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竞争法律制度
案情介绍: 原告: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 被告:北京市顺义县致和腐乳厂 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以下简称北京厂)是—家生产腐乳和
臭豆腐的专业厂家 , 1985年,该厂向国家商标局申请“王 致和”商标,获得批准 . 北京市顺义县致和腐乳厂(以下简称顺义厂)是1985年建成 投产的新厂。1 987年,该厂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致 和”商标。同年5月lo日,国家商标局公告后,北京厂提 出异议。商标局认为:“王致和”商标已由北京厂注册, 顺义厂申请注册的“致和”商标与之相似,且用于同—种 商品之上。因此,裁定异议成立,驳回顺义厂的注册申请。 1989年,顺义厂再以方形篆体“致”字申请商标注册, 并获批准。
(2)是违法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 (3)是侵权行为(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合法
权益)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 :经营者 (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观方面 :故意和过
失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体 :侵害的客体是
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及其他经营者的合 法权益 (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方面 :采取不正 当竞争手段去实施的行为和该行为引起的 危害结果,以及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11种)
一、欺骗性交易行为 欺骗性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
伪造或其他虚假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 竞争对手的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四类行为: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与知名商品相混淆 (三)混用名称 (四)虚假表示
案例: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诉北京市顺义 县致和腐乳厂假冒注册商标不正当竞争案
1992年春节期间,北京厂一名职工去河北省徐水县探亲, 发现该县城关有一家“王致和腐乳分厂”。该职工回厂后 即向厂里反映了此事。厂里对此事很重视,立即委托律师 就此事进行调查。河北厂称他们以6000元的价格向顺义 厂购买了腐乳的生产技术,挂“分厂”牌子也是经顺义厂 同意的。同年5月,北京厂派人以参观为名对顺义厂实地 调查,获得了作为“赠品”的产品样品和产品简介。标品 上的标贴商标为“致和”而不是顺义厂获得注册的“致” 字商标。产品简介中厂名里的“顺义县”三字省略,变成 “北京市致和腐乳厂”,与“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仅一 宇之差。而且,产品简介中还写有“王致和腐乳已有300 多年历史,誉满京华,为北京著名的传统风味产品。为丰 富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恢复王致和腐乳的传统 风味”等字样,明显以“王致和”老字号传人的名义加以 介绍。
顺义县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根据《商标法》第38条规 定,只有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 或近似的商标,才会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顺义厂在 申请“致和”商标被驳回之后,只在发给本厂职工的产品 及补赠产品上,才使用了以前的剩余商标标贴,并未在市 场上销售;原告也不能提出被告在市场上销售的证据。因 而,原告起诉证据不足,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北京厂掌握了这些证据后,以顺义厂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为由,于1993年3月9日向顺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顺义厂辩称:“致和”商标印制于1985年被驳回注册申 请之前,驳回之后,从未在市场流通中使用该商标。只是 在发给本厂职工的产品及赠品中才使用了这些剩余商标。 因此,北京厂的侵权指控不能成立。
北京厂不服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间内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 院提出上诉。
问题:顺义厂有没有构成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分析:
根据《商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规定,在 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 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 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属于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使用”是 构成商标侵权的要件之一,“使用”是广 义的,销售只是使用的方式之一,或者说 是使用的一个阶段,以赠品形式宣传自己 的产品也是一种“使用”。
第五章 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要件
(一)概念 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欺骗、胁
迫、利诱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竞争商业道 德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 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包括垄断和限制竞争的 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是 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 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在制止不正当 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于1993年12 月1日起施行。
德国于1896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 《反不正当竞争法》
本案中顺义厂的侵权行为有以下几种;
(1)在市场销售的产品中标明缩略厂名“北京致和腐乳厂”标识。被 上诉人的厂名缩略行为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与混淆,其商品与上诉 人的商品相同,构成对其商标专用权的侵犯。非法使用他人的商品信 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使用国家商标局明确不予注册的“致和”商标用于赠品和内部发 放;被上诉人是一个专门生产腐乳的企业,其产品绝不是为了自己消 费,而是为了销售和赢利。发放及赠送其产品,是一种对外宣传自己 产品的促销手段,在这些产品上使用商标局不予注册的“致和”商标, 且其产品与上诉人的产品相同,商标与上诉人的“王致和”商标相似, 亦构成对上诉人商标权的侵犯。
(3)产品简介中的缩略厂名及其中的宣传内容;产品简介中使用的缩 略厂名及其中的介绍内容,都是直接暗示销售商与消费者,使其误认 为是上诉人同一厂家的同一种产品,这种误导亦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构成了对上诉人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即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违背自愿、 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认的商 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 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 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 济组织和个人(二Fra bibliotek不正当竞争的特征
(1)经营者是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