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礼习俗比较

婚礼习俗比较

婚礼目的:婚姻、生育是密切相连的。

婚姻的目的,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看来是广家族、繁子孙。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人道所以有嫁娶何? ……重人伦,广继嗣也”( 《白虎通义·嫁娶》) 。

这里均强调了婚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繁衍的需要。

当然,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缔结婚约的一个重要目的。

孟子就曾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宗教对婚姻中的生育问题也给予了密切关注。

比如道教,它是一个非常重“生”的宗教,并素来以“乐生”、“贵生”为宗旨。

道教还有不少专司生殖或与生育子嗣有关的神仙,如西王母、九天玄女、碧霞元君、后土神( 又称后土娘娘)[8]。

道教《太平经》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交,乃( 出) 绝灭无世类也。

”也就是说两性结合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

在这些宗教的影响下,结婚礼仪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围绕着生育来展开,例如传统婚礼上新房里“铺床”仪式中洒在婚床上预示着“早生贵子”的花生、红枣、桂圆和莲子以及新婚夫妇坐帐时同吃的“子孙饺子”无不显示着生育后代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同样在西方社会,其生育观也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

基督教认为,上帝( 耶和华) 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七天之内创造了天地万物,并根据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圣经》在诗篇第127 篇第 3 节里说: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 所怀的胎,是神所给的赏赐。

”在西方文化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们认为儿女是上帝给父母信仰的报酬,是上帝向他们显慈爱的明证,所以为了遵从上天要求繁衍后代的明确旨意,鼓励生育也曾经是西方传统婚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如《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对犹太始祖亚伯拉罕就许诺让他的后裔“多如天上众星”; 对亚伯拉罕之子以撒的祝福是让他的子孙“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

由此可见,结婚和生育除了具有历史和社会学上的意义之外,作为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之一,也获得了神学意义。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所以,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同时用来维护并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

由于婚姻会为家族增加一名外姓女子为成员,所以男家在选择媳妇方面特别严谨,以免有辱家声,家族娶媳妇远比个人娶妻子来得重要。

婚姻被视为家庭的要事,而非个人的私事,男女间的爱情并不能作为婚姻的首要依据。

在西方,婚姻是男女青年爱情的归宿,缔结婚姻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长相厮守,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一起,是个人的私事,所以,西方人在选择伴侣时,注重的是感情的有无,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家族的声望。

婚礼信仰: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里,认为婚姻是五百年前上天注定的,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

中国古人最早的婚神是伏羲和女蜗,相传伏羲和女蜗结为夫妻而繁衍了人类,他们既是人类的始祖,又是“制嫁娶”和“置婚姻”的神仙,后世将他们奉为婚神。

中国古人还相信“赤绳系足”的天命观,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被月下老人以红绳系足,姻缘早以天定。

在西方神话传说中,主持人间婚姻的爱神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阿芙罗狄德、维纳斯等,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则是维纳斯之子丘比特,丘比特手中有爱之神剑,当射出的金剑射中了青年男女的心,两人就会产生美妙的爱情,进而缔结成婚姻,但当射出的是银剑时,男女青年就不会有美满的结局。

1.婚姻的社会地位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婚姻被看成是君臣、父子等级人伦之根本,家族兴衰之关键,传统典籍《礼记》说道: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对待婚礼,人们的态度是“敬慎重正而后亲之”。

此外婚姻也被认为是天地之本源。

如《礼记》云: “天地合,而后万物生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

”道教《易传》也强调: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很明显,婚姻中的男女结合相当于天地之合。

正因为婚姻以宇宙秩序为参照物,就导致了婚姻的神圣性与不可颠覆性。

在西方社会,受基督教影响,人们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

”《圣经》中阐述,婚姻的目的有三: “一是男女互助……。

二是性亲近……。

三是延续和繁衍人种。

”基于此,婚姻的神圣和权威在西方基督徒中是不可动摇的,履行婚姻就是遵循上帝的诫命。

在基督徒看来,他们的婚姻是神所赐的礼物,并且每对夫妻的婚姻都是独特的,在神眼中有独特的意义和目标。

他们藉婚姻来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体现神与人所立的盟约。

2.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并在传统道德价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云: “盖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

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

”也就是说,男尊女卑,就像天尊地卑一样,是本来的位置使然,[5]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中,处处可见到这种思想的影子。

然而尽管“男尊女卑”在传统社会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这期间其他宗教如道教和佛教也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阐述了与儒家不相同的看法。

例如佛教,自汉唐以来逐渐成为唐代民众信仰谱系中一个主导信仰,家庭伦理关系也被带入佛事活动中,佛事活动成为一种世俗化了的社会活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家庭婚姻观念。

由于佛教主张“人人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许多信佛的女性在婚恋中就比较注重自己的精神信仰。

在佛教影响下一些妇女甚至违背儒家封建家庭伦理,选择死后夫妻分葬。

[6]这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传统婚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的关注。

另一大宗教道教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显得得非常独特。

根据道家的思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由阴阳、乾坤这些两种对立的东西组合而成。

反映在夫妻关系上,自然要求两两相对; 结婚被称作为“匹配”,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观念反映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男子在结婚时对女子至少要有表面的尊重,这可从一些婚礼习俗中看出。

至于缔结婚姻之后的夫妻关系,道教典籍《太平经》认为婚姻中“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

”,也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

由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劳作,创造美好生活。

“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

”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 “夫人各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

”( 《太平经合校》卷三十五) 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对传统的婚姻观无疑是极大的冲击。

相比之下,西方的婚礼则反映出男女双方的地位基本平等。

从《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的创造和亚当夏娃联合的情况中可看出上帝视婚姻为一个盟约关系,要藉此使夫妻合而为一。

由这种盟约关系可见夫妻双方是平等的。

虽然上帝给亚当造了个女人是作为他的帮手来帮助他,但这里的“帮助”是平行的互补的意思,绝没有卑贱或奴役之意。

奥古斯丁曾说: 神早就设计男女地位平等,在他的心意中,他没有叫女人高于男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头骨造夏娃; 神没有叫男·48·人压制女人,否则他可以用亚当的脚骨造夏娃。

肋骨是最贴心之处,是最亲密的表征。

[7]所以,基督教认为夫妻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灵魂体的合一。

正如亚当唱给夏娃的第一首情歌所说的: “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在新的圣经中,耶稣明确指出,上帝造人时造的是一男一女,而且“二人成为一体”。

因此基督教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这种制度里特别强调了婚姻中的双方男女平等,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婚姻审美: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婚礼以红色为主色调。

新嫁娘穿着红绣鞋,身着红嫁衣,头盖红喜帕,坐着红花轿,来到新郎家。

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服,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挂上红喜字,欢迎新娘的到来。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气洋洋,吉祥如意,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西方英语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

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手戴白色手套,头顶白色纱巾,不但美丽端庄,而且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高尚。

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也偏爱白色,他们认为白色即纯洁无暇,又浪漫温馨,与唯美的爱情正吻合。

研究一: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

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

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研究二: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

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通过研究中西方婚礼的差异,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特点:西方的婚礼是纯洁浪漫的,而中国的婚礼是喜气洋洋的;西方的婚礼看重的是感觉,而中国看重的是仪式。

中西方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也就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婚礼风俗.虽然有着不同的习俗,但是无论是哪里的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

婚礼的内容:1时间上2形式上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