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六年级(下)
单位:滕州市西岗镇卓楼小学
材料:人教版2014年10月第1版《美术》
授课时间:20学时(15课全国统一课程)
授课对象:普通小学六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杨文霞
每课时长:40分钟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再特意强调趣味性,而是直接从主要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开始,贴近学生生活观察想象与创造表现的内容为,为巩固学生的美术素养做总结与提升,是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见,获得多样且适当的技能技巧支撑接下来的第四学段的学习。
造型表现
在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等美术专业理论基础上,强化了造型表现的方法,是学生以静态的方式在平面内塑造形象。
注重对学生自主仔细观察能力的培养,把握物体明暗立体艺术特征,从而使他们充满自信的参与美术学习。
设计应用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与素养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大量欣赏艺术大师的设计作品和了解设计思路后,对自己的见解更加提升,使他们在设计作品中别具一格。
欣赏评述
观赏欣赏自然和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
能用口头书面的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图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根据《美木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教版2014年10月第一版
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其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教学安排及进度表
课题领域材料工具作业1明暗与立体造型表现铅笔、素描纸、橡皮等对圆柱体、立
方体等形体
进行表现明
与暗。
2寻找美的踪迹造型表现相机、彩纸、剪刀、胶等用相机进行
拍摄生活中
的自然景观。
3记录色彩造型表现彩笔、纸、勾线笔等用色彩记录下
自己的色彩
感受。
4雕与刻的乐趣造型表现雕刻工具、橡皮、南瓜等用材料尝试
制作一件生
动的雕刻作
品。
5浮雕造型表现陶泥、泥塑工具等在泥板上
堆塑或刻画
成浮雕。
6扇面画造型表现国画工具、扇面宣纸等根据扇面形
状画山水或者
花鸟。
7工笔花卉造型表现国画颜料、狼毫笔、宣纸等用狼毫笔临
摹白描或者
工笔花卉
8我设计的服装设计应用卡纸报纸、订书机、剪刀等利用材料设
计制作一件
服装。
9图文并茂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勾线笔、画纸、剪刀等用连环画或
插图的方式变
现一个故事。
10宇宙之旅造型表现勾线笔、彩笔、废弃易拉罐等绘画或者手工
制作宇宙飞船11奥运精神综合探索画纸彩纸勾线笔、彩笔等绘画或者手
工制作奥运
的宣传画。
12二十年后的学校综合探索绘画工具和废纸盒、塑料板等绘画设计草
图,制作未来
学校的建筑
物模型。
13毕业啦综合探索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制作纪念
品纪念册。
14电脑美术---电子报造型表现电脑美术作品、准备网络等运用画图
功能制作
电子报
15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评述收集古代建筑图片资料学会从建筑
的外观结
构布局等
方面欣赏
我国古代
建筑。
1、各课时学生需要准备绘画材料及作业内容可参照上表内容。
2、美术绘画类作业为方便展出,统一规格为16开。
3、学生作业完成后(含手工类作业),使用统一标签。
标签样式如下:
作品名称
时间
指导教师
4、美术作业形式教师可灵活掌握:动手及造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能力弱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争取在美术课上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资源
1、参考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改育阶段小学《美术》教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适当调整和删减教材内容。
2、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本教学学系统: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实施方式
1、课堂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都有参与机会开展小组合作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小学学生的小组活动虽不同于科学家的硏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完成作品获得成功提供了保证。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字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
6.小组学习过程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先学后教:课前预学,课中交流,发规问題和质疑,重点释疑,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重难点学习:对于重难点内容,主要靠教师和学生分析自我。
合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合作与竞争,必须团结办作才能与其他组竞争,近按四人,小组合作会提高效率。
教学反馈
课堂反馈:通讨课堂观察、预习交流,提问回答,联系学生展示等途径反馈。
课后反馈:通过美术作品完成情况、师生对话交流、座炎、课后轴导等途径束反拓展提升
根据学生内容标准,在课内可适当延伸,拓展学生学习视野,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
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2、采取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作业、讨论展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內容:
平时表现+美术作品呈现+小组合作成绩
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生自评:自我总结为主,结合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
2、学生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在活动、实验等方面的表现,赋予评价。
小组展示课由组间相互评价。
3、教师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以及学生自我检测的情况给出学期成绩:小组合作展示的共同成绩、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的反馈评价结果处理
总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平时表现占60%,期末展示成绩占40%
两者相加,100-80、79-60、60以下,分别为A、B、C、三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