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结课论文
科目:化学的今天与明天
题目: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化学
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班级:成型2011—1
姓名:王乐
学号:1176806510
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化学
摘要: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Chemical is the study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structure,properties,and the change law of science. The world consists of matter,chemical is human to understand and change the world one of the ways and means,it i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vigor discipline,its achievement is the important sign of social civilization
关键词:化学Chemical 生活 Life 运用Application 反应Reaction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一)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
饮酒过量常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语言渐多,舌头不灵,面颊发热发麻,头晕站立不稳……都是醉酒的先兆,这时需要解酒。

不少人知道,吃水果或饮服1--2两干净的食醋可以解酒。

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尽管带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过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缓解,但由于上述酯化反应杂体内进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贪杯。

(二)油条与化学
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油条的历史非常悠久。

我国古代的油条叫做“寒具”。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可当你们吃到香脆可口的油条时,是否想到油条制作过程中的化学知识呢?
先来看看油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发面,即用鲜酵母或老面(酵面)与面粉一起加水揉和,使面团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进行揉和,然后切成厚1厘米,长10
厘米左右的条状物,把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窄木条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热油锅里去炸,使膨胀成一根又松、又脆、又黄、又香的油条。

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在面团里繁殖分泌酵素(主要是分泌糖化酶和酒化酶),使一小部分淀粉变成葡萄糖,又由葡萄糖变成乙醇,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类,这些有机酸与乙醇作用生成有香味的酯类。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产生许多小孔并且膨胀起来。

有机酸的存在,就会使面团有酸味,加入纯碱,就是要把多余的有机酸中和掉,并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进一步膨胀起来;同时,纯碱溶于水发生水解;后经热油锅一炸;由于有二氧化碳生成,使炸出的油条更加疏松。

从上面的反应中,我们也许会耽心,在油条时不是剩下了氢氧化钠吗?含有如此强碱的油条,吃起来怎能可口呢?然而其巧妙之处也就在这里。

当面团里出现游离的氢氧化钠时,原料中的明矾就立即跟它发生了反应,使游离的氢氧化钠经成了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的凝胶液或干燥凝胶,在医疗上用作抗酸药,能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常见的治胃病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因此,有的中医处方中谈到:油条对胃酸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胃病的一定的疗效。

(三)真金辨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戴金饰品的人越来越多
了,购买时,人们总想买纯一点的,全纯的叫足金即真金。

真金金光闪闪,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蚀,千百年后其色纹丝不变。

真金虽然闪闪发光,但闪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钛等。

)愚人金是指能闪耀金黄色的黄铁矿(FeS2)或黄铜矿(CuFeS2)的矿石,它们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矿物知识的人而得其诨名。

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泽无二,真假难辨。

但它们一碰到试金石,其“庐山真面目”便暴露无遗。

看来,试金石倒的神秘,其实,它不过是自然界极普通的石头,色呈灰黑,状如鹅度较大,因久经风化逐成鹅卵状。

检验时,只要把受试物在试金石上一划,便原形毕露:黄铁矿划出的条痕是黑色的:黄铜矿划出的条痕是墨绿色的;而真金呢?在试金石上留下的划痕,再出其“庐山真面”-金黄色。

“金无足赤”。

天然黄金尚且不尽绝对纯,更何况黄金稀贵,所以,不少金饰品都是在金里添加一些铜、银,把它做成合金。

人们选购时,这就面临一个如何鉴定黄金统一统一纯度,确定其成色(含金量)的问题。

凭借试金石的“火眼金睛”,不仅能分辨黄金的真伪;还能识破黄金的优劣(以“K”为单位,以24K…100%为优;18K…75%为次;12K…50%为劣)这是因为不同成色的金饰品,颜色稍有差别。

人们事先按比例精制出不同含金量的标准金条,一一在试金石上划出确知含量的色痕,再拿待测的金饰物在同一试金石上划
痕,两相比较,最后由经验丰富的行家判定成色。

此法简单位易行,但有一定的误差,必须寻找更精确的方法,选用“目光更为敏锐”的仪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发明一种激光试金仪。

把激光束照射金、合金或仿金,分别化为蒸气,显现不同光谱线及其强度,从而甄别无误,操作简捷,也不用担心损耗黄金,检验时,用激光打的刀比针尖还小,样品损失不足十亿分之一克,真是微乎其微,颇受顾客和珠宝商的欢迎,这种撩开形形色色“庐山真面”的金饰品的仪器,堪称名副其实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中国学科网《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