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谢祚宜学号:1131702027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以科学为灵魂,以艺术为表现形式,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需要艺术更需要科学,成功的管理显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那什么是管理呢?现代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约尔于1916年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而用我们通俗的话说,管理就是把恰当的人放到恰当的位置做恰当的事。
经典著作《孙子兵法》中田忌赛马的故事可谓世人皆知,流传千古!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为何田忌在实力不足,连败几场后能反败为胜呢?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管理问题。
田忌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既科学而又艺术性的应运了管理,知己知彼,灵活巧妙,使得结果朝好的方面发展,完成了既定目标。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1)它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所谓的科学也就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定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
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把管理的规律性揭示出来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原则、程序和方法,能对管理者管理活动给与普遍性指导,使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日趋规范化,理性化。
管理的这种科学性必然要求我们在管理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力求使管理效益达到最大化。
(2)它需要先进技术做支撑.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技术则显的日趋重要。
高科技一旦渗透并且作用于生产中定能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现代的科技发展的特点,现状及趋势,给了我们很好的暗示,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正在快速的向生产力等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逐步融合。
而我们的管理,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只有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并投入生产,才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才会极大提高企业效益,才会赢得市场,获得发言权。
企业管理者要有能力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制度和规程能充分贯彻执行。
前者是骨,后者是肉。
这是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衡量一个管理者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很多微妙的东西,稍有疏忽,管理工作就变得不可收拾。
因此,我们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在于它的内在科学性。
我们看一个案例:我国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设初期,法国工程师规定工人:“上所有螺丝时必须上三圈往回倒一圈,然后再上。
”工人们不理解,认为:“一次上紧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倒?真是多此一举”由于我方管理人员和工人根本不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在于:上三圈倒一圈再上,百分之百不会出问题,而一次上紧有可能没问题,但成千上万个螺丝是肯定要出问题的!于是工人们和“规定”对着干,导致的结果是:工程完工后,在进行加压试验时发生多处管道崩裂、漏气现象,后果非常严重。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些客观规律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遵守的,因此我们说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是一门科学,在于它的内在机理及规律性。
我们要承认这种科学性,就需要在管理活动中不断探索、发现这种规律,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按规律来办事,做好管理工作。
二、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是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没有统一模式,没有最佳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管理者要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管理知识,并用以指导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门艺术。
不仅强调用你的智商,还必须运用你的情商,另外你还必须有逆境商。
世界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这么说过:“管理,要靠好的理念来获胜,而不是靠鞭子和枷锁。
要把重点放在整个组织的效能发展上,而不是个人权力的扩张和强化。
”管理是合理充分地运用一系列已有知识的一门艺术。
(1)管理培训柔性化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全才。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这就离不开员工知识结构的多面性。
管理者应注重挖掘员工多方面的潜力,在培训管理的广泛性和柔性化上下功夫,努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最佳、最人性化的培训模式。
比如说美国大通曼哈顿的培训,不拘泥老模式旧思维。
银行每隔一两年便安排员工夫妻同行去日本实习,银行培训部的理由是:夫妻同行,一起学习日文,以后回国夫妻经常以日语交谈,那么所学的知识就不会轻易忘记。
美国大通曼哈顿的这种培训方式,就充分体现了培训的柔性,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性。
(2)管理策略灵活化著名管理学家戴维赫尔茨有过这样一句名言:管理是由心智和敏锐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
可见,在管理中,策略和智慧必不可少。
作为管理者,管理策略可多种多样,但一定要注意策略要灵活、多变。
只有一个个策略上的成功,才会促成战略上的成功。
管理是艺术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最终是管人,没有人就没有管理;但人不是统一的零件和机器。
大学毕业生和民工对公平的感觉不可能一样,美国雇员和中国雇员的成就感也不一定相同。
更关键的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的人对公平和成就感也可能不一样。
人尽管有同样的共性,但恰恰是人的特殊性构成了不同的企业。
世界上没有两个同样的人,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同样的企业。
因此,管理永远是具体的。
正因为如此,德鲁克才说:“管理是实践的艺术。
”什么是实践的艺术?就是做永远在知的前面。
不管理企业,永远不知道企业管理是什么:做永远比知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纠偏的尝试,管理一个具体企业的知识和技巧才能趋于成熟和完美。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管理更多的是个性的发挥。
比如驰名中外的肯德鸡,麦当劳,他们的管理模式就是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他们以很快的速度在全球建立分店,并将自身特色的文化,甚至是装饰,习惯都能做到全球统一。
这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独有的管理文化,其企业文化已经打上了自己的标签,成为了别人难以复制的,也就是管理中的艺术。
出色的管理者也正式把管理的科学与艺术有机的统一到管理中,并合理分配,运用自如,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对一个管理者而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管理者,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培养出色的管理者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谈管理,不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管理,理论上的管理,而是多姿多彩全面的管理。
管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要他同时具备多种素质。
由于每一个被管理者的性格、心理不同,不同的阶段情绪也不一样,以及每一种管理情景也有所差别,导致了同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在管理效果上必然存在差异性。
目前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用什么样的人才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赵王用赵括而亡国,诸葛亮用马谡而前功尽弃。
蒙牛老总牛根生的用人之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很值得借鉴,并且已成为企业界用人的普遍标准,在“德”和“才”之间,“才”比较容易鉴别,譬如:“考核”,然而对“德”的衡量却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呢?作为下属都有一种本能:即总是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展示在领导面前,而刻意掩盖自己的缺点。
而认知学的角度来讲,人又更容易接受、认同自己熟悉的东西,这就造成了许多领导亲小人远君子,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领导者用人的艺术反映着领导者驾驭企业的能力,领导者对员工要能够做到知人善任,了解员工的特点,将其放在合适的岗位。
金锣王火腿肠的老总周连奎用人主要看思想境界、人品、经历、业务能力,他自称几乎从来没有看错人,他的用人是好人品、高能力、高报酬,一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活,当然也可以拿三个人的报酬。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同时管理又是一门艺术。
因为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机器,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是艺术了。
有些管理者懂管理理论,但不会做人的工作,结果事与愿违,有些管理者可能不是很懂理论,但会做工作,结果与希望相一致。
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所在。
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四、管理需要艺术更需要科学人们常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很经典,用在管理上也再恰当不过了。
可是,那只适合企业小的时候,或是有英雄管理企业的时候,可是一旦企业壮大,一旦英雄消失,企业就会不解自散,不推自败。
这样的案例中国不在少数。
我们有资金、有资源,更有消费群,可是为什么我们难以产生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强大知名企业?最大理由就是我们最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既科学又艺术的管理企业。
从世界100强的企业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只有70%以上的科学管理再加上30%艺术管理的企业才能顺利走到今天,才能做到驰名企业。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有些迅速成长的企业,他们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冲击,没经过独特艺术的包装和宣扬,更没有大量的科学技术做引领和支撑,也就难以成为知名品牌,更难成为人们敬仰的典范。
我们看一个案例:1997年的最后一天,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因管理不到位,结算太慢,顾客早上九点钟进去购物,到下午两、三点钟也算不了账,致使场面失控,大量的消费者饥饿难忍,于是开始吃超市里的食品,因为人多,保安也管不过来。
很短的时间里,失控的消费者白吃了二十多万元的食品,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管理者要让员工相信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必须的、应该不折不扣去执行。
山西运城南风集团的“后续否决”即后一道工序是前一道工序的顾客,后一道工序可以拒绝接受前一道工序的有瑕疵的产品。
在产品质量遭受质疑的时候很容易追究责任。
这一点就很值得企业界借鉴。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管理的核心是人。
从现实及长远来看,中国企业要真正走上科学管理的路子还有些艰难,漫长。
企业要不断的从觉悟、意识以及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再用于实践。
不论是企业家,媒体,还是企业培训机构,都应重艺术更重科学。
用七分科学三分艺术让管理活动有声有色,活灵活现,那么这样的管理才会创造巨大的收益。
综上所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有规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它为管理者指明了一个行动方向,又给他们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广大空间。
认识管理的两重属性,对组织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幄,组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