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焊接性》试卷(F卷)答案(本题15 分)一、名词解释
1、焊接性:
2、热焊接性
3、低温钢:通常指在-10~-196℃温度范围正常使用的钢材。
4、耐热钢:是抗氧化钢和热强钢的总称,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并有一定强度的钢材为抗氧化性钢,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李和较高强度的钢称为热强钢
5、晶间腐蚀:在晶界附近发生的有选择性的腐蚀现象。
(本题16 分)二、填空
1、低合金钢,船舶用低合金钢,低温钢。
2、针对性,经济性。
3、通常不绣钢,抗氧化钢,热强钢
4、焊条电弧焊,自动焊,氩弧焊
5、材质,工艺因素
6、高温脆化,σ相脆化,475℃脆化
(本题63 分)三、简答
1、低合金钢焊接中焊缝热裂纹的产生原因,分析低碳高Mn热轧钢焊接时焊缝的热裂倾向。
2、热轧及正火钢焊接中焊接材料选择时选用要点。
3、分析低碳调质钢焊接中热输入量如何确定,并分析原因。
热输入量增加使热影响区晶粒粗化,同时促使形成上贝氏体,甚至形成M-A组元,使韧性下降。
当热输入过小时,热影响区的淬硬性明显增强,也使韧性下降。
焊接热输入的确定以抗裂纹和对热影响区韧性要求为依据。
从防止冷裂纹出发,要求冷却速度慢为佳,但对防止脆化来说,冷却速度快较好,因此应兼顾两者的冷却速度范围,这个范围的上限取决于不产生冷裂纹,下限取决于热影响区不出现脆化的混合组织,因此,选择的焊接热输入应保证热影响区过热区的冷却速率刚好在该区域内。
4、中碳调质钢焊接中热影响区软化明显的区段,并分析原因。
中碳调质钢热影响区软化明显的部位是温度处于Ac1¬Ac3之间的区段,这与该段的不完全淬火过程有关系,因为不完全淬火区的奥氏体成分远未达到平衡浓度,铁素体和碳化物均未充分融解,冷却是奥氏体易发生分解,造成这个区段的组织强度和硬度都较低。
5、珠光体耐热钢焊接中热影响区冷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办法。
淬硬性大的珠光体耐热钢焊接中可能出现冷裂纹。
裂纹倾向一般随着钢材中Cr,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焊接中扩散氢含量过高,焊接热输入较小时,由于淬硬组织和扩散氢的作用,常在珠光体耐热钢的焊接接头出现冷裂纹。
可采用低氢焊条和控制焊接热输入在合适的范围,加上适当的预热,后热措施,来避免产生焊接冷裂。
6、铁素体不绣钢焊接时焊接材料的选择。
同质焊接材料:与母材金属有相同的颜色和形貌,相同的线膨胀系数和大体相似的耐蚀性,但焊缝金属呈粗大的铁素体组织,韧性较差,为了改善性能,应尽量限制杂质含量,提高纯度,同时进行合理的合金化。
异质焊接材料:
焊后不热处理,奥氏体钢焊缝的颜色和性能与母材不同,这种异质接头的耐蚀性可能低于同质接头,必须根据用途确定适用性。
7、奥氏体不锈钢18-8Ti不发生热影响区晶间腐蚀的具体原因
热影响区晶间腐蚀是指焊接热影响区中加热峰值温度处于敏化加热区的部位所发生的晶间腐蚀。
在冷却过程中由于Cr23C6的析出温度为600~850℃,TiC的高达1100℃,冷却速度较快时,碳主要以TiC 的形式析出,而不出现Cr23C6的析出相,从而不发生贫Cr区,不发生晶间腐蚀。
8、铝合金焊接中接头的耐蚀性及提高耐蚀性的方法。
9、灰铸铁焊接中手工电弧焊的概念及优缺点。
10、异种材料焊接的困难是什么?
1、异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引起热应力,而且这种热应力不容易消除,结果会使接头处产生裂纹或很大的焊接变形
2、异种材料焊接过程中,由于金相组织的变化以及新生成的物相结构或化合物,可以使焊接接头的性能恶化。
3、异种材料焊接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较差,特别是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
4、由于接头塑性的下降,焊接热应力的存在,焊接接头易产生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