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教案资料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教案资料

《生命的重建》读后

读《生命的重建(问答篇)》心得
教育学院心理111 夏肖连11121116
第一次接触到《生命的重建》是在一本书中。

于是,就对它感到好奇,觉得这是一本励志的好书。

之后,也试着去找,只是一直都没借到,心中自然有些失落。

幸运的是,这个寒假借到了这本书,于是决定好好读这本书,才不枉我与这本书的缘分。

《生命的重建》是由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所著。

露易丝·海的著作将深刻的哲理、科学的精神以及博大的爱,结合自身坎坷的亲身经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帮助千千万万人改变了生活观念,提升了生命质量。

虽然我看的只是问答篇,但在这一封封的来信和回信中,我的生活观念,精神世界也随着改变。

我感到露易丝的能量如此强大,她的强大不在于她本身,而是她能使这些正能量传递下去,与日剧增。

《生命的重建(问答篇)》分为二十章。

谈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经历的一些问题,比如情感问题中的亲情、爱情、友情。

每一章都能给我们震撼。

每读一章,我都感到自己仿佛成长了许多,也快乐了许多。

一本书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成为一个人的好友,陪伴着成长。

对于这本书,我读后有很多的心得,感悟。

如果一一述之,可真难尽。

所以,我决定就我感触最深的一章来谈谈我的感受。

第十九章讲述的是有关死亡和痛苦的问题。

“面对死亡与悲伤我心静如水”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放眼整个地球,又有几人能如此说呢?的确,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是平凡人,都会被世俗的种种而心动,心扰。

也许,有人会
说,不会有人面对死亡不害怕的,面对悲伤不难过的。

如果有人做到,那么那个人就是铁石心肠的,无情的。

我想说,世上不存在所谓的无情之人。

能真正做到面对死亡与悲伤心静如水的,应该是能看透人生,看通生命之人。

我本人可以说,经历过一场生死。

说实话,面对死亡,我不仅害怕,而且还非常的害怕。

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就这么死,太遗憾了。

所以说,我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面对死亡前的准备。

只要我准备好了,死亡就一点也不可怕,反而是一种解脱。

很喜欢露易丝的一句话,“世界上其实并没有死亡,那只是存在方式的变换而已”。

是的,死亡只是我们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而普通的步骤。

我相信在这个步骤的下面将是另一种存在方式。

虽然,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们不必对此太过于回避,因为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步骤了。

对于他人的死亡,我们不必过于悲伤。

因为那是他的必然生命过程,这对于他是最好的安排。

对于我们自己的死亡亦是如此。

一切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正如露易丝所说的,“理解我们自身对死亡的信念,就像理解我们对生命的信念一样重要。

只有当我们能够安详地接纳死亡,生命才能真正开始。

”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或者说是“离开这个星球”。

很尊敬死亡,觉得这是一个人生命中很庄严的一次仪式。

慢慢的,明白了露易丝所讲的,“解放你的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

只有我们爱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我们才会兼爱他人。

只有我们使自己内部得到统一,和谐,我们才能将这种和谐带给他人,带给外部。

《生命的重建》是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爱自己,关心自己,调节自己,快乐自己。

我们的生命,它不仅仅是我们的,它还是我们身体里每一个器官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命。

所以,做能够让自己真正快
乐的事吧,解放我们的心灵,获得生命的价值,让自己快乐,让这种快乐的能量传递下去。

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只要我们愿意,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变得美丽,变得快乐,变得简单!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创就的。

我们才是我们生命的主宰,我们不再是自己的身体。

我们所有人的存在都是为了表达内心里永续不尽的爱。

我的生活没有边界。

我愿意让心中信念的烛火如同太阳的光芒,永远指引我前进,使我不再畏惧。

偶尔的战栗就像那匆匆飘来的阴云,风吹过,云散开,阴影不再。

最后,我将接受死亡,走出悲伤的宣言记下,激励自己。

接受死亡,走出悲伤的宣言
死亡是通向新生之门。

我能平静地体验痛苦。

我能平静地接受爱人的离去。

我可以走出悲伤,我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灵魂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因为它是生命中永恒的部分。

死亡是生命中一个必然的过程,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完美的时空里,为自己安排好离去的时间。

我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生活都会给我爱和所有支持。

我们的精神永生,我们的灵魂永生。

我让爱的光芒散发出来,让它照耀所有的人。

世界上其实并没有死亡,那只是存在方式的变换而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