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03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03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卷0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图3-8是四位同学在物理实验室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B .用酒精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的温度C .读取温度计的示数D .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再读数图3-8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下)A .80 ℃的酒精是液态B .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 .铅的凝固点是328 -℃D .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水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而降低 C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4.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A .升华、凝华B .汽化、熔化C .凝华、熔化D .汽化、液化5.下列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初春,池塘上结了一层薄冰 B .盛夏,打开冰棍纸见到“白气” C .深秋,树枝上结了一层薄霜 D .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6.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

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9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9A .FG 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B .GH 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C .在FG 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FG 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7.如图3-10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 .湿裤子晾干C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 .钢水浇筑得到钢件8.下列现象利用升华吸热的是( ) A .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变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后上岸感到有点冷9.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原因是()A.豆腐冷缩而成的B.豆腐膨胀而成的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CO)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10.将刚烧开的水倒人干冰(固态2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1.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

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

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

(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12.图3-11是对冰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图中_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_℃;DE段物质温度,这是一个________热过程。

图3-1113.即使在0 ℃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_______现象。

14.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5.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慢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16.冬天,小明把校服洗净、拧干后,为了使洗过的校服尽快变干,他想到了一些办法。

例如:太阳晒、火炉(火炕)旁烤、搭在暖气(地暖)片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将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

除上述事例之外,请你帮他再想出四种在屋子里有效可行的办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17.【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3-12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图3-12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_______的高低、液体_______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3-13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酒精的__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图3-13【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图3-14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6分钟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图3-14(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体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

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20.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被蒙上了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 1.【答案】C【解析】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一定高于普通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因此会烧坏温度计,A 选项错误;测量烧杯内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B 选项错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D 选项错误;只有C 选项正确。

2.【答案】D【解析】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在78 ℃开始沸腾,80 ℃的酒精应该是气态;50 -℃时水银已凝固成固体,不能用来测温度,所以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铅的凝固点是328 ℃,不是328 -℃;39 -℃的固体水银(是晶体)吸热开始熔化,温度不变。

3.【答案】B【解析】“白气”不是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放热后液化成的小液滴,A 选项错误;液体的沸点都随液体表面大气压强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B 选项正确;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C 选项错误;水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D 选项错误。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由题干信息可知,食物中的水分变成冷藏室内壁上的水珠,说明食物中的水分先发生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在温度较低的冷藏室内壁上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经过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形式的判断。

池塘上的薄冰是水发生凝固形成的;冰棍纸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棍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深秋的薄霜是水蒸气遇低温,发生凝华形成的;冰冻衣服上的冰发生升华,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失,从而使衣服变干。

6.【答案】B【解析】晶体在凝固或熔化时均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此过程表示在凝固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A 、D 选项正确;在GH 段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物质的熔点是熔化时的温度,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熔点是不变的,因此B 选项错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一部分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因此C 选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的辨别及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要放热,A选项不符合题意;湿裤子晾干是液体汽化现象,汽化过程要吸热,B选项符合题意;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要放热,C选项不符合题意;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液态的钢水变为固态的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要放热,D选项不符合题意。

8.【答案】C【解析】向地面洒水使周围变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凉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利用干冰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会使食品的温度降低;游泳后上岸有点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故C选项正确。

9.【答案】D【解析】豆腐内含有大量的水,当把豆腐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增大,把豆腐孔胀大。

当冰冻的豆腐从冰箱取出后吸热,里面的冰化成了水流了出来,所以冰化后豆腐里出现许多小孔。

1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升华和液化现象。

将开水倒入干冰中,干冰立即会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同时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气”,故A、B选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