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青岛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笔试B—教育类试卷说明1、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2、—、二、三题在答题卡上作答,请在答题卡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准考证号。
3、四、五题在试卷相应位置上作答。
请务必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开考铃声响时,考生方可答题;考试结束铃声响时,考生应立即停笔,并将试题本、答题卡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请将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每题1分,共10分)1、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教育。
( B )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 B )3、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 B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 A )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理论认为惩罚就是负强化。
( B )6、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成败经验和替代经验等。
( A )7、遵循学习结果反馈的及时、具体原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A )8、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是学习者利用己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事物。
(A)9、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
( B )10.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
( A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每题1分,共30分)11、《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一2015年)中提出:“学校不得对2011年以后入学的高中生进行。
( B )A、智商测试B、文理分科C、分快慢班教学D、节假日干扰12、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宄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
此活动的开展是( D )教学原则的体现。
A、循序渐进B、启发性C、因材施教D、理论联系实际13、以“太极图”为标志的( C )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强弱盛衰都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人类居安应该思危,绝处可以逢生。
A、中庸之道B、天人合一C、阴阳思想D、五行学说14、由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15、有些教师不讲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等,其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B )。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16、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是(A )圆梦教育——岛城教师考录第一品牌,质量优,价格低,小班教学,不过退费。
A、在对待自我的发展上,强调要勤于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独立自主精神17.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的是教学原则中的( D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18、皮亚杰认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儿童认知发展的( 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因材施教原则 D、形式运算阶段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坚持( B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A、德育为先B、以人为本C、能力为重D、全面发展20、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药可救,那就违背了( D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21、有一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背一些古诗作为格言以自勉、新生入学时,他要学生背的第一首诗是《有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
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第二首是《早起》:“朝日初上窗,起身勿彷徨……勤惰从此分,习惯遂为常。
”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釆用的是( D )。
A、说服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榜样示范法D、指导自我修养法22、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C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23、“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 B )的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C、一般性D、认知性24、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 A )A、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B、成人每天浏览报纸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幼儿初入幼儿园怕生人,过几天就不怕了25、把两个及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这种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26、孩子哭闹要玩具时母亲不予理採,这是( D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27、对于复杂的知识来说,有效的精细加工策略是( A )A、记忆术B、做笔记C、复述D、编码与组织28、在日常生活中,闻到马路上垃圾的臭味后绕道走开,听到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开屋子,属于( C )A、正强化B、消退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圆梦教育——岛城教师考录第一品牌,质量优,价格低,小班教学,不过退费。
29,从教学评价的作用上区分,教学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A、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B、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C、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30、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与品德进入到( D )阶段。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31、某教师上一堂古诗文欣赏课,有的学生要求老师逐字解释,老师却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以探讨。
对同学们的解释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继续激发学生讨论。
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C)。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同向性32、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C )。
A.交往的发展B.个性的发展C.思维的发展D.情感的发展33、认为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C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B.动机的诱因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自我效能理论34、教育上的“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35、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习俗水平到( C),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运算水平B.结果定向水平C.习俗水平D.社会契约水平36.皮杰亚认为,适应包括两种作用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 B )。
A.运算B.顺应 C平衡 D.迁移37.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有一句说的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A )。
A.触类旁通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38、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C )A.命题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意义学习39、通过各种( D ),学习者可以看到概念应用情境的各种变化,促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A.反例B.分析C.比较D.变式40、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B)A.原型定向B.原型内化C.原型操作D.原型整合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
每题1分,共10分)41、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ABCD )A、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B、要求学生主动参与C、使学生学会发现D、有助于提高智慧潜力42、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育”之间的作用各不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德育起灵魂和统帅作用B、智育为全面发展教育提供知识基础、智力支持C、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D、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其他四育的作用43、道尔顿制有以下优缺点( ABC )A、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C、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高D、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4,近年来德育工作出现了以下新形式(ABCD )A、创办群众性活动B、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C、通过网络进行德育D、通过非正式文化团体45、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ABCD )A、学生自主进行B、是否参加学生自己决定C、活动形式灵活D、注重学生实践46、《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提出,到2020年青岛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ACD )。
A、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B、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C、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D、率先建成教育强市47、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BD )三个领域。
A、认知B、情感C、记忆D、动作技能4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包括( ACD )A、计划学习的策略B、组织复述的策略C、自我监督的策略D、自我调控的策略49、奥苏贝尔按照新旧观念概括水平的不同,提出了(ABD )三种同化模式。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建构学习D、组合学习50、知识理解的标志有(BD )。
A、能书写出概念和定义B、能用自己的话做出正确解释和举例说明C、能将其定义一字不落的背出来D、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圆梦教育——岛城教师考录第一品牌,质量优,价格低,小班教学,不过退费。
四.材料分析题(请在试题后预留的空白处作答。
每题10分,共20分)1.《人民政协报》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教育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一次“做中学”课上,老师问小朋友,小兔子爱吃什么?孩子们有说吃香蕉的,有说吃肯德基的,甚至有说吃石头的。
老师说,好好好,明天把你们认为小兔子爱吃的东西带来喂一喂试试看,小兔子宄竟爱吃什么。
令老师啼笑皆非的是,第二天,孩子们拎来了一大堆萝卜。
孩子们告诉老师:“妈妈说我瞎说,小兔子最爱吃萝卜。
”一次辛辛苦苦创设的从做中学的机会就这样被爸爸妈妈们善意地剥夺了。
请用教育理论对上述教育案例予以分析。
2、某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作了如下的引导:师:狐狸想吃乌鸦嘴里叼着的一块肉,它就故意用好听的话来奉承乌鸦,结果乌鸦一高兴,把嘴一张,“哇”的一声,肉就掉下来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狐狸吃到乌鸦嘴里的肉昵?生1:狐狸借一把锯子,把乌鸦落脚的树锯断,让乌鸦掉下来……师:很有意思!但乌鸦会飞走,结果狐狸还是不能得到肉!生2:狐狸借一把枪来,一枪把狐狸射下来。
师:很有创意!竟然想到用先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