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要点诠释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 会议相关内 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容和决策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审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领 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结合在一起 ③ 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①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 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性问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② 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 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开放 ②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 领导和开创
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
②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修改后的
党章
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 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 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 国统一
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 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 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
内容
要点诠释
充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号
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围绕全党工 作重心的转 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法制是民主的重要 移,提出的 保障,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相关内容
要点诠释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人类历史第一次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对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①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阐明社会主义本质
② 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③ 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
裕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 经济,科学技术,科技和教育,高科技 道理”的重要论断
提出了“三个有利 于”标准
① 内容: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 意义: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
失的标准
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① 反对腐败 ② 警惕右,主要防止“左”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曲折的道路
4、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关内容
要点诠释
① 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 ② 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
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 ③ 革命发展问题的机械论:必须经过资本主义, 右倾错误
④ 革命发展问题的空想论:不需经过生产力的巨 大发展,“左”倾错误
① 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以经济建
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实 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根本政治意义
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今中国根本区别 于旧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
② 离开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 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功绩远远大于过失,功绩是第一 位的。《决议》从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标志 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针
①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体系,各个观点 理论有内在联系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② 要从精神实质去理解、掌握毛泽东 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③ 要从把握精髓入手,完整准确理解
起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虽然各项工作有所前进,但是党的指导思想 没有实现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意义
① 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 动 ② 实质: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 明确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
经济体制改革 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和政治体制改 ② 中心任务:加快和深化改革。围绕转变企业经 革的基本任务 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进行,逐步建立 和奋斗目标 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
③ 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调动各方面 积极性的领导机制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南方谈话
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 ③ 建立乡(镇)政府做我基层政权,成立村
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① 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② 部分中央和省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 开始实行政企分开
内容
④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⑤ 设立经济特区,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
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
① 废除干部终身制 ② 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
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1、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
会议内容
要点诠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 社会主义”命题的提 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出
①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内容
要点诠释
① 凡是毛主席的作出的决策,我们
都坚决维护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
义
不渝地遵循
② 真理具体、相对性;人话无绝对;
真理不可能穷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
①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②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③ 治理国家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大会主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纪
① ② ③ ④ ⑤
Hale Waihona Puke (3) 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① 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
② 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承包经营责任制)
③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
作用明显增强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特区-内地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1) 农村的改革继续深入
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
第二步: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乡镇企
业异军突起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 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
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 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3、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4、中共十五大
主要内容
要点诠释
① 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路线
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 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现的基本途 径)
③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① “三步走”发展战略:温饱-小康-现代化,“台 阶式”发展思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
政治体制改革内容 专业化 ③ 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省、县两极增设 常设机构 ④ 县和县一下人民代表普遍实行由选民直接 选举的制度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相关内容
要点诠释
起因
拨乱反正中出现的情况 ① 党内外思想活跃,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的生动景象 ② 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企图根本否定
重大原则和 解决遗留问题、冤假错案,提出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 政策 向前看的方针
提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针和任务
意义
① 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 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 僵化,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基础
②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内容
要点诠释
新八字方针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1979中共中央工作 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
会议
系,集中力量先把农业搞上去
3、 相关改革成果
内容
要点诠释
农村经济面临的发 展问题
①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② 农民温饱问题 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 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 权,发挥其主动性 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 农村经济改革内容 户,“统分结合”。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
意义
①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② 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③ 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 时期
(3) 拨乱反正的推进 内容
要点诠释
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相关工作
① 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② 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