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智取生辰纲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1、走近作者,了解作品: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
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简介文中相关人物:三、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趱.行zǎn 虞.候yú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厮.sī朴.刀pō恁.地nèn 怨怅.chàng 兀.的wù怄.òu 芥.菜jiè忒.tuī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2、补充释词:晓事:明白事理。
寻思: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出现和隐藏。
分说:分辩。
勾当:事情。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四、学习过程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
小组交流。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结构(一)两分法: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六、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讨论后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第二课时一、教师引导:《智取生辰纲》中,这一“智”字是核心,那么在故事的发展中,对于争斗双方,到底这“智”字是如何体现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要求在书上圈点评析。
1、杨志的“智”:首先要求扮成客商,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2.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3.一路上,处处小心,事事留神(可再细化处理)。
小结:从文中杨志的言行看,他是个精明能干、警觉小心谨慎、江湖经验丰富的“押解官”。
(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
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1.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句中对杨志“跳”、“喝”、“拿了藤条”等动作描写以及对军汉们喝骂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明确:句中对杨志“跳”、“喝”、“拿了藤条”等动作描写以及对军汉们喝骂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粗暴蛮横、急功近利的性格。
2.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过,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句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有何作用?明确:“抢”、“夺”、“倾”、“盖”、“丢”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和毫不留情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白胜的表演技能。
他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
杨志也因此放松了警惕。
)2、晁盖、吴用劫取生辰纲的“智”:1. 智用天时。
a引导学生勾画文中含有“热”“凉”“太阳”“树林”“云彩”等字眼的句子。
b分析: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主要突出“热”字,有作者直接写热,也有通过写“凉”或者通过人物的视觉、言行间接写热。
天热需要歇凉,歇凉才会饮酒,饮酒终于中计,而且天热也成为杨志与众人矛盾不断激化的客观原因。
从中杨志押送生辰纲正是赶上酷热的季节。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c小结:本文写作特点,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 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中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
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3. 智用计谋:a贩枣客乔装歇凉黄泥冈,麻痹杨志一行;b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迷惑杨志一行;c在另一桶饶酒,一人抢吃一瓢,另一人再来舀酒,巧下麻药,蒙骗杨志一行;d白胜赌气不卖,贩枣人“好心”调解,提酒与众军汉吃,引诱杨志一行。
二、杨志的“智”最终输给晁盖、吴用等人的“智”,原因何在?1、杨志也有不“智”的一面。
a引导学生勾画含有杨志言中的关键词“骂”,行为中的关键词“打”等字眼的句子。
b分析:杨志由于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所以对手下轻骂重打,彻底激化了内部矛盾,把所有人推到了自己对立面,面对来到黄泥冈上军汉们要求歇凉,乃至买酒,最终选择了妥协。
杨志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失去了“人和”。
同时,可适时指出,宋末一个腐朽的时代背景下,体制中个人再努力最终维护的也是一个行将没落的王朝,这是个体命运在大转折中的悲剧性存在。
杨志这一形象的意义你也就在于此。
2、晁盖、吴用等人恰恰是智用对方矛盾,团结迎战,配合的天衣无缝,最终取得胜利。
3、小结:本文写作特点,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布置作业1.以“杨志形象之我见”为题,写一篇小作文,300字左右。
2.借鉴本文的鉴赏方法阅读《水浒传》其他经典篇章,以“我喜欢的一个水浒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二、板书设计: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智送智取↓↓变更起止时辰布下迷阵↓↓坚持冒热趱行设置诱饵↓↓提防陌生商人巧设毒药↘↙黄泥冈(交接点)三、教学小结《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静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备课稿练习:1、课内经典段落练习(答案见后):“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1)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
作者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2)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详细描写黄泥冈买酒过程。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根据杨志的言行和心态,说说他的思想性格。
(4)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上被劫的经过。
2、中考试题链接:【2008安徽芜湖卷】 (1)《水浒》中大名鼎鼎的青面兽杨志,你一定不陌生吧,请简要列举出书中关于他的三件事:、、。
(2)电视剧组正在筹拍新版《水浒》,请你帮.助杨志的扮演者把握好角色,演好杨志这个角色应该注意他性格上的两个特点:、。
【2008山东潍坊卷】名著阅读(1)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是“”故事中的一段描写,一连串的动词将白胜的动作描绘得分外连贯紧凑。
白胜明明是在,却好像是为了一瓢酒而情急。
逼真的表演最终消除了对方的疑虑。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