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的案例故事一、浪费的打印纸管理故事—案例李娜在一家民营企业做文秘工作,该企业创业伊始,人力资源部特别强调增收节支,把节约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
对打印部提出的要求是:节约用纸,一张纸要正反两面用,非正式文件,一般不得用空白纸。
打印部照章办事,有一次,废纸用完了,李娜只好用空白纸打印,人力资源部经理一看用的不是废纸,脸色陡变,说:“为什么不用废纸打呀,打印室不是有明文规定,非正式文件要用废纸吗?”李娜解释说:“废纸用完了。
”人力资源部经理似信非信:“每天打印那么多文件,我就不相信打印室没有一张废纸!”又有几次没有废纸的时候,李娜不得不用空白纸打印必须要打印的东西。
人力资源部经理不相信,亲自到打印室检查,翻箱倒柜,还真找出几张废纸。
李娜很是尴尬,几乎掉下了泪。
在月末例行的会议上,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打印室提出了尖锐批评,还扣了李娜当月的奖金。
从此以后,每到实在没有废纸可用的时候,李娜就非常着急。
后来,有人指点:没废纸的时候,就把空白纸先打印一份其他文件,然后翻过来再打印。
这样就永远有了用不完的废纸。
从此,李娜再也没有挨过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批评。
又到了月末例会,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打印部的工作非常满意,提出表扬,还发了100元的节约奖。
管理启示:本意是强调增收节支,奖励勤俭节约,但因为制度的不合理性,相反却惩罚了遵守制度的,奖励了浪费行为。
这样的制度,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好处,还会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隐患。
制度是重要的,但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人定的,在操作上都应有一定的弹性。
物极必反,当它的执行者刻板到“无以复加”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了表面文章。
二、兔子狐狸和狼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一只兔子从她的洞里出来享受好天气。
天气好得让她失去警觉,一只狐狸尾随其后,抓住了她。
“我要把她当午餐吃掉!”狐狸说。
“慢着!”兔子答道。
“你应该至少等几天。
”“喔?是吗?为什么我要等?”“嗯,我正在完成我的博士论文。
”“哈,那是个很蠢的理由。
你的论文题目是什么?”“我正在写?兔子比狐狸与狼的优越性?。
”“你疯了吗?我应该现在就把你吃了!”大家都知道狐狸总是比兔子强的。
“根据我的研究,并不尽然。
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来我洞里,自己读它。
如果你不能被说服,你可以把我当午餐吃了。
”“你真的疯了!”但狐狸很好奇,而且读读论文也不会损失什么,就跟兔子进去了。
狐狸再也没有出来。
几天以后兔子又出来休息。
一只狼从树丛中出来并准备吃她。
“慢着!”兔子叫道。
“你现在不能吃我。
”“为什么呢?我毛绒绒的开胃菜。
”“我的论文《兔子比狐狸与狼的优越性》几乎要完成了。
”狼笑得太厉害,以至于松开了抓住兔子的手。
“也许我不应该吃你。
你的脑子真的有病,你可能有某种传染病。
”“你可以自己来读它。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结论,你可以把我吃掉。
”于是狼跟兔子进洞里去,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终于完成她的论文,并出来在莴苣丛中庆祝。
另一只兔子过来问她,“什么事?你看起来很快乐。
”“是啊,我刚刚完成我的论文。
”“恭喜!主题是?”“《兔子比狐狸与狼的优越性》。
”“你确定吗?听起来不太对。
”“喔!进己读。
”所以他们一起进洞里去。
当他们进去时,朋友看到的是一个典型的研究生的窝,一团乱,在一个角落里,右边有一堆狐狸骨头,左边有一堆狼的骨头,而在中间,有一只巨大的、正在舔嘴唇的狮子。
管理启示:这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
从管理学上至少有以下启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够轻视那些小企业,一旦他们通过战略联盟获得了大企的支持,就具备和竞争对手竞争的资源和能力,这也是战略联盟思想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热点的重要注脚吧主人将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骡。
驴看到自己背的东西和骡一样多很气愤地说:“人们给骡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却让我和它驮一样重的货物。
”走了一段路以后,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住了,就把它身上的货物移一部分到骡背上。
再走了一段路以后,驴更没精神了又把货物移过去一部分。
最后驴身上空无一物。
这时骡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多吃一倍食物吗?”管理启示: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一定要长期观察才可下评论。
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成“例行”工作及“解决问题”的工作。
通常是愈富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工作,工资愈高,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
有些专做例行性工作的人,却埋怨工资比不上其他人。
但他若有机会尝试做解决问题性的工作时,就会了解别人是否比他有能力了。
四、离家出走的狗某户人家养着一只小狗,有一天,小狗忽然走失了,这户人家马上报了警,盼能找回小狗。
几天后,小狗被善心人士找到了,并且将它送到警察局,警察立刻通知了这家人。
在等待主人到来的空隙,警察突然发现这只小狗不但没有欢喜的神情,反而悲伤地流泪。
警察相当好奇,低头问小狗:“虽然走丢了,现在好不容易可以回家,应该高高兴兴的,怎么还流泪呢?”小狗回答:“警察先生啊,你有所不知,我是离家出走呢!”警察吃惊地回道:“你家主人虐待你吗?为什么要离家呢?”小狗悲伤地说:“我在主人家已经待了好多年,从一开始就负责家人的安全,平时看门,偶尔四处走走,看看有没有陌生人闯入,一直很尽忠职守地执行我的工作,当然主人也感觉到了,平时见到我会摸摸我、拍拍我,一有假日也会带我出去散散步。
那种保守一家人的成就感,那种受重视、疼爱的感觉,让我更加提醒自己,好好照顾这一家人。
直到有一天……”“怎么样?”警察关心地问道。
“有一天家里请来几个工人,在门口装了防盗器,从此我失业了,看门不再是我的职责,家人也不需我保护了,整天无所事事,对家庭一点用都没有。
虽然主人还是一样地饲养我,但是实在受不了这种受冷落的感觉,所以才会离家出走,宁愿过着流浪的日子。
”管理启示:这个短短的故事,在管理学上能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想想看,对于一只看门狗,在生活中欠缺成就感的情形下,纵使三餐无缺,“离家”还是成了它唯一可选择的路。
狗都如此了,更何况人呢?一些管理者总以为自己已经给了下属丰厚的薪酬,他们就没有理由再有什么不满和怨言了,但更多的情况下,组织成员不会因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就减弱了人生中对荣誉感和成就感的追求。
金钱并不能持久地起到激励作用,因为人们更渴望获得尊重、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成就感,不是生命中“额外”的享受,而是保护生命力的“根本”因子,当管理者能在工作上充分满足部属的成熟感之时,也才能够真正激发并延续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进而将个人生命力与公司竞争力紧密结合,增进工作效能。
五、懒燕子垒窝有一勤一懒两只燕子同时垒窝,勤燕子仔细寻找结实的树枝和稻草,精心地布置自己的房子,丝毫没有怠慢垒窝这件事。
而懒燕子则就近取材,偷工减料,心想只要能容身就行。
勤燕子的窝还没有建到一半,懒燕子的新窝就大功告成,住了进去,还时不时地嘲笑勤燕子愚蠢,说:“反正就住一年,要这么认真干嘛!”勤燕子没有理会它,还是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事情。
时隔不久,它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懒燕子的窝本来就小且不结实,加上被孩子们一折腾,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
但懒燕子毫不在意还自我安慰道:“没多久就要走了,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有一天,它和小燕子们都睡熟了,窝突然掉了下来,它万幸没事,可怜它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因为刚出生不久还不会飞,一只只活活地被摔死了。
现在懒燕子只好伤心地住到勤燕子那里去,看到勤燕子结实的窝和可爱的孩子们,它悲痛地哭了。
管理启示:勤燕子和它的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安全,是因为有高质量的窝,而懒燕子却不同,它因为懒而建造不过关的窝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在企业管理中,产品质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有企业在质量管理上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追求质量也是管理的一种艺术,如果企业能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计划,就能预防不良产品的出现,使工作充满乐趣,不会为整天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而头痛不已。
没有质量作保证的企业是走不远的。
六、小和尚应该如何撞钟?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
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管理启示: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
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
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
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
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七、水至清则无鱼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动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原因是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
管理启示: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
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作为个体的集合,组织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
因此,有效管理决不是一个单纯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否则,管理就丧夫了它的本质意义。
八、鹦鹉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
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管理启示: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 __,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 __。
九、金人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