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割接方案

项目割接方案

北方公司所属四个电厂网络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割接方案V1.0北京易诚智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四惠大厦5032-5038室邮编: 100124版本控制分发控制© 2015 Intellicom Ltd.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件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属北京易诚智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北京易诚智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片断。

目录1项目背景本次招标范围包括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达拉特发电厂、包头第二热电厂、包头第三热电厂、海渤湾发电厂的网络设备升级改造项目。

达拉特发电厂目前有4台核心交换机,1台为实时数据核心、2台为MIS 核心、1台为燃料系统核心,所有设备均为北电设备。

包头第二热电厂目前有2台核心交换机,均为MIS区核心,两台设备为北电设备。

包头第三热电厂目前有2台核心交换机:1台为实时数据核心、1台为MIS区核心,两台设备均为北电设备。

海渤湾发电厂目前有3台核心交换机:1台为实时数据核心、1台为MIS区服务器核心、1台为MIS区接入核心,其中实时数据核心和MIS区接入核心为北电设备。

由于加拿大北电厂家产品退市,上述设备已运行十年,且无备品配件,故障频发,故需升级改造。

2割接内容本期工程主要对达拉特发电厂、包头第二热电厂、包头第三热电厂、海渤湾发电厂四个电厂的网络系统进行改造,主要对四个电厂的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安全设备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的网络架构要求分区合理、管控方便、维护简单。

达拉特发电厂根据标准网络架构部署1台核心交换机、1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1台实时数据核心交换机、88台接入交换机。

包头第二热电厂根据标准网络架构部署1台核心交换机、1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1台实时数据核心交换机、36台接入交换机。

包头第三热电厂根据标准网络架构部署1台核心交换机、1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1台实时数据核心交换机、25台接入交换机。

海渤湾发电厂根据标准网络架构部署1台核心交换机、1台实时数据核心交换机、20台接入交换机,同时还需要为海渤湾电厂配套采购一台用于实时网络和MIS网之间安全防护的防火墙。

3总体割接方案和计划割接时间及具体区域(分表)在割接工作进行之前需要收集到所要实施单位的相关材料,包括:网络设备互联信息,IP地址规划,交换机的管理信息,网络实施拓扑图,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置备份存档。

在网络实施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北方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以保障顺利的网络割接工作。

4具体割接实施方案4.1割接准备工作在正式割接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资料准备:①详细整理各区域现有网络连接资料:《原北方XX电厂网络设备互联表》②根据新网络连接设计,整理出新的《北方XX电厂网络设备互联表》。

③使用标签纸标记,设备所连接的线缆、网络设备的名称④网络割接的《XX电厂割接方案》⑤网络割接的《XX电厂割接手册》⑥整理出服务器区各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的端口的连接情况《服务器与交换机接口对应表》2.业务统计统计出在割接中所能影响的业务系统,并将相关详细信息列出,以便于割接后进行业务系统正常与否的验证。

3.设备上架①将切改需要新增安装的设备(如交换机、光纤、模块、电源等)提前准备妥当②准备相应的工具及辅材:标签纸、机柜螺丝、螺丝刀、机柜托盘、线缆、扎带、接地线③核实机房的供电环境和供电PDU是否可以满足设备需求、核实机房是否具备接地环境④核实机房内是否拥有足够的机柜空间供新设备上架使用,以及规划摆放的位置⑤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备上架安装4.整体流程如下4.2割接所需协调人员当实施工作正在进行时,需要相关业务干系人、网络负责人、实施方负责人、相关设备厂家负责人到达现场,协同工作,如有情况及时沟通。

4.3割接范围及风险说明4.3.1割接的区域范围此次割接的实施范围为海勃湾电厂、达拉特电厂、包二电厂、包三电厂,电厂内割接分为用户侧割接区块、服务器割接区块,生产实时区割接区块。

4.3.2割接上线的实施风险在割接过程可能会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割接失败,在短时间内如不能解决此问题的话,应启动应急方案或回退方案。

5具体割接步骤5.1达拉特电厂割接步骤5.1.1原网络结构分析5.1.1.1现网拓扑5.1.1.2现网结构分析:1.现网1台北电8010核心交换机与广域网核心路由器互联,同时一台核心交换机8010与生产实时交换机互联,核心交换机、生产实时交换机核心、广域网路由器之间采用三层路由方式进行数据的传递。

2.核心交换机北电8010与外围二层交换机采用光纤互联的方式,对行政楼等用户侧二层交换机采用双上联互联方式,大多数下联二层交换机都采用单光纤互联的方式。

3.服务器区的应用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都同2台核心交换机北电8010设备相连,互联方式采用电口互联。

5.1.2现网存在的问题分析1、服务器与用户二层交换机都与核心交换机直连,区域划分不明显,继而对网络的扩展性造成影响。

2、设备老旧问题直接影响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设备的型号和厂商不能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和设备供应的保障。

3、用户侧二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互联的方式过于粗犷,没有层级性和区域性的划分,造成设备连接混乱,不能够对核心设备资源更好的规划和利用。

5.1.3更改后网络结构5.1.3.1更改后拓扑图5.1.3.2更改后网络拓扑分析1、电厂采用业务区块划分的整体架构,这样本区数据流将局限于区块内,当进行不同数据区互访时都将通过核心交换机进行数据交互。

2、电厂网络系统整体分为5个区块,分别为核心区、服务器区、生产实时采集区、用户接入区、燃管服务区。

3、核心交换机到各个区域的核心交换机都采用双线路链路捆绑技术进行互联,只有外围二层交换机不具备双线路的设备采用单光纤互联的方式。

4、用户接入区汇聚交换机采用汇聚的方式将下联二层交换机连接起来。

5.1.3.3改造后网络结构优点1、整体结构简洁明朗,区域划分使网络架构更加合理,同时网络的扩展性也大大加强。

2、核心交换机与各区域核心都采用双链路捆绑技术,加强了数据传输的冗余能力,进而增强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

3、网络架构的整体布局合理,有利于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5.1.4用户侧割接步骤5.1.4.1用户侧割接示意图5.1.4.2割接说明用户侧割接最主要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二层交换机的通道进行割接,二是对用户侧二层交换机的替换割接。

二层交换机通道割接是将原核心交换机上二层交换机线缆通道转移到新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上。

根据电厂的网络设计,新核心交换机作为外围用户接入交换机的汇聚设备,汇聚交换机作为行政办公用户接入交换机的汇聚设备。

割接之后,用户侧进行业务的测试。

二层交换机替换割接是将用户侧的北电接入交换机替换为新的用户接入交换机。

替换割接采用分布式割接方式,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不同地点的逐一割接。

割接之后,用户侧进行业务的测试。

5.1.4.3光纤通道割接操作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正式割接,具体步骤如下:5.1.4.4二层交换机割接操作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正式割接,具体步骤如下:5.1.5对服务器区割接步骤5.1.5.1服务器区割接示意图5.1.5.2割接说明服务器割接的主要工作是把原核心交换机上的服务器调整到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上。

服务器割接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重点,一是将原服务线缆调整到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上,二是对广域网路由器进行路由调整割接之前。

对原线缆和新线缆进行标注,满足割接的准确性和回退的精确性。

5.1.5.3割接操作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正式割接,具体步骤如下:5.1.6对生产实时区割接步骤5.1.6.1生产实时区割接示意图5.1.6.2割接说明生产实时区割接最主要的工作分为服务器割接和防火墙割接两部分。

服务器割接是将原来核心交换机设备上连接的生产实时服务器转移到新生产实时核心交换机上;防火墙割接是将原生产实时区防火墙串接到新核心交换机与新生产实时交换机中间。

通过对线缆和端口的梳理做到所有的设备进行统一的割接。

5.1.6.3割接操作当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正式割接,具体步骤如下:5.2海勃湾电厂割接步骤5.2.1原网络结构分析5.2.1.1现网拓扑分析5.2.1.2现网结构分析1.核心交换机与广域网路由器互联,同时也与服务器核心交换机和生产实时核心交换机互联。

2.核心交换机与生产实时核心交换机之间没有串接防火墙。

两台核心设备通过线缆进行互联。

3.核心交换机下联二层交换机,连接都采用单通道互联的方式。

同时核心交换机与网络管理服务器互联。

4.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下联所有应用服务器,但是该服务器交换机只起到二层汇聚的作用,因为服务的网关在核心交换机上。

5.2.2现网存在的问题分析1.网络中网管服务器没有接入到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上,而是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上,这样的服务器接入不符合区块式网络布局,会造成网络布局混乱,对网络系统的扩展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2.大多数服务器网关都建立在核心交换机上,而没有建立在服务器核心交换机上,这样布局对核心设备带来更大的数据负担,对系统内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使用。

3.核心骨干设备采用单线互联方式,这样使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转发速度大大降低。

5.2.3更改后网络结构5.2.3.1更改后拓扑图5.2.3.2更改后网络拓扑分析1.电厂采用业务区块划分的整体架构,这样本区数据流将局限于区块内,当进行不同数据区互访时都将通过核心交换机进行数据交互。

2.电厂网络系统整体分为4个区块,分别为核心区、服务器区、生产实时采集区、用户办公区。

3.核心交换机到各个区域的核心交换机都采用双线路链路捆绑技术进行互联,只有外围二层交换机不具备双线路的设备采用单光纤互联的方式。

5.2.3.3改造后网络结构优点1.整体结构简洁明朗,区域划分体现三层经典架构,同时网络的扩展性也大大加强。

2.核心交换机与各区域核心都采用双链路捆绑技术,加强了数据传输的冗余能力,进而增强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

3.网络架构的整体布局合理,有利于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5.2.4用户侧割接步骤5.2.4.1用户侧割接示意图5.2.4.2割接说明用户侧割接最主要的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二层交换机的通道进行割接,二是对用户侧二层交换机的替换割接。

二层交换机通道割接是将原核心交换机上二层交换机线缆通道转移到新核心交换机上。

根据电厂的网络设计,新核心交换机作为用户接入交换机的汇聚设备。

割接之后,用户侧进行业务的测试。

二层交换机替换割接是将用户侧的北电接入交换机替换为新的用户接入交换机。

替换割接采用分布式割接方式,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不同地点的逐一割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