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队工作总结

团队工作总结

团队工作总结心怀梦想情系山区——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绥阳县小关乡小关小学科普宣传服务队团队工作总结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有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经我院党委研究决定,201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将组两支校级队伍和四支院级服务队赴贵州省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队队名为“求是学院科普宣传服务队”,目的是前往绥阳县小关乡小关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队紧扣“科普宣传”的主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团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开放三十六周年、建党93周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等为契机,做到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高举服务大旗,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知识文化发展服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队成员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外语、美术、体育教育、等多个专业,在求是学院团委姚嘉笛老师、文传系2013级辅导员刘文浩老师、宣传中心罗太平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30人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队赴绥阳县小关乡小关小学展开科普宣传。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主要以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展开工作。

经过十天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在酷热的七月,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谱写了当代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同时取得本次活动圆满成功,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现就此次活动作出总结如下:一、服务内容1、义务支教: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

土地不种误一季,教育不好误一生。

伸出我的手,伸出你的手,帮助失学儿童支教大山孩子,众手托起大山的希望。

本队支教的内容以语、数、外、音乐、美术等为主。

在课堂上主要教一些比较有趣、比较新颖的东西,并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另外我们还开设了有关励志感恩、道德讲堂、安全知识的主题班会等,希望借此活动唤醒大山孩子们沉睡的梦,并努力的向着这个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2、科普宣传:科普即科学普及,为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践行“科普宣传,惠及民生”宗旨,发挥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绥阳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发展和壮大金银花产业,开展金银花种植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旨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金银花生产技术理论指导。

希望他们能更多的了解这些必要的知识,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帮助自己。

3、走访慰问:献出一份真情,贡献一份真爱,慰问贫困家庭,关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情况,感恩社会。

在当地,我们每天都会有队员走访到学校周边村民家,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勇气,乐观生活,争取早日摆脱困境。

和空巢老人聊天,对学校里的个别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4、走访调研:调研是为了深入基层,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了解当地新型产业转型情况。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了解金银花产业的发展情况。

5、道德讲堂: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开展道德讲堂的目的是想要让学生们学会感恩、懂得尽孝之道。

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讨论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24字核心价值观是长期实践的、公认的、普遍的价值认同,是大家共同希望和追求,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和愿望的思想指导。

“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的主要力量,是未来祖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7、用微笑传递爱心:简简单单的嘴角上扬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都能深深体会微笑的魅力。

在当地生活期间,我们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给当地村民添麻烦和增加负担。

给父老乡亲留住温情的记忆,帮他们摘金银花,晒金银花,关爱孤寡老人和村民们心与心的交流。

用我30个人的微笑,给当地人带去了温暖。

二、服务地简介乡情概况小关乡位于绥阳县东部偏南,地理坐标:东经107°06′—107°30′、北纬27°56′—28°05′。

南面与遵义县永乐镇、东面与北面和湄潭县的南截坝、团林、双石接壤,西南与郑场镇、大路槽乡毗连。

小关乡党委、乡人民政府驻小关。

辖小关、飞水、青杠林、银花、辅乐、大寨6个大村168个村民组。

全乡总面积147平方公里。

全乡总人口1.8510万人60人。

城镇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5.4%。

耕地面积5.3743万亩(其中田1.9226万亩,土3.4517万亩),临时耕地3.。

其中农业人口1.8052万人,非农业人口398人,流动暂住人口103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甘薯、马铃薯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等。

烤烟生产是小关乡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居突出地位,自本乡开始种烤烟以来,历年烤烟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全县最有名的乡镇。

自1996年以来,烤烟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全县第一。

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荣获遵义市烤烟生产先进单位。

辣椒生产是小关第二经济产业,每年可产几百万斤优质辣椒。

金银花种植是小关乡的特色产业,1983年开始种植,1985年具规模,90年代在回坪、白泥、长旺、川阡等村开始大面积种植,90年代末部分农户一年种植金银花,经济收入上万元。

金银花已销售到沿海一带。

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村、组全部通公路,小关至湄潭洗马的柏油公路,郑场至小关的柏油公路,小关至辅乐和山羊至黄洋台、中枧至民权的镶边公路。

自然状况小关乡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溶洞分布广,有青杠林溶洞群、辅乐溶洞群、闪垭的石林群到飞水的十八条沟布、天桥、小关则是避暑佳境,东南有截坝水库,南有才海林场林区风景,风光秀丽。

黄洋台的香火龛与中坝的十二溪涨缩泉(每30-40分钟涨缩一次,涨的时候如山洪爆发,缩的时候如消坑消水)。

青杠林的瞳孔岩和羊尔岩两洞相邻相连,辅乐有几个较大的溶洞,七十二道辕关门,三十二道洞中水等旅游资源,是今后旅游待开发的一个乡。

三、团队简介四、活动开展(一)前期准备1、领导重视,物质保障为了我院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切实服务农村建设,学院领导十分重视。

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院“三下乡”工作的总体构想和具体安排。

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了我院今年“三下乡”工作。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制定了2014年暑期青春三下乡科普宣传服务队赴绥阳小关中心小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应的申请方案。

在政策支持的同时,学院下拨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资金,保证了“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

2、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我院始终把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来抓。

按照校团委的要求,我院团委认真研究,领会精神,精心策划,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

并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为了促进我院“三下乡”工作的传承,加强“三下乡”队伍的建设,院团总支、学生会于2014年6月底召开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员大会。

广发动员后,领导小组严格把关,经过精心挑选,最终确定了一支有27名态度端正、作风朴实、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团体意识强的队员的队伍,作为院队赴绥阳小关乡中心小学开展实践活动,并由求是学院团委姚嘉笛老师、宣传中心罗太平老师、2013级文传系辅导员刘文浩老师带队。

这也是我院2014年暑期“三下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一支队伍。

全队共有30人(带队老师在内),其中11级1人,12级15名,13级11名。

男生8名,女生19名。

为了便于管理,服务队分为6个小组(调研组、支教组、文艺组、宣传组、安全组、后勤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和副组长。

3、政府支持,领导先行服务队确立以后,按照学院制定的实施方案,通过积极的策划与筹备,学院领导班子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召开了多次会议,先行服务队于当地,与当地学校领导、乡政府进行洽谈,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支持,对此次服务队在当地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地政府得知此次服务队活动后,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为我们在当地开展活动并得到小关人民的支持起到推动作用。

4、细心筹备,认真落实(1)在出发前,我们收集了涉及实践地点的资料,制作了宣传横幅和海报,并再次联系了当地政府、学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而保障我们的活动顺利开展。

(2)我们集思广益,根据《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1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估计了下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学校提供一定相关的物品、药品的基础上,我们有购买了手电筒、花露水、蚊香等物品,以保行程的顺利进行。

(3)我们精心准备了关于《小关乡产业转型调查问卷》以及一些宣传海报,为我们后期调研工作的开展、调研成果的实现做准备。

(二)活动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系列活动之二:系列活动之三:系列活动之四:系列活动之五:系列活动之六:系列活动之七:系列活动之八:系列活动之九:系列活动之十:五、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一)活动取得成功的原因1、“统筹规划细致入微”——学校、院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此次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础。

今年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无论是从服务的理念、指导思想、工作方法,还是实施、注意事项都给予了指示,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运用能力教育的重要形式,并由院党委和团总支的领导老师亲自领导,认真研究、部署、安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并为此次“三下乡”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组成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行程制度加以保证,为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地方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此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共青团绥阳县委、小关乡政府、学校等部门对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得知我们要来到当地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以后,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