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中的渗透_教育部考试中心 陈昂 任子朝(中国考试 2015年03期)

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_数学文化在中的渗透_教育部考试中心 陈昂 任子朝(中国考试 2015年03期)


的试题情境,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
析、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例 6: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
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0.75 ,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
率是 0.6 ,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
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A)0.8
(B)0.75
12 中国考试
2015 年第 3 期
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
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
的体积 V
,求其直径 d 的一个近似公式 d ≈
3
16 9
V

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 π = 3.14159...
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A.
d≈
3
16 9
V
B. d ≈ 3 2V
C.
d≈
3
300 157
V
D. d ≈ 3 1211V
例 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
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
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
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
降雨量是 寸。
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出现过
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众多数学名著,
A
B
M
N
图1
试题以“不可到达两点”的距离测量为素材,要 求考生对解题策略、方法进行探究。题目没有像传 统的三角测量题目一样给出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到 的数值,要求考生用公式进行计算,而是给出了飞 机航测可以测量的基本数据,为考生创设一个主动 探究的学习环境。要求考生对测量的要求有整体 的把握和通盘的考虑,设计测量和计算的方案,然 后自己确定需要测量的数据,并且可以利用这些数 据和三角知识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自主 操作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通过演绎推理证实或证 伪猜想。
2 高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高考数学科试题中也开始渗透数学文化,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FA111006)阶段性研究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陈 昂,男,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84) 任子朝,男,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84)
10 中国考试
2015 年第 3 期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渗透中国古代数学史考查 数学是一门层层递进发展的学科。重大的数
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
包容原先的理论。[8]因此数学史对学生数学素养的
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史作为试题背景,主要
3 思考及建议
其中《九章算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中国古
代数学名著是我们的丰富宝库,是灿烂悠久的中华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数学遵循“经世致
用”,涉及的研究大多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紧密,
具有浓厚的实际背景,其体现出明显的问题式、综 合性和算法化的特征。这样设计的试题,考查中学 立体几何中空间几何体部分的重要知识与算法结 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 以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 2.2 渗透数学精神
数学是学习、培养理性思维的一个主要途径。 数学精神其内涵是人们在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 料进行一系列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形成概念、 判断或推理的认识过程中反映出的,重视理性认识 活 动 ,以 寻 找 事 物 的 本 质 、规 律 及 内 部 联 系 的 精 神。[9]它表现为一种信念,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表 现为一种基于事实的,正确合乎逻辑的推理形式。 在试题中渗透数学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体现反思性;②体现探究性;③体现独立思考。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突出理性思维 弘扬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陈 昂 任子朝
摘要: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 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高考试题主要从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渗透数学 文化。通过这种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群体,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等。”[5] 顾沛给出的数学文化的定义为:“数学文化”一词的 内涵,简单说,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泛些说,除上述内涵外, 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 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 文化的关系,等等。”[6]代钦则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 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在人类活动的应用以及与数学 有关的民俗习惯和信仰的总和”。[7]这些定义从不 同方面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内涵,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文化的最主要内涵是一种 理性思维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形成的数 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
(C)0.6
(D)0.45
本题以当前社会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为背景,
给出了两个实际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引导学生分
析各事件及相应概率间的相互关系。试题的设计
源于社会实际,体现了新课程内容与我们社会生活
的密切相关性。试题设计了几个事件,要求学生能
分析清楚各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事件间的关系
及相应计算公式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的解决需要能把 ex + e-x 看做一个整体,之后通过解
不等式,从而得到 b 的最大值。第(Ⅲ)问给出 2
的近似值,要求估计 ln 2 的近似值。
从试题本身上来看,前两问与第(Ⅲ)问之间貌
似并无直接联系,在解第(Ⅲ)问时,若直接利用前
面结果,不借助 2 的近似值,直接估计 ln 2 的近似
值,但估计的精度不够理想,这时需要我们重新进
会环境,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
进步起推动作用,包括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大方面的影响。[10]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现
代数学的抽象程度越来越高,数学概念与方法空前
广泛地渗透到数学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和我们的
生活。在试题中渗透数学应用,可以通过设计适合
新的发现以及总结新的规律。
本题将函数设计为指数函数与线性函数的组
合 f (x) = ex - e-x - 2x ,第(Ⅰ)问要求讨论单调性。问
题基本,直接求导,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即可解决。
第(Ⅱ)问则引进另一个函数 g(x) = f (2x) - 4bf (x) ,假
定当 x > 0 时,g(x) > 0 ,求参数 b 的最大值。这一问
关键词:理性思维;数学文化;高考;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427(2015)03-0010-5
1 数学文化的内涵
近些年来,人们对数学的内在价值和认识不断 突破发展,对由此产生的数学文化研究更是得到了 国内外数学家、教育家的关注。李大潜院士曾提 出:“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 础。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 的推动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课程标准中 也提出要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 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2]
行思考,将试题条件与前两问结论创造性结合在一
起,最终得到我们要证明的结论。在这道试题中,
通过分步设问的方式,逐步推进,将不同知识和方法
有机整合。对知识的考查侧重理解和运用,让学生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2.3 渗透数学应用 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
种联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
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与文化学、社会学的 交叉学科。[3]关于数学文化概念界定的文章较多, 黄秦安认为数学文化可以表述为以数学科学为核 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内容等所辐射的相 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 的动态系统,其基本要素是数学及与数学有关的各 种文化对象[4]。郑毓信等对数学文化的定义还有另 外一种解释,“即一种由职业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
例 5:已知函数 f (x) = ex - e-x - 2x 。 (Ⅰ)讨论 f (x) 的单调性; (Ⅱ)设 g(x) = f (2x) - 4bf (x) ,当 x > 0 时,g(x) > 0 , 求 b 的最大值; (Ⅲ)已知 1.414 2 < 2 < 1.414 3 ,估计 ln 2 的 近似值(精确到 0.001)。 独立思考指的是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打 破常规去思考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 括等方法辩证地讨论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提出研 究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步骤,或者提出新的观点、
例 7:为了比较两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分别称为
A 药,B 药)的疗效,随机地选取 20 位患者服用 A 药,
20 位患者服用 B 药,这 40 位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
后,记录他们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单位:h)。试
验的观测结果如下:
服用 A 药的 20 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
0.6 1.2 2.7 1.5 2.8 1.8 2.2 2.3 3.2 3.5
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
(Ⅱ)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下面茎叶图,从茎叶图
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
A药
B药
0 1 2 3
合理安排试验以获取多个样本,并对多个样本 进行比较,以对所考查的问题作出统计结论是统计 学中常见的问题,也是生产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 题。对两样本的比较方法有多种,在中学阶段所学 的统计知识中,可以用直方图、茎叶图作出直观的 比较,也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作出初步 判断,还可以用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方法作出统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