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试题

环境规划试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 的值。

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 分)1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

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代化水平提高。

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

和功能区。

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

、专利等。

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 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 ,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 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 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 5 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3)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4)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3.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各是什么?(一)区域分工的特点:(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二)区域分工的模式:(1)垂直分工。

(2)水平分工。

(3)混合分工4.简述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4)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5.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 (1)区际差异与区域优势(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交通指向)(3)劳动地域分工规律(4)区域利益等。

五、论述题:(各10 分)一、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 1.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2.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3. 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谈谈你对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答:(一)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多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的自然物质基础。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少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2 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2010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课程代码6610)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1.环境管理2.工业企业环境管理3.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4.环境承载力5.环境规划方案决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环境问题从性质上分有: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和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7.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由政府行为、市场行为、所构成的整体或系统。

8.环境管理的内容从环境目标的角度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的环境管理和和9.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具体做法首先是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10.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产品、和清洁的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11.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评价应由三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即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和生命周期改善分析。

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12.环境规划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13.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资源供给指标、和污染容纳指标三部分。

14.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目标和15.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两种。

16.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以城市中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

17.大气污染预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大气污染源的源强预测;二是。

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18.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19.水环境容量按水环境目标分类可分为:和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0.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划分为两大类,即和规划方案的模拟优先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1O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环境管理学是研究环境管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寻求的是正确处理——对立统一的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A.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与环境发展C.自然生态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D.环境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22.环境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A.社会发展B.人类生存和健康C.经济发展D.环境发展第 1 页共8 页23.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城市环境管理逐渐由单纯环境污染控制转向【】A.城市生态环境管理B.城市全面环境管理C.全过程环境污染控制D.全面环境污染控制24.在实际环境管理工作中,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排污申报、、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等内容。

【】A.排污审批B.总量分配C.排污分配D.总量审核25.环境审计按照层次划分可分为:以审查执法情况为目的的环境审计;以废弃物减量为目的的环境审计【】A.以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为目的的环境审计B.以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的环境审计C.以清洁生产为目的的环境审计D.以污染预防为目的的环境审计26.噪声功能区划中,特殊住宅区,如医院、疗养院等地区要求的等效声级(Lep) 【】A.昼间低于45dB,夜间低于35dB B.昼间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 C.昼间低于65dB,夜间低于55dB D.昼间低于70dB,夜间低于55dB 27.下列指标那项属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的【】A.人工草场面积B.城市人口C.酸雨频度D.汽车尾气达标率28.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A.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B.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C.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D.水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保护29.总量控制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A.企业总量控制B.排放口总量控制C.区域总量控制D.目标总量控制30.根据水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可将水环境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A.水质控制规划B.水资源系统规划C.水环境承载力规划D.水环境治理规划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A.使用者收费B.排污交易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减免税制度E.贷款优惠政策32.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D.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E.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33.环境预测按预测的目的可分为【】第 2 页共8 页A.目标导向型B.警告性预测C.指标导向型预测D.环境制约型预测E.规划协调型预测34.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是什么【】A.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B.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C.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D.优化的环境规划E.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35.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可分为【】A.区域最优化处理B.城市最优化处理C.排污口最优化处理D.控制设施最优化处理E.最优化均匀处理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36.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及其各自定义是什么? 37.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8.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9.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0.环境效益评价的货币化技术方法有那些?(要求至少回答 3 种评价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4l 小题10 分,第42 小题15 分,共25 分) 41.某市一项环保工程的总投资1000 万元,有效运行期5 年,年运行经常性费用包括管理、养护、维修、局部检修和动力消耗等见下表;工程建设后使该地区每年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损失亦列于下表。

考虑 5 年内年利率(贴现率)的变化,按利率8%情况计算,并对该工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年份年运行费Ct(万元)400 年减少损失费Bt(万元) 1998 350 250 1999 350 350 2000 300 400 2001 300 450 500 2002 42.设某河段上有三个污染源向河水中排放苯污染物,污染源上游河水中苯的浓度为O.2mg/L,三个排放源每天排放苯量分别为1000,1000 和1600kg,测得河流流量为 3 500 000m /d(见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