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初中语文课标理论测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套)

2020初中语文课标理论测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套)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简答题。

(20%)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

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10分)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三、论述题。

20%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10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2、纸笔测试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3、综合性、实践性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4、立意、构思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5、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工具性、人文性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7、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8、语文实践、语文实践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9、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0、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三部分内容。

11、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2、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3、表达和交流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空间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特点。

15、前瞻性、三维设计,整体提高、操作性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16、情境性、互动性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1、A)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2、D)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B、阅读C、识字D、口语交际3、(3、A)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B、阶段性学习C、总结性学习D、实践性学习4、(4、A)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5、(5、B)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6、语文教学的(6、A)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A、开放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文性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7、A)资源。

A、课外学习B、课外活动C、课外实践D、课外科学8、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8、B)。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9、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9、A)。

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C、全面评价D、综合评价10、“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10、D)素养。

A、写作B、阅读C、口语表达D、综合三、简答题(19分)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4分)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建议的具体建议包括哪些?(5分)答: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关于阅读的评价关于写作的评价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3、综合性学习缺少“语文味”的几种倾向是什么?(4分)答: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变成了气氛热烈的游戏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美术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作文辅导课4、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注意什么呢?(6分)答: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

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

再次,语文实践活动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四、论述题(23分)1、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11分)答: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2、新课程中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12分)答:评价目的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坚持全面评价的取向,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全面的课程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

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

“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2020初中语文课标理论测试模拟试卷(三)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相关主题