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原理》PPT课件
税目
课税对象具 体化
列举法和概括法
计税依据
计算应纳 税额的直
接根据
从量税的计税 依据不同于课
税对象
(三) 税 率
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 算税款的尺度。 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三种形式:
1、比例税率--使用最为普遍 2、累进税率--只在所得税中使用 3、定额税率--最为原始、最为简单
一、税收术语
(the terminology )
二、税收分类
(the classification )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纳税人
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解决某税种对“谁”课 税问题--纳税主体
负税人
法人和自然人 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 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
扣缴义务人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概念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税收的“三性”
一、 税收的概念
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 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 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2.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
3、税收的依据: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 4、国家征税参照的是法律标准。
1.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 均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征税。 比例税率的特点:
计征简便。 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
有悖于量力负担原则,且税负具有一定累退性。 但对不同性质的课税对象来说,税率是不同的:
1) 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如消费税。 2)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原农业税。 3)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 4) 幅度差别比例税率,如营业税中娱乐业。
5100×20%=1020 收入净额为4080。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更为合理,所 以现在一般都使用超额累进税率。
500×5%=25 (2000-500) ×10%=150
∑=625+20
(5000-2000) ×15%=450
=645
(5100-5000)×20%=20
5000
全额累进税率 计税
超额累进税率 计税
5000×15%=750
5100×20%=1020
500×5%=25 (2000-500) ×10%=150 (5000-2000) ×15%=450 (5100-5000)×20%=20
∑=625+20 =645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税负随税基加大而 累进过急。
政
府 约翰•洛克 部
门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社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 义务
会
公
负有纳税的义务
众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 权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 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二、税收的“三性”
“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 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 “三性”的财政收入不成其为税 收。
1.无偿性:国家征税后,不直接向 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劳务。核心 特征
代为扣缴税款的人
既非纳税人 也非负税人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
税法规定的 征税的目的 物,是征税 的根据
某税种对 “什么” 课税问题
区别税种和税 类的主要标志
税源
税收收入的 最终来源
与课税对象一致——所得税 与课税对象不一致——财产税
税本
税收收入的创 造者-要素提 供者
好的税制要课及 税源,但不伤及 税本
当课税对象数额为5000元时
收入净额为5000-625=4375;
当课税对象数额为5100元时
收入净额为5100-645=4455;
应纳税额=课税对象×最高一级适用税率-该 级距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课税对象×最高一级适用税率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
政府只能无偿提供公共服务,故筹 集其费用也只能是无偿的;
只有无偿征税,税收才能实现分配 职能;
就具体纳税人是无偿的,就纳税人 整体是有偿的。
2.强制性
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所有权取得 收入
以法律形式规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 务关系,不可违反
国家:权力,征税;义务,履行政 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
纳税人:权力,享受政府提供的公 共服务;义务,纳税。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材料:
据史书记载,我国的税 赋最早始于夏周时期,当时 对商人征收“关市之赋”, 对打渔和狩猎者征收“山泽 之赋”。
最早的田稅
材料:
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初税 亩”。据《春秋》记载,鲁宣公十 五年(公元前594年),列国中的鲁国 首先实行初税亩,这是征收田税的 最早记载。这种税收以征收实物为 主。实行“初税亩”反映了土地制 度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Benefit- Exchange-Theory)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更侧重从弥补市场失 灵和调节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征税除了为公共 物品的供给筹措经费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如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 产业结构等。
当代资产阶 级税收理论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3 固定性
是指通过税制各要素和税法各条款的 规定,将纳税人应纳税额和应尽义务 固定下来,不得随意变动。以税法的 形式预先规定了每一个税种的征税对 象和征税数量标准;
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征纳水平 的尺度应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动,如税 率的修改。
每一税种的征纳行为是周期的,连续 的。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5.税收同其它财政收入的主要区别之处体 现在是否具有强制性,这是税收的显著特 征,任何国家概莫能外。
6.税收分配的对象是国民收入或剩余产品 的一部分。
社会总产品=C+V+M
二、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3.2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 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 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分为: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特点:
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
累进税率(图示)
5%
10%
15%
(5100)20%
0 500
2000
例:课税对象数额= 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