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课程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
桥梁,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
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学习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熟悉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了解休克的防治原则。
第五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发生机制。
熟悉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因素。
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分型和防治原则。
第六章心功能不全
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发病机制;重要的代偿方式和机体机能代谢变化。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氧时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外呼吸功能障碍和
细胞损伤的机制;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皮肤粘膜颜色变化特点,发疳的概念及临床
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第四章休克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及特点,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休克时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
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类型和发病经过;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
了解防治急性、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或节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4
第二章
酸碱平衡紊乱
4
第三章
缺氧
2
第四章
DIC
2
第五章
休克
4
第六章
心功能不全
4
第七章
呼吸功能不全
4
第八章
肝功能不全
4
熟悉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
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防治原则。
第七章呼吸功能不全
掌握呼吸衰竭及相关概念;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及机能代谢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肺性脑病;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肺源性心脏病)。
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
了解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及氧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八章肝功能不全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和发病机制;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肝性功能肾衰竭的发生机制。
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四种常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发病机制及机体的代偿性调节,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防治原则。
了解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分类和特点。
第三章缺氧
掌握缺氧的概念和常用血氧指标,各种类型缺氧的原因及发病机制;血氧变化特点。
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反应,缺
熟悉肝功能不全的分类和病因。
了解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肝功能不全治疗的病理生பைடு நூலகம்学基础。
第九章肾功能不全
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的发生机制;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的概念、发生机制及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出血倾向、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第九章
肾功能不全
4
合计
32
四、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五、开课专业:护理学
六、其它信息:无
七、大纲制定者:毛宇彬
大纲审定者:陶惠然
八、大纲制定2009年3月15日
课程名称
病理生理学病病理生理学
英文名称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
430031
开课学期
第8学期
学分/周学时2/4
课程类型
学科类通修课程
先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
选用教材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主要参考书
陈主初主编7年制《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7月
第一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掌握水、钠代谢障碍(脱水、水肿、水中毒)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产生原因、机制
及对机体的影响。高钾和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机制及机体的影响。
熟悉钙磷代谢紊乱、镁代谢紊乱。
了解各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掌握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PH、PaCO2、标准碳酸氢盐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