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不良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及其矫正措施
摘要:中职学校往往都有相当数量的行为不良学生,做好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他们的特殊心理做些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教育转化措施。
关键词:行为不良学生心理特点矫正措施
行为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表现较差的学生。
其不良行为主要有:考试作弊、破坏课堂纪律、破坏公物、抽烟喝酒、偷窃、打架斗殴、赌博旷课、谈恋爱等。
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搞好课堂教学,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做好这一工作,首要的是要了解其特殊的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转化措施。
1 行为不良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
由于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和父母的训斥,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自己没用、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心态消极。
(2)孤独心理。
他们有的少言寡语、闷闷不乐;有的则焦躁不安,常做出一些异样的举动,如大声喧哗、故意搞恶作剧等,以期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这其实都是一种内心孤独的表现。
(3)戒备心理。
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赏识,再加上同学的孤立
和排斥,使其对老师同学产生了猜疑、戒备、躲避的心理和行为。
(4)厌恶心理。
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喜欢,使其常怀厌恶之情,爱说风凉话,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巴不得班级出乱子,恨不得有同学被学校处分。
(5)恐惧心理。
明知不对,却又恶习难改。
老师批评时,他一方面表现出“心虚”的样子,另一方面却又强词夺理。
这又往往招致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嘲笑。
于是便产生了苦恼、害怕的情绪,产生了恐惧感
(6)逆反心理。
如果对其以权威来压服,或对其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就会诱发他们反权威、反训教的心理。
老师要求做的他偏不做,老师不要求做的他反而积极去做,和你对着干。
2 矫正措施
2.1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有的是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家长的原因,有的是学校的原因,有的是社会的原因。
教师要对每一个行为不良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不能局限于班级,要把范围扩大到家庭和社会,要了解他的现在,也要了解他的过去;要了解他的缺点和不足,也要了解他的优点和长处。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对策。
2.2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激发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学生克服缺点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行为不良学生往往自卑有余,自信不足。
要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就要从激发“自尊、自爱、自信”入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儿童时,无论如何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他强调“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行为不良学生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但再差的学生也会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可能一无是处。
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多关心他、赞美他、表扬他,使其在潜能发挥中得到乐趣,在成功中体验自信,逐步培养自尊心。
2.3 用爱去点燃其心灵的“火花”
学生的品行出现问题,往往与他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有关。
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真诚的爱,以点燃其内心的火花,要主动亲近他信任他,和他交朋友,做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如前年我接了个文秘班,班里有个学生叫廖华,抽烟、喝酒、旷课、打架样样在行,是公认的“瘌痢头”。
但我没有把眼睛盯在他的缺点上,而是积极寻找他的优点及”可爱的缺点”。
我常利用课间和晚自习时间找他谈心,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他脑袋瓜聪明,还曾当过语文科代表,更重要的是他并非真的想“破罐破摔”,他希望毕业后能去部队参军。
了解到他的这一理想后,我鼓励他要想当一名合格
的军人就必须从现在起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制,并经常提醒他:只有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才能早日撤销处分顺利毕业,当兵政审才能顺利通过。
为发挥其特长,让他的“闪光点”闪闪发光,我让他负责班上的板报,结果板报办得很好,评比中每次都能获得较好的名次,于是我又经常的在班上表扬他鼓励他,他体会到了自身的能力,自信心更足了,进步得越来越快了。
正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爱的力量。
2.4 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自己所在群体的认同,渴望从中获得友谊和情感支持、获得归属感。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包容、互助的集体氛围,充分发挥班集级的教育感化作用。
如我任某班班主任时,有个学生由于家里困难,曾在宿舍偷过别人的钱,受到同学的冷落和厌恶,产生了自卑和对抗心理,甚至产生“破灌破摔”的想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这个学生很需要集体给予温暖,于是便做好全班同学的思想工作,要求大家都来关心他,帮助他改正缺点。
我给他调了座位,让他与一个学习好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同桌,在学习上辅导他,还让他担任宿舍长,负责宿舍的卫生和财产,使他逐步改掉了小偷小摸的毛病。
同学们也主动接近他,邀他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也乐意把钱借给他用,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上进心更加强烈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活泼和开朗。
2.5 正视反复,坚持教育
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次两次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
行为不良学生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决不可丧失信心,更不能因此而放弃不管。
如学生王某在班级管理中花了我大量心血,却仍因参与打架而受到处分。
我困惑了,为什么在他身上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回报的却还是一纸处分呢?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主要还是由于他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
于是又频繁地接触他,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谈。
一次,一个同学的腿摔伤了,他背上这位同学就往医院跑,后背都湿透了,还替同学缴了部分医疗费用。
第二天,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了他,宣布给他个人量化分上奖励三分。
他脸红了,一个劲儿地摆手摇头。
事后,他对我说:“我受了处分,连累了班级,您却不放弃我,我要再不学好,就太对不起您了。
”从那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也用功了。
因此,教师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应正视反复,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
总之,根据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龙丽英.后进生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J].贵州教育,2004(11):15.
[2] 林飞.浅析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J].中外教学研究,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