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12.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字词句闯关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公输盘服.(被说服)
2.请说.之(解说)
3.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
4.不可谓知类
..(明白事理)
5.吾知所以
..距子矣(用来……的方法)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7.所以
..动心忍性(用这些方法来)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9.环.而攻之(围)
10.多助之至.(极点)
11.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12.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1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15.委.而去之(放弃)
16.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17.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1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19.贤者能勿丧
..耳(不丢掉)
20.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21.万钟于我何加
..焉(有什么益处)
22.妻妾之奉.(侍奉)
23.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24.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
25.故不为苟得
..也
(苟且取得,文中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6.乞人不屑
..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28.非梧桐不止.(栖息)
2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为人所信服)
30.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
31.一鼓作.气(振作)
32.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
3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3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3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
36.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接受)
37.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指身高)
3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文中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40.能谤讥
..于市朝(议论)
4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42.吾与汝毕力
..平险(尽全力)
43.且焉.置土石(哪里)
44.年且.九十(将近)
4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
(二)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的词。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名词作动词,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3.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
4.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讲道义)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 7.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作动词,震慑) 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 11.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12.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1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
14.空乏
..其身(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
15.行拂乱.其所为(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16.动.心忍.性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动用法,使……坚忍) 17.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8.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19.忠.之属也(形容词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21.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
22.齐师败绩
..(名词作动词,大败)
23.朝服
..衣冠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作动词,穿戴) 24.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2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26.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27.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 28.面.山而居(名词作状语,面向着)
29.帝感.其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感动) 30.惩.山北之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说:(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请说.之(解说)
2.朝:(1)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3)能谤讥于市朝.(指公共场所)
(4)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
3.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4.起:(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出发,动身)
(2)子墨子起.,再拜(站起身)
5.子:(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夫子,先生,老师)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您)
6.见:(1)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
(2)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3)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4)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露出)
7.争:(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争夺) (2)知而不争.,不可谓忠(通“诤”,谏诤,规劝) 8.已:(1)胡不已.乎(停止)
(2)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9.类:(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种类) (2)不可谓知类.(事理)
10.虽:(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
(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挡)
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
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 7.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8.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9.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0.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1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13.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14.始一反.焉(通“返”,往返)
15.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16.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二、理解重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1.之:(1)长跪而谢之.(他,指唐雎)
(2)时人莫之.许也(代词,指这件事)
(3)先帝称之.曰能(他,指向宠)
(4)彼其受之.天也(它,指聪明才智)
(5)辍耕之.垄上(往,到)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
(7)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8)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
(9)造云梯之.械(这种)
(10)天下顺之.(他,指得道者)
(11)公将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12)登轼而望之.(他们,指齐军)
(13)由此观之.(代词,这件事)
(1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样的)
2.为:(1)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2)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3)必为.有窃疾矣(是)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前面的“为”:替)(后面的“为”:制造)
(5)此为.何若人(是)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7)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前面的“为”:为了)(后面的“为”:动词,做,接受)
3.于:(1)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由于)
(4)困于.心(介词,在)
三、课文重点古诗词默写。
(一)《关雎》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描写小伙子因朝思暮想而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关雎》中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蒹葭》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4.《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5.《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