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研究述评应用心理学081班梁馨氏 0818010111摘要:关于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已有过不少 ,并且也形成各种各具特色的理论和研究范式。
由于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掌握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受教育者更为迅速和准确的掌握概念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本文尝试通过对前人关于概念形成的广泛研究中归纳和总结各种不同的学说。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论的发展研究脉络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概念形成理论发展评价Abstract: the concept abou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also have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theory and research paradigm. Du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in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And at the same time, our knowledg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how to help educated more rapid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cept with powerful guida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concept of 'extensive research on formation of all sorts of different summed up the theory. Because our country is lack of the materials, therefore,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research venatio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Keywords: concept formation theory development evaluation1、前言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一类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信息表征。
概念形成亦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最基本单位。
概念的形成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在自然条件下形成一个概念需要很长时间,加之实验条件不易控制。
因此,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实验法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种研究开始于美国心理学家贺尔(Hull,C,L,1920)。
随后,心理学家海德布莱德(Heidbreder,E,1924)、巴特莱特(Bouthelet,L,1948)、布鲁克斯(Brooks,L,1978)、巴纳(Boure,L,E,1979)和迈尔武德(Millward,R,B,1980)等人都不仅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对概念形成的实验方法和模型做了相关探索。
从众多的概念形成研究来看,心理学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可分为两类:①儿童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研究儿童掌握现实概念的过程;②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实验室研究成人掌握人工概念的过程。
2、共同因素说2.1基本观点美国心理学家C.赫尔(1920)根据他对成人的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是将一类事物的共同因素抽象出来并对它作出相同的反应。
即是以一种刺激—反应的模式来给予被试强化一系列的正确的反应和适当的刺激,并把它们连接起来,逐渐使被试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此外,赫尔认为一种新奇的刺激,与一个已知概念的各种事例相类似的新刺激,往往会唤起这种概念反应,即出现刺激泛化。
例如,在人工概念的实验材料中,凡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的汉字都具有相同的读音,被试在采用配对学习法学会若干汉字以后,就能逐渐正确地读出具有同一偏旁部首的许多汉字。
2.2理论评价赫尔的理论在心理学中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也受到较多的批评。
C.E.奥斯古德(Osgood,Charles Egerton,1955)认为,赫尔把概念形成归结为命名,强调刺激特征的辨别和泛化,实际上在概念形成的名义下将一切学习都包括进来,没有抓住概念形成的特殊性。
某一特定概念所包括的例子,看上去是以各种不协调的方式而各不相同的。
例如,“鸟”这个概念所包括的例子,在大小和飞行特征等方面是不同的。
有的鸟很小,有的鸟很大;有些鸟会飞,有些鸟不会飞。
因而,伯恩与雷斯特尔(1957)认为,在以联想为基础来解释概念学习时,还必需考虑到这些无关要素的影响。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共同因素说是一种联想主义的学说,它把概念形成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依赖人与同类刺激的多次接触和反馈作用。
如此去解释概念形成就显得过于简单和机械了。
3、共同中介说又称中介说,以奥斯古德(Osgood,Charles Egerton ,1957)为代表。
他表示,在与某个特定客体相联系的反应中,某些反应依赖于客体的实际呈现,而另一些反应则可与该客体“分开”独立地出现。
例如,与食物相联系的许多反应中,如果说咀嚼和吞咽这些反应依赖于食物实际存在于口腔中,那么唾液分泌则没有这种依赖性。
经常与某特定客体一起出现的某些刺激可以与该客体引起的全部外显反应相联系,而刺激单独出现时,则只能引起“分开的”反应,如仅仅食物的气味就足以引起唾液分泌。
因为许多刺激可与客体引起的行为(反应系列)的片断相联系,并成为这个客体的符号。
这些行为的片断代表着客体本身出现所引起的全部行为,并称作中介反应。
这种中介反应逐渐实现内化,而成为行为的内化的表征。
词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牛排、西瓜、爆玉米花没有任何共同的物质因素,但可以引起共同的中介反应,如运动性质的、腺体性质的(唾液分泌)或言语性质的(“营养丰富的”、“有益健康的”和“美味的”)。
这些共同的中介反应特别是言语性质的,表示出这些刺激的共同意义。
因此奥斯古德等人认为,概念形成就是获得对一组刺激的共同的中介反应。
照奥斯古德等人看来,中介说与共同因素说不一样,它强调利用中介反应来确认诸刺激,以新的方式将它们归入一定范畴,概念形成与中介能力的获得是分不开的,共同因素只是有利于中介反应的建立。
然而,中介说并不与共同因素说完全对立,它仍然包含刺激-反应的原则,概念形成也就是在一些不同的刺激与共同的中介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但中介说强调内化的中介反应是概念形成的关键。
4、假设考验说假设检验说是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一种相对比较流行的理论模型,由L.Bouthilet(1956)首创,多年来这种假设检验模型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
(Bruner,1956;Restle,1962;Bower和Trabasso,1964;Levine,1975;及Boutne,1979)4.1基本观点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
因此,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
4.2验证实验:假设考虑说的验证实验为Bruner等(1956)进行的人工概念实验,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的提出与考验还体现出一定的策略。
Bruner等人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以形状,数目,颜色和边框为四个维度的图片为材料。
实验时,要求被试通过实验过程发现,实验前所设计的特定概念。
实验通过主试呈现不同的图片让被试不断验证是眼前被告知的概念,直到这一概念为被试所识别。
4.3理论发展概况20世纪50年代,J.布鲁纳(Brune,Goodnowh and Austin,1956)等对人工概念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假设考验说,是当前最有影响的概念形成理论。
布鲁纳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利用现在得到的和已存储的有关信息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
假设可看作认识的单位,是人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表征。
这些可能的解决组成一个假设库。
实验时,被试要不断地在假设库内验证概念,直到概念形成为止。
假设考验说特别强调,概念形成过程是一种富有策略性的假设考验过程。
布鲁纳等人在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发现了被试应用的一些基本策略。
在布鲁纳的试验中,被试往往可能采取两种策略:其一是每次改变一个无关的因素,这叫做聚焦;另一个是每次假设一个认为有关的因素,这叫做扫描。
同时,实验还证明了前一策略的效果比较好,因为它不会遗漏掉有关特征。
假设考验说在70年代中期得到M.莱文(levine,1966,1975)的进一步发展。
莱维恩(Levine)采取没有回馈的空白实验法进行实验, 进一步发展了布鲁纳的理论。
他发现, 能够最佳地加工信息的受试者一般都采用“整体性聚焦策略”。
整体性聚焦策略不仅要求受试者具有最佳的信息加工能力, 而且要有很好的记忆, 不论假设已被验证是对还是错,只有记住它们, 才能发挥整体性聚焦的功能。
这个实验强调记忆在概念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4.4对该理论的评价布鲁纳等人所作的实验, 由于它的概括实验性质, 对条件可以作严格控制, 对概念形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被认为是经典性的概念形成研究实验, 它开拓并启发了现代心理学对概念的许多研究。
继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之后,发现了概念形成的一些新特点, 充分和发展了布鲁纳提出的假设验证理论,使假设考验说已成为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形成理论。
假设验证理论能够应用实验的方式较好地解释人工概念的形成过程。
但是,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有人为性质的缺点。
同时也面临着生态学理论的挑战: 通过严格实验室研究的结果很难推广到自然环境中去,缺乏生态效度。
也就很难应用到实际中去。
5、范例理论范例理论也称原型说,是认知心理学家罗斯(Rosch,1975)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习理论。
罗斯认为, 每一个自然概念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证比其他例证更能代表该概念, 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其原型。
比如麻雀比企鹅更能代表鸟类, 苹果比番茄更能代表水果……等。
罗斯在实验中发现人们对典型例证的反应比非典型例证反应快。
比如, 人们在回答“企鹅是鸟吗?”比回答“鸽子是鸟吗?”所用的时间要更长。
因此, 人们对自然概念的学习, 可能开始只包括对原型或典型例证的认知, 再以其特征为基础, 逐步认知较不典型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