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频率表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频率表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频率表
12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比设计
报告
每等级≥1组
13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配
比设计报告
每等级≥1组
14 水泥含量检测每层2000m2/1组
15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每层2000m2/1组
16 水稳压实试验检测每层1000m2/1点
17 沥青、乳化沥青常规检测每品种/100t
18 玻纤土工格栅常规二次检测每500卷/批
南阳市卓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及频率表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备注
19 AC-13细粒式沥青混合料配
比报告
每等级≥1组
20 AC-20中粒式沥青混合料配
比报告
每等级≥1组
21 AC-25粗粒式沥青混合料配
比报告
每等级≥1组
22 矿粉、粗细集料常规检测每层400m3/批次
23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级配检

每层2000m2/1组
24 沥青混合料流值、马歇尔、稳
定度等检测
每层2000m2/1组
25 沥青混合料密度检测每层2000m2/1点
26 路面弯沉值检测每车道每20m/1

二排水工程
27 素土击实检测每1千米或土质变化/1组
28 素土压实度检测两井之间/3点
29 素土液塑限每1千米或土质变化/1组
30 素土自由膨胀率每1千米或土质变化/1组
31 回填砂击实检测砂质变化及击实类型变化
/1组
32 回填砂压实度检测两井之间/3点
33 砂原材检测每400m3/1批次
34 碎石、卵石原材检测每400m3/1批次
35 水泥原材检测每200t/1次散装每500t/次
36 砼配合比每标号≥1组
南阳市卓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检测项目及频率表


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备注
37 砼试块检测每100m3/组、每班
次/1组
不足
100m3
按一

38 砂浆配合比每标号≥1组
39 砂浆试块检测每250m3/组、每班
次/1组
每取
样单
位不
低于2

三桥梁工程
40 钢筋原材检测同一厂别、同炉
号、同规格、同
一交货状态,同
一进场时间每
60t/1次
每进
一批
自检
1次
41 焊接钢筋检测每300个焊接头
/1次
42 钢绞线检测每批次/1次
43 素土击实检测每1千米或土质变化/1组
44 素土压实度检测两井之间/3点
45 回填砂击实检测砂质变化及击实类型变化
/1组
46 回填砂压实度检测两井之间/3点
47 砂原材检测每400m3/1批次
48 碎石、卵石原材检测每400m3/1批次
49 水泥原材检测每200t/1次散装每500t/次
50 砼配合比每标号≥1组
51 砼试块检测每100m3/组、每班
次/1组
不足
100m3
按一

52 砂浆配合比每标号≥1组
53 砂浆试块检测每250m3/组、每班
次/1组
每取
样单
位不
低于2


阳市卓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顶管工程检测标准:注意问题:
1、质量验收标准:工作井:《规范》P104页6.7.2条;
顶管管道:《规范》P106页6.7.3条
2、范例中工作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逆作法),不同类型的工作井要区别对待,按实际情况进行检测控制。

3、工作井主控项目3 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根钻孔灌柱桩、每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抗渗试块应各留置一组;沉井及其他现浇结构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工作班且每浇筑100m3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留置不应少于l组;每浇筑500m3混凝土抗渗试块留置不应少于1组;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浇筑记录,检查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渗试验报告。

4、顶管管道:注意检验批的划分,特别是长距离顶管,每顶进100米需进行一个检验批的验收;《规范》中给出的允许偏差为顶管施工贯通后的允许偏差,注意两者的对应。

5、《管道施工顶进记录》必须与施工顶进同步进行填写。

6、新增加《管道顶进注浆记录》,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7、《规范》对允许偏差针对顶进长度有了更细致的规定,注意对照进行检测控制。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范围点数
1 直线顶
管水平
轴线
顶进长度<300m 50
每管

1点300m≤顶进长度<1000m 100
顶进长度≥1000m L/10
2 直线顶
管内底
高程
顶进长度
<300m
Di<1500 +30,-40
Di≥1500 +40,-50 300m≤顶进长度<1000m +60,-80
顶进长度≥1000m +80,-100
3 相邻管
间错口
钢管、玻璃钢管≤2
钢筋混凝土管15%壁厚,且≤20
4 对顶时两端错口50
注:Di为管道内径;L为顶进长度。

8、管道水平轴线和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出顶进工作井进入土层,每顶进3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
2 ) 进入接收工作井前30m应增加测量,每顶进300m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
3 )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水平轴线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
4 ) 纠偏量较大、或频繁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5 ) 测量记录应完整、清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