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
惊叹(惊讶)表白(表明)控制(掌握)热闹(喧闹)软弱
(脆弱)响亮(洪亮)提供(供应)迅速(敏捷)舒服(舒
坦)洒脱(潇洒)矗立(耸立)勾勒(勾画)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辨
(争辩)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二、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复杂(简单)
坚硬(柔软)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漫长(短暂)丰富
(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响亮(低沉)高傲(谦
虚)热闹(冷清)动摇(坚定)稀薄(稠密)
三、句子解析
第1课《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
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
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
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
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
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
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第2课《丝绸之路》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
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
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
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济交流之路、友谊交流
之路、商贸交流之路。
第3课《白杨》
《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
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
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
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
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
为白杨(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
微笑。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
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
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
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
坚强执著。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
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
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老一代的边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
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这句话的意思是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
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
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4、本文写作特点: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
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
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
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3)“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面目凶恶的样子。
“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理解:“狰狞”
显示威势。
句子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筑路大军遇到的
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多音字
草铺pū亡wú赖剥bāo开关系xì一去不还hu án 载zài满清平乐yuè
店铺pù死亡wáng 剥bō削系jì铃铛还hái有记载zǎi 快乐lè
二、近义词
安静(清静)充满(布满)幸亏(幸好)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惩罚(处罚)轻盈(轻巧)驱逐(驱除)戏耍(玩耍)痴迷(着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
三、课文、语句解析:
1、《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
不同
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牧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
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诗意:青草像被谁铺
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
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此诗写了诗人
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
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
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
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诗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
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
茅屋里,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
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茅草屋外,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
笼子,而最淘气,也是最让人喜欢的小儿子在河边顽皮地卧
着在剥莲蓬玩。
2、《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课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中国著
名女作家林海音。
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
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毛、询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
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
移顺序写的。
3、《祖父的园子》
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
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4、《童年的发现》
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
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表现了作者童年
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一语双关,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
的某些真实情况,又是用自嘲的方式表达对此事的看法。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
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
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5、《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
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
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
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多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