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
---《数学新视野》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圃园街小学:王宪纬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M.Kline)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
一种理性的精神。”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定
理、结论、解题方法的探究中,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
没有数学就没有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数学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没有数学,哲学就会失去支撑,人类就会处于原始生活状态。常言
道:欲物理者必先数学,欲数学者必先哲学,可见只有具备一定的哲学
思想才可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没有数学,人类将无法实现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也将面临极大挑战,数学文化价值的研究将有利于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着它自己的丰厚的文化
渊源。然而多少年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总是与符号、定理、法
则、运算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都
是强化知识,过分注重知识的传递,数学技巧的训练,过分强调数学的
工具作用,而漠视数学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很少将其教学内
容当作一种文化来对待。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人类传播思想的一
种基本方式。南开大学的顾沛教授认为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
内涵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
展。广义内涵是指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及
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和文化的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并实施,这种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变。新课标明确
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
为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
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已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教师的观
念只有从数学学科中跳出来,走向数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在
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因此认为数学课堂应当是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是
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
一、课程目标:
1.了解数学的发展史,知道一些重大的数学事件。
2.熟悉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会讲数学家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
力。3.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一些简单的数
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5.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课程内容:
1、来源:自编教材《数学新视野》
2、课程内容包括:数学史话、著名问题、数学天才、追根溯源、趣味故
事、华人定理、名人名言、教你思考
三、六年级课程安排:
序号教学内容
1数学史话:浅谈圆的文化
2数学史话:中秋节——源于中华民族对"圆文
化"的崇拜
3数学史话:赏析历代“中秋诗词” 感
受“圆”独特魅力
4数学史话:南北朝杰出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
5数学史话:圆的应用
6著名问题:浮力定理
7著名问题:哥德巴赫猜想
8著名问题:斐波那契数列
9数学与生活: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10数学天才:祖冲之
11数学天才:杨辉、刘徽
12数学天才:华罗庚、陈省身、陈景润
13追根溯源:变量
14趣味故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15趣味故事:不是洗澡堂
16华人定理:华人命名的定理17名人名言:数学家与名言
18教你思考:不变量的巧用
19教你思考:用比例法巧求面积
20教你思考: 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四、课程评价:
1.以学生自评为主;
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
度。
3.联系学生的内化情况,如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能用数
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课例: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
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
称性质的很多事物,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有
的探索式学习欲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
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需具备初步的几何
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
的特点,要求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体会轴对称的
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
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
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设计理念:
1、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生活无处不数学,让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
学。3、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感受数学独有的人文价值。
教学流程
创设情竟引导学生动手剪“双喜”字,再由学生叙述“双喜”字的结
构特征,引入课题《轴对称现象》。
师用flash演示枫叶、蝴蝶、天坛建筑的折叠动画,鼓励学生归纳整
理这些图案的共同特征,引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教师搜集大量的图案,包括汽车商标、银行行徽、民间剪纸、交通工
具、交通标志等,利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师生共同
探讨其轴对称性。
[点评1:给学生一定思考、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
出发,举出实例的同时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
小组合作交流:①26个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②猜字游戏。
学生实验:剪一个五角星,贴在纸板上的左侧,再复制(方法多种多
样,任意发挥)一个同样大小的五角星贴在纸板的右侧,使两个五角星
关于直线l对称,引出轴对称概念。
[点评2:《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
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活动,要鼓
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
师生共同探讨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关系。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
殊形状的图形,而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两者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欣赏自拍影片,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焕起灵感,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为自己的成长添记录。
[点评3: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现象力、创
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以积极的
态度和情感学习数学,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建
立信心,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有何感想?
师作“三美”总结:对称美、创造美、生活美。
实践作业:收集现实中的轴对称现象图片 学生成果展示:
在学完轴对称变换以后,为了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
用,结合阅读材料《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给学生布置收集现实中的轴对
称现象图片的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轴对称现象是到处可见的,无论是自然界中鬼斧神
工,还是能工巧匠的作品(包括建筑、脸谱、剪纸等艺术作品)。以下
是学生作业中所收集的部分图片。 1、自然界中的轴对称现象
2、建筑中的轴对称现象
3、剪纸、脸谱等艺术作品中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这个作业,可进一步发展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认识,通过感受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和美丽的轴对称现象,有助于他们正确看待与欣
赏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