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 PPT课件
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 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 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 (2)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 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方式:
方式
改变地表环境,防 止或减轻自然灾害 的强度
可以阻隔或控制灾 害与人口、财产等 的直接相遇 可以改变财物等的 特性,提高抗灾性 能,减少灾害损失
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 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 重性。
例1:(2011·山东高考信息卷)读图,结合有关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 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4.主要海洋灾害
5.生物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
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 域差异大的特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如下图。
聚焦点一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1.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分成四类: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 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植树造林,建设护坡工程,大型工程建设注 意保护植被;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防灾、减灾意识
• 2.中国的气象灾害 • (1)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形成原因 灾害特点
时空分布
对人类的 主要防御
影响
措施
台 风
热带、副热 带海区强烈 发展起来的 热带气旋
实例
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 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 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 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 击村庄和耕地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 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 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强风、特 大暴雨、 风暴潮, 易产生洪 涝灾害
夏秋季节,主 破坏农业、 要影响我国沿 交通、通 加强预报, 海地区,特别 信、公共 及早防护 是东南沿海 设施
强冷空气迅 寒 速入侵造成 潮 大范围的剧
烈降温
降温幅度 大、风力 强,影响 范围
冬半年,影响 范围大,除滇 南、青藏高原、强烈降温 台湾、海南外 造成冻害 其余地区均受 影响
二轮专题复习一、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分布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1)四个地震带 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点实际上都集中在一些带状区域,被 称为地震带。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一致。在全 球范围可以划分出四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它们都与不同 类型的板块边界关系密切。
【技巧点拨】自然灾害成因的答题角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 响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滑 坡、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需在解读试题情境的基础 上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 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洪 涝
暴雨、大暴 雨造成的地 表水泛滥
水位急涨, 大面积、 大量积水
夏 主 国 特 沿沿秋 要 别 海海季 影 是地节 响 东区, 我 南,洪 淹 和 施水 没 公 等冲 农 共毁 田 设、
加强防洪工 程建设,加 强绿化
• (3)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防灾与减灾
• 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 1.自然灾害的防御 • (1)非工程性防御: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
答案:(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样,每年均有不同 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 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2)变化趋势:2004年以来,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 的影响力下降。原因: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
【技巧点拨】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有三个角度: 时间变化:(不同时间段)变化快慢 数值变化:升降、大小、高低等 空间变化:范围、面积、方向等 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常用描述方法: 先总后分法:分时间段、分区域 比较法: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极值法:最快最慢;最高最低
•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 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成因及防御 • 1.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影响 因素
危害
防御
气候条件: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多暴雨 地质条件: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构 造运动活跃,多地震 地貌条件: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垦、开矿导致植物破坏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威胁铁路、公 路等交通干线
(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 (2)分析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 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解析】第(1)题,“构成”即比重,除了要求描述各 组成部分外,还需重点突出比重大的组成部分。判读 图1可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冷 冻、其他气象灾害等,推断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 多样;其中以干旱、洪涝灾害比重最大。第(2)题,首 先描述灾损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性,即灾损面积 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在减小;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
预报及时, 及早防护
形成原因
灾害特点
时空分布
对人类的 影响
主要防御 措施
长时期无降 大 水或降水异 干 常偏少造成 旱 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
大气缺少 春夏季节, 水汽,地 分布普遍, 表少水, 以我国的北 土地干燥, 方和西部最 严重缺水 为严重
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粮食减产, 加强防护林 人畜缺水 建设、加强 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