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选择_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_黄茂兴

技术选择_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_黄茂兴

2009 年第 7 期
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
黄茂兴 李军军
内容提要 :为了保证省域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 必须有技术上的支持 , 这样 的支持并不是什么样的技术都可以担当起来的 , 应针对不同省域的经济 、技术的发展水平 以及待选技术系统在省域内能力储量的积累程度 , 来选择合适技术 。 省域经济增长是与 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密切相关的 , 而技术选择效果又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 。 本文在 研究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基础上 , 通过构建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模型 , 并以 1991 —2007 年中国 31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 为例 , 分析了技术选 择 、产业结构升级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 认为通过技术选择和合理的资本深 化 , 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提升劳动生产率 ,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 国内一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并研究技术选择问题 。 徐庆(1996)认为政府作 为宏观层次上的主体 , 强调的是经济整体利益 , 应当寻找理由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技术选择从微 观层次向宏观层次转变 , 从而加速整体利益的提高 。此外 , 一般认为资本深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 程中的必然规律 , 是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 , 重化工业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 段 , 而就业形势的紧张也主要源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 陆长平(2002)认为 , “资本倒流”和“技术 再转移”使新古典的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基础的技术选择发生了“悖论” , 在低工资率或高利率的条件 下 ,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而不是“适度技术” 进行盈利 。 张军(2002)发现了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资本 —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他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 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不敏感 , 资本形成过快和投资收益持续恶化导致中国 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持续下降 , 要加强对我国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领域的技术选择 , 建立有效的投 资体制和金融体系 , 保 障中国未来经济 持续增长 。 还 有一些学者(高建 , 1997 ;谢伟 , 2001 ;魏江 , 2002 等)认为发展中国家没能成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 主要根源在于政府采取了不适当 的技术发展战略 , 应采取有选择的技术发展战略 。 苗文龙 、万杰(2005)研究表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投资扩张 , 并且投资效率在下降 , 其原因主要是技术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 , 未 能充分利用转轨经济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 。 林毅夫(1994 , 2001 , 2004 , 2005)的一系列关于技术选择 的文章认为 ,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 , 而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应该 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不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 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没有发展资本密集型 产业和技术所必需的比较优势 , 发展中国家在遵循由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 时 , 技术变迁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 没有必要研发或者引进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 。 潘士远(2008)认 为技术模仿成本小于技术发明成本 , 发展中国家应该放弃引进世界前沿技术 , 通过模仿(引进)适宜 技术可以发挥后发优势 , 从而可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收敛 。
* 黄茂兴 、李军军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 , 邮 政编码 :350108 , 电 子信 箱 :hmx2001007 @ , ljjmai lbox @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C790018)、福建省科技 厅软科学重点 项目 (2007R0029)和福建省社科“ 十一五” 规划项目(2007B043)的阶段性 成果 。 作者感谢 匿名审稿 人睿智的 评论和宝 贵的建议 。 当 然 , 文责自负 。
1 44
2009 年第 7 期

的前端 ———技术选择分析不足 , 同时这些分析并没有回答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应充 当什么样的合适角色 。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受到资本和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 引进最先进技术还是相对落后但 适宜自身发展的技术 ,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不是受到资源禀赋的严重制约 , 是政府和企业都需 要慎重选择的 。 如果不顾自身技术条件和资源要素基础 , 盲目追求最新技术 , 不但难以有效吸收和 利用 、带动技术进步 , 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率降低 , 从而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现阶段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效应 , 以及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的重要性 。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经济数学方法的基础上 , 通过构建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 济增长的数学模型 , 以 1991 —2007 年中国各省市(区)作为实证对象 , 分析了技术选择如何影响产 业结构升级 , 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选择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通过实证分析 , 我们试图回 答下列问题 :(1)从省域差异来看 , 从全国平均来说 , 技术选择系数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 , 但在不 同省份之间 , 这种促进作用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 少数省份甚至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 这说明没 有考虑本省要素禀赋实际情况的技术选择 , 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产业结 构升级 , 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 反而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 。(2)从省域经济增长因素的差 别来看 , 区域技术选择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 也就是说 , 地区经济增长的 主要动力在内部 , 而不是外部的带动和影响 。 如果本省没有恰当的技术选择 , 产业结构没有适当升 级 , 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 特别是落后地区经济增长起步就会更慢 , 从而地区间经济差距扩 大 , 难以实现收敛 。(3)从发展趋势来看 , 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越来越积极的 , 这是因 为随着经济不断增长 , 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 , 重工业化水平随之提高 , 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 , 对 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 , 进而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 。
当然 ,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各地区特别是省域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差异明显 , 劳动生产率和产 业结构不尽相同 , 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 各省域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 , 在 技术选择问题上 , 强调发展高科技产业 , 加大资本投入 , 以期用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 , 提高劳动生产 率 , 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 对于欠发达地区 , 不是基于自身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 , 而是选择先进技术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人为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能否有效提 高经济增长速度 , 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差距 , 效果有待检验 。
143
黄茂兴 、李军军 :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可能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投入大量的人力 , 同时一项技术的成熟也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 。 发展中国 家往往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 , 对发达国家的前沿技术以及本国技术开发进行选择 , 并加以消化 、吸 收和再创新 , 以此加快本国的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 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实践证明 , 技术选择决 策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已越来越大 , 依靠先进技术提高制造能力和对消费者 的满足能力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 , 技术选择的问题 应运而生了 , 并陆续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 。 世界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 :技术选择问题是发展 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 ,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得当 , 技术选择恰当 , 就能加快经济的发 展 , 加速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 并以较快的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二 、 文献综述
从国外来看 , 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 ,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技术选择问题进行开创性研究 , 但 多数人仅就技术系统的内在要素进行研究 。Sen(1960)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出版的《技术选择》最早 探讨了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选择问题 。Atkinson and Stiglitz(1969)提出适宜技术 , 他们将之具体表述 为“本地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localized learning by doing), 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要受到当地特定的 投入要素组合的制约 , 他们以此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 。 这一理论同时认为 , 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不仅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 抑制收入分配 差距的扩大 , 还将在总体上提高工业部门的产出及工资和利润水平 , 优化经济增长潜力 。 Basu and Weil(1998)和 Acemoglu and Zilibotti(1999)提出的适宜技术理论虽然也认为一国的技术结构必须和 本国的要素投入结构相匹配 , 但是他们或者认为厂商所面临的要素投入结构可以人为地加以提升 并偏离本地的要素禀赋结构 , 或者认为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技术结构必须和发达国家的技术结构 相同 。 斋藤优等研究技术选择的文献大都集中在技术核心能力的研究上 , 而往往对技术能力发展
三 、 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
1 .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为了反映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的作用 , 本文假设各地区生产函数遵循规模报酬不变的 C-D 生
产函数 , 具体形式为 :
Y = AK αLβ α+β =1
(1)
其中 , Y 、K 、L 分别表示地区产出 、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 , α和 β 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力
的产出弹性 , A 代表技术进步水平 。 同理构建各产业生产函数 :
Y i = A *Kαi *Lβi * α* +β * =1
关键词 :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升级 省域 经济增长
一 、 引 言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 , 人类创造了技术 , 技术又伴随着人类的延续而发展 。 技术不仅作为 生产力的要素渗透于生产过程之中 , 而且广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 志 。 尤其是随着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 技术开发所需经费投入日益增长 , 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 言而喻的 , 而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目标 , 特别是面对国 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 , 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对发展哪些技术做出选择 。 选择那些对经济增 长和国家强盛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予以优先发展 、推广和应用 , 已被公认是一项保障国家目标实现 的重要的战略性措施 。所谓技术选择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 、技术和社会目标 , 考虑系统 内外客观因素的制约 , 对各种技术路线 、技术方针 、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 选取最佳方 案的过程 。 可以说 , 技术选择已成为国家 、地区 、部门直至企业赢得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选择往往是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体现 , 是技术政策的核心 , 是夺取技术优 势的前提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