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1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1

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第Ⅰ卷 1至4页,第Ⅱ卷 5至8 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B .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C .1976年唐山大地震D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A .致灾因子强度B .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C . 孕灾环境大小D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5-9题。

5.该飓风登陆美国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点 6.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会诱发地震和海啸B .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C .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D .“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7.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其直接原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严重干旱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8.8月28日,受飓风影响新奥尔良市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9.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A.利用气象卫星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C.利用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

据此完成10-11题 10.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11.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 .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读图完成12-13题。

12.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 .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 .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 .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 .火山、地震、洪涝、干旱13.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③D .③④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4-15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受灾人口(万人/年) 242 743 859 1226 1590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14.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 .地震、洪涝、台风 B .台风、暴雨C .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 .海啸、风暴潮、干旱15.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A .寒潮灾害频繁 B .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C .季风环流改变 D .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

16.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 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

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 ⑥离岸风的吹拂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 ②③⑤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6—17题。

17.图中P 、K 处分别是 A .冷锋、冷锋 B .冷锋、暖锋 C .暖锋、暖锋 D .暖锋、冷锋18.此时因锋面活动造成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是A .伏旱B .寒潮C .沙尘暴D .暴雨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19-20题。

地区亚洲欧洲 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 灾害 种类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台风 龙卷风 酸雨 雪灾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蝗灾 干旱 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 酸雨干旱 洪水 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19.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A .台风、洪水、沙漠化B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C .干旱、洪水、蝗灾D .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20.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A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B .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C .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D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

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

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

据此回答21-22题。

21.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A .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B .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C .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D .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22.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 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 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 D.②④ 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分布的特点是A.沿海强于内地B.低纬强于高纬C.城市强于农村D.山区强于平原24.造成该区风力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向心力25.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B.营造沿海防护林C.修建分洪蓄洪区D.改进耕作制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

2.答第Ⅱ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题号26 27 28 29 合计得分二.综合题:共50分得分评卷人26.(15分)下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判断回答:(1)我国位于 灾害带与 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2)根据各图判断, III 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与其它地区相比,Ⅳ地区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7.(12分)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

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4)如果当地出现了沙尘暴,你该提醒家人要注意什么?(5)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 (大,小)。

为什么? 28.(11分)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得分 评卷人得分 评卷人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亿千克)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150—200 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森林火灾 / 50—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 2.5—5 20—30 风沙和沙漠化2.5—520—30(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

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29.(12分)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 、B 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 、B 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得分 评卷人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C2.D3.A4.D5.C6.D7.C8.A9.A 10.C 11.D 12.B 13.D 14.B 15.D 16.B17.B 18.D 19.D 20.B 21.A 22.B 23.A 24.C 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共15分(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4分)(2)气象灾害,如干旱;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水文灾害,如风暴潮(6分)(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等(3分)(4)泥石流(2分)27.共12分(1)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3分)(2)气象干旱等(2分)(3)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降低)、降温等(2分)(4)注意交通安全;外出要注意防风等(2分)(5)大(1分)位于北方,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疏等(2分)28.共11分(1)干旱与洪涝(2分)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