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孢囊孢子: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
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孢子囊内只有一至几个孢子。
着生孢子囊的特殊分化的菌丝称为孢囊梗。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单位的一种统称。
其功能如植物的种子,但与种子不同之处在于孢子不含先期形成的胚胎,分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大类。
孢子囊:低等真菌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统称为孢子囊。
闭囊壳:包被是完全封闭、无固定的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
病毒(Virus):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藏卵器(oogonitun):是鞭毛菌的雌配子囊,通常含有一至多个卵球。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是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n):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称为初生菌丝体。
菌丝初期无隔多核,以后很快形成隔膜,每个细胞内有一个单倍体的细胞核。
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是一种双核菌丝体。
由两根初生菌丝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单倍双核细胞,质配产生的双核细胞内的细胞核不立即核配,而是不断发生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
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作担子的结构上。
每个担子上通常着生4个担孢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细胞、单核、单倍体的孢子。
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子。
担子(basidium):担子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并产生担孢子的场所。
担子果(basidiocarp):是高等担子菌的一种产生子实层的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冬孢子(teliospore):是一种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
黑粉菌的冬孢子曾习惯称作厚垣孢子。
许多冬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telium)。
毒素(toxin):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多分体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在几种不同的粒体里。
由于遗传信息分开了,单独一个粒体不能侵染,必须是一组几种粒体同时侵染寄主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
这种分段的基因组被称为多组分基因组,含多基因组的病毒称为多分体病毒;遗传信息为双组分基因组包被在两种粒体里的病毒称双分体病毒,核酸包被在三种粒体中的病毒称三分体病毒。
多型现象(polymorphism):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2种或2种以上有性孢子的现象。
非循回型(noncirulative):病毒不需要在介体体内循环即可侵染寄主的病毒类型称为非循回型。
分生孢子(conidiurn):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无性孢子。
主要由芽殖和断裂方式产生,是一类外生无性孢子的统称。
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是一种由许多短的分生孢子梗聚集形成的、垫状的产孢结构,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是由菌丝分化形成的一种分枝或不分枝的梗状物,在其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盘(acervulus):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状或浅盘状的产抱结构,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口四周或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
分生孢子器(pycnidium):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球形、近球形、瓶形或不规则形的结构,有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器壁,其内壁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也有的分生孢子直接从内壁细胞上产生。
附着胞(appressorium):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浸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刚毛(seta):是炭疽菌或其他真菌子实层中的一种不孕性的菌丝结构。
核配(karyogamy):是指经质配进人同一细胞内的两个细胞核的融合。
核配结果形成了二倍体细胞核。
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是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一种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厚垣孢子通常呈球形或近球形,单生或多个连接在一起。
活体营养型(biotrophe):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听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
假菌丝(pseudomycelium):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称为假菌丝。
假囊壳(psendoperithecium或pseudothecium):是指子囊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子囊腔周围菌组织被压缩成子囊壳状。
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 parasite):寄生物兼具寄生与腐生能力的,称为兼性寄生物。
接合孢子〔zygospore〕: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方式产生。
接合孢子外有厚壁的接合孢子囊包被,接合孢子囊内包含一个接合孢子。
介体传播(vector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生物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菌核(sclerotium):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大多为黑褐色,其内部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特别是表层细胞的细胞壁很厚菌核内贮存较多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能力都很强。
菌丝融合(anastomosis):是指有些真菌的两根菌丝相互靠近时可以从侧面分别产生突起或分枝,当两个突起或分枝接触后,接触点上的细胞壁消解,而将两个菌丝细胞连接起来,因此不同菌丝细胞间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就可以相互交流。
菌丝型分生孢子:又称节孢子(arthrospore)。
它是由营养菌丝的细胞以断裂的方式形成的,这类分生孢子的产孢细胞就是原来就已存在的营养菌丝细胞。
菌索(rhizomorph):是一些高等真菌的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形似高等植物的根,所以也称作根状菌索。
既可以吸收营养也可抵抗不良的环境。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或柯赫氏证病律,是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柯赫氏法则通常表述为4步:①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类病毒(Viroid):侵染植物并具有复制能力的低分子RNA,一般为单链环状,有246-399个核苷酸,无蛋白质外壳。
两游现象(diplanetism):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内含体(inclusions):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称为内含体。
可以分为细胞核内含体和细胞质内含体两类。
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rna):是指菌组织的菌丝纠结十分紧密,组织中的菌丝细胞接近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与高等等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称拟薄壁组织。
配子(gamete):真菌在有性生殖时产生的性细胞称为配子。
有的配子具鞭毛,能游动,称游动配子。
配子囊配合(gametangial copulatio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真菌的性器官称配子囊,两个配子囊相接触时胞壁消解,融合成一个新细胞,并在其中进行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如接合菌。
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 BE):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镜检时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的现象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与真菌、病毒病害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
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侵染性病害(infection disease):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
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
侵入期(p enetration period):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建立起寄生关系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侵填体(tylose):侵填体是导管相邻的薄壁细胞通过纹孔膜在导管腔内形成的膨大球状体。
全锈型(eu-form rust):是指锈菌生活史中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5种孢子的生活史型。
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
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抗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
受精作用(spermatization):指单核精子(性孢子)与受精丝或营养菌丝的配合。
疏丝组织(prosenchyma):菌丝体纠结比较疏松,还可以看出菌丝的长形细胞,菌丝细胞大致平行排列,这种菌组织称为疏丝组织。
死体营养型(necrotroph):以无生命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锁状联合(clamp connection):是指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
同宗配合(homothallism):有些真菌单个菌株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
尾鞭(whiplash):是游动孢子游动的鞭毛类型,具一根鼠尾状光滑细长的鞭杆。
卫星RNA(satellite RNA, sRNA):在某些多分体病毒中存在小分子量的RNA,其与病毒RNA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核酸称为卫星RNA,其依赖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
无隔菌丝(aseptate hypha):也称无隔多核菌丝体(coenmytic mycevlivum)。
许多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无横隔膜加以分开,整个菌丝是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无性孢子(asexual spore):由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孢子。
如节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