《史记》“三十世家”的开篇之作?(2分)(三)(14分)父亲一个人住米丽宏①母亲去世以后,老院子,只剩下父亲一人居住。
②他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漂亮得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但等搬新家时,却固执地拒绝一块儿搬到新家去。
③他一个人在那座老旧的石头院子里,形影相吊地做饭、喝茶、吸烟、回忆,筹谋农事。
我每次回去看望他,都竭力劝说他搬出来,他不肯。
他固执地待在老屋,被一层暮年的“锈”和一种孤独,紧紧包裹。
初二语文试卷第4 页共8 页④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
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
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⑤父亲当年动不动就爆发的雷霆火气,却不复出现。
或许是生活境况的改观,卸去了他心上的一些重负,或许人老心软,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
我有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使父亲冰雪般严苛的脾性,一点点融化如水,从此进入了温软季节。
我记得,我生日前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
我简直骇异,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事。
⑥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们絮叨的话题,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南园该施肥了,西沟的山地该耘一遍了;麦子该上三水了,谷子该间苗了。
随着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村子里一辈儿故人的离去,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萎缩。
我想,更大的孤独,正在向他走近。
⑦我看到父亲的背,弯下去,弯下去。
那是不停的劳作和几十年光阴的合谋。
⑧在我记忆里,父亲是“干活”的代名词,村人说起他来,总会啧啧两下:“老米,那是牛一样的。
”他不停地劳作,似乎是他活着的证据和意义。
⑨我们小时,跟他一块儿下地。
他将我和妹妹,从腋下一掐,一个筐里放一个,挑上筐就走;我娘牵着小黑驴在后,边走边用扒锄这里一下那里一下,锄些猪草。
⑩我在筐里坐着,看着父亲,他的腰杆儿挺得笔直,轻悠悠地走着,像是散步;而劳作半日,再往回走时,他的腰身就像笔直的树干上挂了老沉的物儿,有一点点弯。
等吃过午饭,再往地里去,他的腰杆就重新变直了,力气又回到了他身上。
⑪在田里,父亲做的是出大力的活儿,母亲打些下手。
我和妹妹呢,不捣乱就不错了。
我们俩总是一边看父亲举镐扬锨用力刨地的样子,一边蹦蹦跳跳去踩他活动着的影子。
有时候,他由直到弯、由弯到直的腰骨间,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感觉那就是跑掉的力气。
⑫我们看惯了他在田里劳作的样子: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
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
他有时疲惫至极的神态,让我心疼;有时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来。
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往田里去了。
⑬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在他的劳作中流走和逝去;一天又一天,被他的农具刮擦得亮晶晶地薄下去;一年一年,他的腰板,弯下去,弯下去,再也直不过来了。
⑭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
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
⑮也许都是这样吧,人都脱不了孤独;而把孤独打开一个口子,让光和暖涌进来的,是雷声一样的力量。
⑯对于我父亲,那道雷,永远是农事。
初二语文试卷第5 页共8 页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父亲为描写对象,叙述了父亲为我弟弟盖屋自己住老屋,又对我叮嘱跟我唠家常以及他年轻时辛勤劳作的往事。
B. ⑨-⑬段属于倒叙,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写父亲年轻时的劳作,突出父亲精力强盛,与现在父亲的年迈苍老形成对比。
C.文章的题目《父亲一个人住》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比较新颖独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中的父亲与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都疼爱自己的子女,年轻时辛勤劳作,年老时孤单寂寞,两位作者将对父亲的心疼诉诸笔端。
1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3分)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
17.结合全文,分析父亲的形象。
(4分)18.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
(4分)三、作文(共60分)19.有时,我们渴望独立,希望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有时,我们渴望成功,希望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目标;有时,我们渴望超越,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渴望的还有很多。
请以“我渴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试卷第6 页共8 页2019年秋学期期末参考答案初二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0分)1.(3分)①昧②燥③殚2.(8分)①绿叶发华滋②老骥伏枥③欲辨已忘言④萧关逢候骑⑤城春草木深⑥学诗谩有惊人句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3分)D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4.(3分)C (固: 顽固)5.(3分)C(《史记》为纪传体通史)6.(3分) B7.(4分)我有一个梦想,那一天世界将不再动荡,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
(意对即可,1条横线1分)8.(3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螳螂比作饿虎和妖魔,(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螳螂外表温柔,内在凶猛残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