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原石产地“十大名坑”缅甸翡翠矿区主要位于缅北孟拱西北部的乌龙河上游,长约250千米,宽约15千米,面积三千余平方千米。
各个矿山不同坑口所产翡翠各具特色,质量好坏不同,因而识别赌石场口(即采玉坑口),对推断赌石玉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帮助。
玉石行业有一句名言,即“不识场口,不玩赌石”。
故在选购翡翠原石时,一定要懂得玉料的产地和特征,否则就无条件做赌石生意。
现据几种有关资料,对缅玉原石产地的十大名坑所产玉石作一简介,以供参考:1.后江玉石(也称坎底玉):分老后江玉与新后江玉,均产于河床冲击砂中。
其中,老后江玉产自冲击层之底部。
皮薄呈灰绿黄色,个体很小,很少超过0.3千克,水好底好,常产满绿高翠,少雾,多裂纹,做出成品的颜色比原石变好(即增色),且加工性能好,是制作戒面的理想用材。
新后江玉的皮较老后江玉厚一些,个头较大,一般在3千克左右,水与底均比老厚江玉差,密度极硬度也略小,裂纹多,成品抛光后不及原石色彩好,即使满绿、高翠,也难做出高档饰品。
2.帕岗玉石:属历史名坑,开采最早。
帕岗玉皮薄,皮以灰白及黄白色为主,玉石结晶细,种好,透明度高,色足;个头较大,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呈各种大小乐石。
一般以产中低档砖头料为主。
老帕岗以产皮壳乌黑似煤炭的黑乌砂玉著名,但已全部采完,目前市场所见乌砂玉均产自麻蒙。
3.灰卡玉石:皮壳杂色,以灰绿及灰黑色为主,透明度好坏不一,水底好坏分布不均,但有绿的地方水常较好。
玉石个体大小悬殊,大件的可达几百千克至上万千克的。
4.麻蒙玉石(也称乌砂玉):黑乌砂黑中带灰,水底一般较差,且常夹黑丝或白雾,绿色偏篮。
5.打木砍玉石(也称刀磨砍玉):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低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
个头较小,一般1--2千克。
此地还产如血似火之红翡玉石,也较名贵。
6.抹岗玉石(也称抹岗玉):皮较粗,皮色灰黄或灰白;玉石水与底均较好,裂纹少,为绿或满绿夹颜绿之高翠品种,很少含杂质,玻璃底较常见,但产量少。
7.自壁玉石(又称次卑玉):皮壳以黄灰为主,水底均佳,裂纹少,但有白雾,其产品以蓝花水好闻名,有少量做高档手镯的绿花玉料产出,腾冲有名的绮罗玉即产于此坑。
8.龙塘玉石(也称龙坑玉):以黄砂皮或灰白鱼皮为主,皮壳较粗。
大部分水与底均好,绿色很正,常出高翠玉料。
9.马萨玉石:属新厂玉,无皮或少皮,绿较浅淡,水与底有好有差,主要用作低档手镯料或大型摆件料。
10.目乱干玉石:为新厂玉,无皮,水好底好,有白雾。
以出产紫罗兰及红翡玉为主,一般在一块玉料上有紫、红及淡翠并存,但裂纹多。
翡翠原石分类?从翡翠在矿山地区被获得的时到它经过粗加工后离开勐拱,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段过程一直被蒙上神秘的面纱。
大概所有的其他宝石都不象翡翠那样有着神秘的历史。
翡翠矿石在遥远的缅甸北部地区,普通人难以进入一定是原因之一。
但是最重要的翡翠鉴赏专家几乎都产生于中国。
东方的人们已经将翡翠的鉴赏发展成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全世界无以伦比,但是,知识主要以象形文字出现,进一步增添翡翠的不为西方所知的特色。
本文部分展现缅甸翡翠被买卖,被分等级,被切割,被处理,被仿制的方法,继续揭开这谜一般的宝石上神秘的面纱。
缅甸翡翠的技术性的方面已经为文字所描述,连篇累牍,本文不再详述。
有比技术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对翡翠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性或者精确的描述,那就是感觉——对文化的感受——对翡翠纹理,翡翠工匠激发的艺术灵感的研究,使得翡翠在宝石的世界里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
据说翡翠贸易的成功包括了运气。
就象赌博、彩票一样对未来投资。
翡翠贸易尤其是原石贸易,就象把你的希望捆扎在轮盘赌的边缘,等待造物主来按动轮盘的按钮。
优锡威先生——就象帕敢的很多的劳工一样,有着很好的运气。
就象天使降临人间一样,他是作为出租车司机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开始了他的轮盘赌。
某一天,本地的翡翠贸易商乘座他的出租车,以一件翡翠付了出租车费。
并试图销售几件翡翠给他,他拿起每一件翡翠,慎重地研究了它们。
“为什么不”,“我感觉很幸运,”,他用3000缅甸元购买了全部翡翠中最重的那块。
当他把部分用650,000缅元卖给另一个贸易商之后感觉更幸运。
并且,那个贸易商以3,000,000缅元以上卖出这件翡翠之后更幸运。
优锡威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今天,优锡威拥有几个翡翠矿山,是在翡翠峡谷中最大的贸易商之中的一个。
当轮盘赌的小球休息的时候,它已经停了在优锡威选定的数字。
翡翠原石分类贸易商把翡翠原石根据它被采集的地方特征分类。
水石,矿工沿着乌龙江畔将圆圆的巨跞从河水中捞起来,这种石头通常有着薄薄的外皮。
与之形成对照,山石一般有着厚厚的外皮。
而从Tawmaw的沉积区那些直接现场被开采的不规则的相当大的数量翡翠原石为第三种类型。
根据当地人所说,人们普遍地相信从河水中和山间采集的翡翠原石比Tawmaw地区的原石质量要好.最好的质量和水石通常有关联。
另外,由于具有薄的外皮,水石比山石更容易透出其质量和颜色。
这是因为通常的翡翠原石从外部观察,并没有太大区别。
由于水,以及氧化作用,水石有时暴露出很大的内部区域。
山石厚厚的外皮和内部的一部分之间的厚层发暗被称为“雾”。
绿色和淡紫色的翡翠独立于沉积型矿藏之外,但是,红色以及褐色,橘黄色的翡翠仅仅存在那些富含铁的土壤中。
龙肯场区--翁巴得磨由帕敢坐船逆流而上1小时后,到达龙肯寨,又换船,再往北驶,逆流而上,约2个小时后来到了香亚寨,路途上一路原始森林,河岸边可看到野象及猴群,雾露河的河水,清澈得可见到底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由龙肯寨以北的河段当地独立军还不给采挖水石,所以没有污染)由香亚寨,向北走,转向东,涉河而过直奔大山的方向,翻过二座小山,约走了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大山的山脚下,这里是新开辟的场口,此地于数个月前有人来砍地种稻,结果在整地之时,把石头一个一个丢弃在一边,由于石头丢来丢去之中,石头碰击打中一个大石头,把那个大石头,打了一个崩的口,当事人也还不知道,于数日下雨过后,地面未干,就来整地,结果发现崩口的部份种很透,就叫人来鉴定,原来是玉石,就把它挖出来用大象拖着木架花了几天的时间把玉石拖到龙肯寨来卖,卖了180多万元,友人老王得知此消息就约邀我来,因为我是第一次上帕敢,没有意向投资,只是想买料所以就没有同行,待三个月后我到雍曲场口顺道去探访他,老王说当初他来时,就只有四个老板来挖洞子,结果其中有二个洞子,出得了大玉石,风声传出去后,我到时已有二十多座草棚,似乎每个洞子都挖出了大玉石。
过一个月后友人探采新洞子约十八天,即挖出600公斤的玉石,此玉石依皮壳表现良好于人合切割后,值缅币一千多万元。
从第一次至第三次入厂之间,三个月的变迁实在很大,以前的村寨已迁移1里外,现约100多座草棚,旧址之地皮及道路已不见了,新变成了洞子,这是投入数万元获得1000多万元的效益。
缅甸最大的翡翠矿区之一帕敢:缅甸最大的翡翠矿区之一。
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全世界翡翠商人们最向往的神奇之地。
帕敢位于著名的金三角地区,这里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来源地,也是翡翠惟一的出产地。
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在产钻石,惟独缅甸产具有商业价值的翡翠,现在世界上其它地方,比如说日本、美国、哈萨克斯坦都发现了翡翠,但是只是一种硬玉岩,还达不到商业价值不能做成首饰。
为什么翡翠只有缅甸才有呢?这与翡翠的地质形成有关。
一直以来,地质学家都把翡翠的形成看作一个谜。
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是在地壳深处几千度高温,在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
其实不然,研究证实,翡翠是在低温,高压等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
它形成的温度要在650度到800度,然后它形成的压力的话,在一点五万帕,形成的深度是在地下一百五十公里。
现在产翡翠的地方,在几亿年前,正好在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带,这个碰撞产生了一个大的断裂,地下很深的岩浆就顺着这个断裂往上运动,最后结晶形成硬玉岩,这种硬玉岩是没有颜色的,它是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
绿是因为翡翠形成过程中,铬离子进入到硬玉这个矿物叫钠铝灰石晶格里面去,使得它出现了翠绿色。
翡翠的绿色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结果,是积亿万年天地灵气的精华。
好的翡翠只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的雾露河一带,产翡翠的面积可能只有几百平方公里。
几百年的经验告诉人们,好的翡翠只在这有限的几个地方才有,所以,要买翡翠,首先要看准场口。
场口比较通俗的意思就是它产的矿山,产自什么地方。
缅甸政府每年举行两次翡翠的公盘活动,所谓的公盘,就是把缅甸的很多翡翠原石集中起来,然后让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翡翠商人都去,都去估价,谁给的钱最高,谁就买。
乌砂石的产地为解开乌砂石的神秘面纱,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它:1、产地:玉石商人极为重视玉石厂口,厂口不同,其种色也不同,著名的坑口出产上等乌砂玉璞如:老帕敢、后江石等,较差的如:南奇厂口。
一个经验丰富的玉石商人,在未看货之前,总会随口问是那个厂口出产的,以作为基本的参考判别。
老帕敢:乌砂石质密,皮薄,呈灰黑色,常生正、浓、阳、匀、种底色水、皆臻上品之老坑种。
后江石:大都呈灰或黑色,石小约0.5kg以下,玉质绵密细致,水头十足,常出艳水绿或阳水绿等高档色料,有称“小辣椒”或直称“后江有水”。
南奇厂口:多半偏灰黑色带蓝,小石较有佳作,种色均佳。
玉石越大则较难有高翠。
大体来说,行家一看即可略知出自於那个厂口。
厂口、坑口话异同初接触玉石的人听到"厂口"、"坑口",可能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所谓"厂口"是玉石行的一句行话,即指某类玉石产出的地区。
由于不同产地出产的翡翠其壳质、玉质等皆不同,为了便于了解记住这种不同的特征,便用不同的厂口来标记。
坑口与厂口的意义相近,但地方更为具体。
缅甸的翡翠产地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的乌龙河流域,亲敦江支流,克钦邦西部与实皆省交界线一带,呈北(133)东-南西向延伸,长约250公里,宽约15公里的区域。
翡翠矿呈带状分布,不同地段开采出不同质量的玉石,便形成不同的厂口、坑口。
历史上缅甸最著名的厂口有四个:度冒,潘冒,缅冒和南奈冒。
很多翠绿晶莹的旧款翡翠首饰多产于上面四个地区。
但经过几百年的开采,上述很多旧坑已近采空,现时很难见到这些老坑口的玉。
当今较出名的坑口有帕敢、麻猛弯、带卡、南琪、打木坎、莫鲁及后江等等。
这些名称都是缅语地名的译音。
不同坑口出的玉,大小不同,皮壳不一,质量也有差异。
如莫鲁石往往种好、水好、色高,老种老绿,但色偏沉暗不艳,多裂,硬度大;麻猛弯石,呈结晶皮壳、糙手,常有雾,皮壳细腻均匀地子细,皮壳粗则地子粗,且色多偏蓝,蓝中夹白等。
如想了解不同坑口玉质,需亲临产地,不断摸索积累,方知一二。
"天龙生"翡翠龙肯天龙生翡翠龙肯矿场区是最有希望找到新矿的地区之一,许多新的矿脉在这里发现,天龙生翡翠就形成于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