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小学《科学》(教科2017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的第六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学生在前五节的学习中,对磁铁的部分性质及磁铁的两极有所了解。
本节课在学习了磁铁的两极之后探究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磁铁的性质有更深入的学习。
也为后面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人们对磁铁的利用)打好基础。
本课也是学生记忆的难点,虽然这个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很明显,也很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但是因为“同极”“异极”“相斥”“相吸”几个表述非常相近,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要基于学生的理解现象为前提,以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强化,加之运用原理,才能让学生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学习了磁铁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而且的部分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磁铁之间有时候会互相吸引有时候会互相推开。
但大部分孩子只有感性的认识,没有很清晰系统地总结出什么情况相互吸引,什么情况相互排斥。
需要通过较全面的探究,包括各种磁极相对的情况、不同形状的磁铁等,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充分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年级孩子普遍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加强学生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理解,需要不断强化,而且强化的方式要有趣多变。
这节课通过小组探究、个别演示、动态游戏及板书填空等不一样的活动强化认知。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磁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重复实验来收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证据。
2.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图画来记录和整理证据。
3.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三)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在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能与他人合作。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磁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难点:运用初学的科学原理(同极相斥)解释磁铁玩具弹跳的原因,并尝试模仿制作一个类似的小玩具。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五、课前准备:
白板课件、实验记录单、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小车、橡皮泥、小木棒、卡通贴纸、小猴摘桃玩具、条形磁铁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引出探究课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
探究条形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得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
通过探究蹄形磁铁及环形磁铁磁极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磁铁
磁极间在着“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
↓
练习、游戏巩固
↓
运用所学原理解释及制作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让孩子通过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总结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点。
本节课结合二年级孩子的特点,设置了多种有趣强化学习的方式,通过课堂练习及学生对原理的运用等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较好。
其中在这节课,我使用了几个教学策略,我认为对于二年级孩子较有效果:1.摆一摆两条形磁铁磁极相对的各种情况,这个活动,学生兴趣很强,而且具有直观性,比直接提问学生有哪几种情况的方法更适合形象思维较强的低年段学生。
且方便鱼问题的暴露,有学生认为不止四种情况,在黑板上摆出他们认为是新的情况时,便于其他同学指出问题的所在。
2.尝试使用以判断题形式的动物赛跑游戏,完成知识点的巩固,游戏的现场的气氛高涨,学生的关注度很高,从后面拍摄的视频回放在教师讲解这些游戏题目的解答,也是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课件这种形式非常适合低年段学生的知识巩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知识是很重要的,在这节课中,我参考了粤教版的《制作磁铁玩具》的一部分,我认为二年级学生对玩具的制作非常感兴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通过观察并思考制作这个玩具运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并尝试运用这个特点魔方制作一个类似的玩具,让学生对磁铁得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另外,通过让学生思考制作次玩具需要什么材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更好地突破“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这个难点,也通过此及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工程思维。
从学生反应及联系的反馈而言,这节课的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真正参与度,让学生在知识掌握及运用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不过制作结束后,教师的评价没有多元化,只有老师进行测试,如果能让学生先自行进行测试,再互评可能课堂生成性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